《回首一笑七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回首一笑七十年》是一本由郑佩佩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一):江湖我佩姐
2017.4.25读完
摸着良心说,比林青霞的两本写的好。
一口气看完郑佩佩《回首一笑七十年》,非常好看!让我惊艳的是佩佩姐年轻时又美又帅,不论是脸还是文笔还是气概,都完全盖过林青霞。这位真的是彻彻底底的女侠,从拍戏到做人,有情有义。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具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传统女性,一位伟大的母亲和任劳任怨的妻子。走出了失败的婚姻,反而得到了自由。她早年的戏并没有看过,一代打女,英姿飒爽,反而是老年的很多角色为我们若熟知,不论是华夫人还是碧眼狐狸,都是非常闪光的配角。虽然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小花,但到老旦也是老当益壮。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二):回首一笑七十年
#回首一笑七十年#签售发布会,一位集美丽、朴素、人生感悟于一身的郑佩佩 对回首过往的感概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都能淡然一笑而过,5月20-21 杭州大剧院 出演话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微博关注海豹活动, 赶紧支持一把,详情点击链接https://api.haibaotime.com/index.php/home/like/liveshare/user_id/3659/act_id/1601
——一只站在风中的小海豹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三):重温
这是一本自传,人在七十岁的时候回首自己的人生。
我没有真正的了解过郑佩佩,也忘记了去年为什么买了这本书。总之第二次看过之后,还是从内心很佩服她。
我看完的第二天,看了《亲爱的客栈》,看到了她在休养,可是得知刘涛的十周年结婚纪念,依然从美国飞了过来,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很真诚。在书中,她就很欣赏刘涛,觉得她们是一类人,在生活中,她们应该是很好的朋友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李安的欣赏。她内心知道他会成为第三代武侠导演,知道他有一部大制作,所以她很主动去推荐自己。这种争取的态度,让我很受益。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等待被选择,所以会错失很多机遇。
她跳芭蕾,没有天赋,就用勤奋和坚持去补足。女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学会舞蹈,终身受益。
她年轻时的照片,真美。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四):亲历者只是亲历了自己的那部分
书里后半部写到,郑佩佩在做邵氏回忆录专栏里,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回忆却完全不一样,郑佩佩和岳华,和罗烈和陈鸿烈。每个人的侧重点,关注点总是不一样,总以为自己了解的就是事情的全貌。
在“华芳”公映期间,有一篇文章影响较大,写文的是一位当年亲历者,文中说到自己有和华芳类似的经历,却没有华芳里那些黑暗面的东西,她的经历中每个人都很善良,都很淳朴,由此得出结论,华芳这部电影在抹黑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就是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多数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而且终生难改。
在这部书的前半部分也是这样的故事,比如郑佩佩说到大跃进,对于学生时代的她没什么影响,反而挺开心,因为上课少了,还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做试验,顺便吃光了同学家的食物。大跃进肯定是错误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就没什么影响,甚至还挺开心。她的同学叫排骨老板,因为那位同学每天中午家里带饭都会带排骨,这种物质生活90年代多数家庭都达不到
另外,郑佩佩与江青(不是毛泽东的妻子)的友情也非常有意思,从死党到不相往来再到好姐妹,让我想起了狄龙和姜大卫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五):这份自信阔达令人羡慕
回首一笑七十年
希望我70岁的时候回首,也能像郑佩佩一样笑得那么从容
很早认得郑佩佩,想想也是从《唐伯虎点秋香》开始
看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从邵氏年代开始,其实她早就是武侠影后了
对于她,我很佩服的一点是
她在书中写到她跟她孩子的故事震撼了我
她生了4个孩子,流了4个
那可是8条生命啊!!!
