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式创业》读后感1000字
《裂变式创业》是一本由宗毅 / 小泽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4,页数: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一):裂变式创业-形散神不散
商业经济推动不仅仅要对外,对内企业管理也是一样。一种好的模式激发了员工的动力,形散的内部创业机制由平台而汇聚在一起。就像华为公司一样,做了IT的各个领域,但核心还是服务运营商为主线。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二):想创业没什么问题,但一定先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好奇心、敢于冒险、对数字敏感、有很好的情商,这四点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财经作家吴晓波,10月7日在他的《每天听到吴晓波》音频节目中谈到的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三):重点摘要
1,这是一本宗毅的案例手册,case内容丰富,多图有细节,主要观点2张纸就可以说清楚。
2,企业内部结构的稳定不在于组织方式,而取决于制定何种机制。
3,老板在激励政策的制定上一定要比员工期望的多,要么不分,要给就比他想要的更多,这种激励才能产生势能,干活的会更加拼命。
4,结构变革是外因,员工怎样看待自己在组织内的位置是内因。
5,一个硬道理: 创业能否成功,关键是创业带头人是否自己掏钱出来创业。
6,未来的组织是大后台,小前端。
7,要想得到具有生命力的组织,不是设法在组织内部建立复杂的构架,而是给一个简单的组织提供一个及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8,如果是中心化的单一组织,就要控制,如果是并行的平台组织,就用利益机制控制,管理上要失控。
9,未来的组织是柔性组织。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四):讨巧的书,本身就是营销
作者该是把互联网营销思维全部都用上了,字里行间都是营销。给N个赞,看书之人本就是身处商业营销之中或是感兴趣的,读书之余也成了被营销之人,顺便用钱买了广告看。
个人认为书中两点可以借鉴:用钱选总经理;特斯拉电桩之路。
用钱选总经理,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自身和企业的检讨,同时也是革新。
不怕企业不做公益,就怕企业以公益名号做无用或祸害之事。特斯拉电桩之路,确实实实在在做了即真正有利于大众又有利于各企业发展的事。
以上为推荐理由。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五):最近读书的节奏慢了很多啊
裂变式创业有些像进化版的阿米巴自组织。
核心员工出资占股拆分关联项目公司,母公司合投孵化新公司。
新公司总经理由员工现金投票选举。
因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大家都会慎重选出能让自己投资翻倍的人选,避免了事不关己及人情世故的心态随意投票。保证了当选者真实推举而出。
用利益捆绑所有人,进而激发了大家最大动力,让员工知道这是一份事业,不是一份工作,只有创造一种信念,让员工围绕着共同的信念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又巧妙的推行“芬妮基本法”总经理五年一次大选,不能连任,保证新公司的持续活力,让后续人才有晋升空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哪怕只是一些三流的人才,激励出每个人最大的工作效能,也能成为一流的公司。
而最简单直接的激励方式,就是利益的合理分配!
未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被预测。
一切固有的认知都有可能被快速颠覆掉。
现在,只有适者生存!
“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下一步自然会呈现”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六):分蛋糕的故事
裂变式创业,全书讲的是公司内部创业制度的建立,核心在于创业人员不能仅投入时间和精力,还要自己投入钱财将他们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利益分配方面向创业人员倾斜(这一点有待商榷,过于强调创业人员的资本投入,因为项目经理要投入10%的成本只享受到15%的利益分配,书中没有对于创业人员的技术入股做计算,或者可认为技术股只占5%)。内部创业与风险投资做对比,人员互相了解方面有优势,最主要还是对执行力了解有优势,劣势我认为大众看的方向不一定就是大有前途的方向。往往大家都看到了就是红海。
相比专业作者,感性方面写的多,缺乏数据支撑,逻辑也欠严密,这些缺点跟冯仑的书有点类似。结合演讲的力量,这本书主要还是在做宣传,宣传太多容易让人反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占据了一定的风口,但真的有多少干活还需退潮时检验。目前互联网+战略类似于美国的直销模式,由购买者做宣传,也许国外正宗的直销到了国内演变成了传销,互联网+粉丝的模式反而成了中国式直销。
不论是创业还是做企业本身,关键就是在于蛋糕分配是否合理,有了足够的蛋糕才能调动参与人的积极性。特别还让内部创业者把自己的身家都压上去,更是激发了员工的全部潜能。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七):如何寻找创业partner?