给任何一位妈妈来写这段的话起码每一次生孩子都得写上一章
但是在她的叙述中
仿佛这就是生命中很平凡的一件事
跟她拍电影,做生意没有什么分别
但她并不是不爱她的子女
而是在她心里,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不来的
包括把一个生命安全带到这世界上来
这份自信和从容,也帮助她在事业和生活上度过了很多难关
即使那些困难外人看来,每一个都足够把人击倒
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有些特质,真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勇者永远是勇者
你如果坚信着一样东西,并依靠着它去生活去奋斗
那么它是会给予你回报的
恰好当代的年轻人就是缺少信仰,包括我自己
看完这本书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启发吧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六):看透与修行
《回首一笑七十年》
作者:郑佩佩
出版:三联书店,2016
偶然在书店发现“电影女侠”郑佩佩出了回忆录《回首一笑七十年》,就迫不及待找来看,原因是早年关注邵氏电影《大醉侠》时,就对女一号郑佩佩留下印象,但之后她结婚离开了电影圈,近年则因《卧虎藏龙》又再度回到电影里。除了对邵氏电影历史感兴趣外,也很喜欢透过这些回忆录了解一个人的人生,我总觉得透过回忆录去了解人一辈子的经历时最值得的,因为那包含人对人生的体会与智慧。
这本回忆录我觉得很真诚,回首过去不管是得是失,感觉已经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这段时光是没有白走的。郑佩佩从在邵氏《大醉侠》成为一线演员的最高峰后,息影嫁到美国相夫教子,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之后离婚又经历在电视台创业的艰辛,之后遇见自己的信仰以及事业的复出,与周星驰演出《唐伯虎点秋香》,以及出演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都发现人生起起伏伏,重要的是自己要找到快乐与生活的热情。
读过佩佩姐的七十年,让我觉得时光短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无常却一切好像又有规划。年轻貌美的郑佩佩,其实人生也如同一般人会经历低谷与失望,婚姻也离婚收场,面临衰老,最后她感悟,人生其实是来修行的,活的开心其实很重要,这其实也给我很多的启发。佩佩姐乐观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起码她不像邵氏其他的女星红颜薄命。
《回首一笑七十年》读后感(七):一代侠女的戏如人生
说到郑佩佩,很多年轻人想到的是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大反派“碧眼狐狸”,或是《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又庄重得体又能和周星驰一起疯疯癫癫的华夫人。若是对香港电影史稍有了解的人,会知道她是当年邵氏电影的当红武打明星,由她主演的《大醉侠》,至今是华人世界不可逾越的武侠经典。
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除了上述这些光环,郑佩佩也是一个贤妻良母,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多面手,一个相信“顺境有时,逆境有时”的佛家有缘人。
这些,便是郑佩佩新出的个人回忆录《回首一笑七十年》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研究香港电影史人而言,郑佩佩的这本回忆录,提供了大量难得的一手资料。通篇“干货”,被岁月烤出的精华,胡金铨、李翰祥、张冲、岳华、林黛、乐蒂、叶枫……这些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人物一个个在书中轮流登场,展现他们在戏里戏外、有血有肉、有闪光点亦有小瑕疵的真实一面,这是任何电影史资料都编不出的香港影坛流年史记。郑佩佩作为亲历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影坛风云,背后是中国的大时代变迁。浅读是电影圈轶事,深读则是在讲生命归于平淡的真谛。
其实,除去做武侠女星的短暂高光时刻,在郑佩佩的大部分人生里,生活于她而言,是艰苦的、颠沛流离的。郑佩佩从小没有父亲,自己又是长姐,必须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哪怕到了香港邵氏,也是长期和外婆一起在宿舍相依为命;婚后到了美国洛杉矶,一边照顾家里四个孩子,一边教人跳舞,还开了自己的电视台;婚姻破裂后,电视台的状况也岌岌可危,很长时间内这昔日武打明星居然还要为家里开销而发愁。这本书中的大量篇幅,便展现了她如何用中国儒家传统的温良恭俭让,一一化解了这些困境。
和许多人对于港星“没有文化、没有国族认同感”这种流于表面化的印象不同,郑佩佩出生于上海,从童年到少年时期正逢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她也是“红旗下的一代”,用今天的话来说,她的三观充满了正能量。她始终牢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书中有一章节,专门提到郑佩佩复出后的两部大戏《唐伯虎点秋香》和《卧虎藏龙》的幕后缘起,从中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位侠女既看淡名利,又懂得把握人生机遇的特点。
拍《唐伯虎点秋香》时,郑佩佩已经远离香港影坛多年,而周星驰的电影则部部大卖,以至于最初的电影海报上根本没有她的名字,对此她没有任何异议;拍《卧虎藏龙》又是另一种情形,李安酝酿拍摄该片时,已经向郑佩佩提出过邀约,她立刻意识到这是继《大醉侠》之后中国武侠电影的又一次划时代巨作,于是她耐心等待了一年,又主动登门向李安递“投名状”,拍摄期间,像个新人一般从头学习太极剑,终于演活了碧眼狐狸老谋深算又爱恨交织的复杂内心世界。
和新生代影星动不动讲究排场、陶醉于明星光环中不同,郑佩佩始终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戏剧与人生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全书中有这样一段充满哲理的论述,不仅值得每个影视圈中人躬身自省,更值得所有的人思考:
“人生像是一场戏。当我们一天天走过时光,我们很清楚那不是一场戏;但在回首往事时,却会觉得这往事犹如一场戏。
尤其是我们这一群拍戏的艺人,扮上装演的是戏中人;卸了妆又演回自己。在霎时间,突然 起来。哪个是戏中的我,哪个是我演的戏?
我宁可是演戏中人,戏演完了,卸了装,可以对戏中人不负任何责任。
最可怕的是戏终时,怎么也卸不了装。这才发现原来那不是一场戏,要对自己演过的、做过的一切因果都负起责任。”
作者:头条号 / 虫鱼的艺文世界
链接:http://toutiao.com/i6265440049026826753/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