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依靠的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bug似乎被打破,兴起的比价网站让商家的利润大幅缩水甚至趋于零,点评网站则让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及时的通过社交网站获得。那么,如果去寻找新的契机?好的产品缺少不了优秀的营销团队,更却不少不了领导企业的主心骨。书中,以人民币选举和人民币入股的非传统模式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不可否认,这一模式的根基是该企业的产品是迎合市场同时具备前景。那么,老板怎样引导企业扩张并健康地成长?通过企业内部的选拔,不仅该对象的工作能力可以洞察到,同时同事的口碑也是帮助企业选举适合者的绝佳途径。这还不够,将候选人的命运紧紧与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那么不用担心两者的背叛,金钱的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保险。
这样一想,我们在工作N年后,也常常思索是否该到了自己创业的时机?可是考虑到能力,资金,风险等一些因素,我们会想通过找到一个合伙人来使创业能更有效且低风险的成功。亲人,朋友,同事,这三类人能让你从理智和情感上认同的恐怕也就同事,因为彼此有过工作交集,能够客观地去判断这个人的能力,品性及共同的期望值。
同时提到作者的那段特斯拉传奇经历,也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一次成功推广。将用户变成粉丝,把粉丝变成员工,最后实现共赢。
很多时候,当你被危机驱动,在高度紧张及压力状况下或许你才会更急迫地去深思目前的困境,也或者你本身就能够居安思危,拓展自己的前程,无论怎样,愿自己也能够成长成一个有理想但不理想化的追梦人。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八):裂变、创业、无边界
《裂变式创业:无边界组织的失控实践》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 1.第一个重点是裂变。作者提出,用人民币投票的方法,对参加创业大赛的人、项目和团队进行评选,能够选出成长性好的项目、能力强的团队;总经理和创业团队投资入股的方式,可以打造出具有狼性的创业团队,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明确任职期限的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是企业保持长久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2.第二个重点是自主进化。作者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是层级制的,很容易达成系统内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势必带来企业的停滞直至灭亡。自组织的分布式组织结构能够实现去中心化,有效避免整体的危机。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企业长久发展,还要打破原有的管理界限,为组织自主进化的提供良好的变异环境。 3.第三个重点是混搭。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为各种发展要素提供了重组和混搭的机会,通过共享模式、社群粉丝以及制造吸引眼球的事件,能够帮助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为企业长久发展注入创新基因。 总的来说,裂变式创业的精髓也可以用一个“活”字来代替。活是活学活用、灵活多变的活。 ①首先,活是人才激励措施的灵活。裂变式创业不拘泥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的外在形式,直接采用人民币投票的方式,将员工的金钱投入和自我实现要求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②其次,这个活也是组织机构的活力。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使得芬尼公司具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具备了自组织的强大生命力。 ③最后,就是对新事物的活用。共享模式、社群粉丝以及事件营销等工具,都是互联网行业常用甚至专用手段,而芬尼公司将这些手段灵活运用到了相对传统的制造行业中来,做到了新事物为我所用。正是裂变式创业的这种活性,才会让企业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九):做一件很酷的事
芬尼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一种机制,把员工变为合作伙伴,尊重并给予员工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企业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大企业主都在绞尽脑汁如果留住核心人才,但都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 员工辞职不外乎两个原因:钱少,想创业。而芬尼的裂变式创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榜。所谓裂变式创业就是企业内部成立新的子公司,但是子公司由芬尼内部员工投资成立,且总经理的职位不能由原母公司委任,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竞争,演讲才能当选。该套制度使得芬尼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当上子公司的总经理,谁德才兼备大家便选谁,而且每位员工用自己的资金在投票,这就很好地避免了拉票,抱团,贿选等不良风气。总经理也会出资10%,这样可以确保他在管理子公司的事物时拼尽全力,为公司的收益奋斗。正如书中所讲,人情的维系最靠不住,利益的捆绑最为牢固。不要以兄弟情义去追求共同利益,而要以共同利益去追求兄弟情义。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当利益根植在员工内心时,谁还敢说这个企业没有生机和活力?
除了裂变式创业,宗毅做的最为轰动的一件事是打通中国南北特斯拉充电之路。看似做一些与企业不相干的事情,在事件发酵后极大地增加了芬尼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树立了正面的企业形象,芬尼的冷热水器2015年的五一黄金周比2014年销量翻了一番,最终受益的还是芬尼。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效益成网状辐射,任何一个焦点经过互联网的传递都会辐射到各个方面,宗毅的南北特斯拉充电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常说产品要跨界和混搭,企业所处理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也是如此,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做一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会有令人意外的惊喜。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十):经营体制力的构筑——格差竞争力
看完这本书,头脑里满是“热血”、“牛X”、“刺激”、“脑洞”、“折腾”等字眼。
作者是个很透彻的人,坚决而又实在。用人民币投票,将所有员工都牢固的捆绑在利益上(利益的捆绑最牢固,人情的维系最靠不住),最大化员工自驱动管理,实在是高。
经常听人给员工说要把自己当老板,以老板的心态做事,但说来说去,仍旧只是精神上的意淫,口上说说尚可,没有现实利益的支撑,真能把自己当员工的老板少之又少。
而宗毅解决了这个问题。——裂变式创业,既给员工创造了机会,又让大家形成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
从经营的角度来说,他做到了在科学的基础上,将艺术发挥到极致。
首先芬尼从无私、利他、互利的角度建立解决员工安全感问题的经营体制——创造一种机制,把员工变成合伙伙伴,尊重并给与员工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
然后设计出了企业应有的,理想的商业模式和一经营体制,并用利益去捆绑所有的节点,发挥体制最大的效应,构筑企业格差竞争力。
同时,在选人上有独特的一面。其采用扩大人才技术的千里挑一的选人方式,同时干掉企业里的小白兔,慎用空降兵,始终保持了企业人才的高质量。
从事业的裂变(生孩子)到客户的裂变(客户变粉丝,粉丝变销售)到组织的裂变(大后台,小前段,无边界),裂变式创业的框架基于完美。
然后,TOP解放出来,通过特斯拉打通南北充电之路,以及写本书等方式,使作者个人成为流量入口,即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又对企业有反哺,真是一举多得。
互联网时代,真的做着做着,一切皆有可能!
从裂变式创业可以看出,未来,企业的竞争,经营体制力(组织、制度、人事)的竞争将成为重点。拥有先进经营体制模式及进化能力的企业,将会率先突围。
当然,经营体制力只是格差竞争力的一环,在市场竞争力冰山模型图里,还有许多的要素可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