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十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生十讲》读后感1000字

2021-05-02 00:46: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十讲》读后感1000字

  《人生十讲》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8,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十讲》读后感(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无声亦美。

  《人生十讲》读后感(二):勤劳+机遇+天资=成功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我希望我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考证,朝着最难的方向前进,容易的方向也可以轻松达到。

  《人生十讲》读后感(三):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夏虫不可语冰

  小时候叔父中了头奖,家里显赫一段时间,后来父亲仗义施财,家里又成了破落户。随后被送到济南,这一去,和母亲便是永别,母亲曾说,要知道一去不回头的话,我拼了命也不该放那个孩子走。

  四人帮时代,被打的头破血流,鼻青眼肿。在决定结束生命前顿悟到一个人忍受挨打折磨的能力是无限的,不死了,要活下去。

  焚膏继晷,ππ穷年

  一寸光阴不可轻

  和夫人思想上没有共鸣,却一直和夫人在一起

  《人生十讲》读后感(四):人生真谛

  《人生十讲》 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做真实的自己/不完满才是人生/人间自有真情在/一寸光阴不可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容忍是一种美德/怡情养性自怡然/人到无求品自高/养生无术是有术 这十个标题凝练又真理,人生把这十份道理灌到自己心上,肯定是很有意义了。 季老晚年的照片,就给我一种文人学者该有的精气神。耄耋之年的老者将这一生的经历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后辈多了一份精神食粮,实在是荣幸。 九型人格课正好讲到了第五种人格。那些把"知识"当作至高无上的人们真正做到了快乐地畅游学海吧。如果这种人再加上一些和平型人格的佛系,那就是像季老这样——无喜亦无惧,走得了阳关大道,也走得了独木小桥。 我才走到人生的一小小部分呢,几十年以后还要再来看一看书里的文字,肯定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人生十讲》读后感(五):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感悟 - 人生十将 书评

  个人读后感,仅代表个人意见。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合集,主要通过对亲身经历叙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季老希望读者在阅读后有一定的思考,有一定的借鉴。

  下边简单摘录一些观点: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人类社会的承上启下,在于人类文明的繁衍生息。 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变化总是难免的,要做真实的自己,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 人间存在真情,要及时感恩与自己亲近的人。 要珍惜时间,要勤奋努力。 要热爱读书,开卷有益。 人生要潇洒一点,要忍让。 要修身养性,随和,乐观开朗,这是他的长寿秘诀,而不是具体的养生之术。

  本书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讲述了季老对人生的感悟,是季老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长寿的秘诀。这些感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成长,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自我提升。对个人来说,学习季老乐观、潇洒、随和态度,对读书的喜爱,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多他人的关心,都是人生道路上不错的选择,虽然不能让你富有,但至少可以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感到虚度。因此可以接受这些观点,但不强求必须做到,保持自然而然就好。

  本书可以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类书籍来读,没有同类书籍推荐。

  《人生十讲》读后感(六):惊喜

  每次讀季老的書我都會忍不住想,當我七老八十的時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過得好嗎,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我是懷念現在的青蔥歲月還是反過來嫌棄自己現在的幼稚呢?答案無從知曉,而且什麼樣的生活是好而怎樣又是不好呢,無從界定,所以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老有人說累了就去睡會休息一下,可是如果是心累呢,靠睡覺只能是逃避,並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備考越到最後越容易焦慮和不安,甚至會演變成一個自我懷疑和恐嚇的過程,那樣的難受是瀕臨崩潰的掙扎,別說再經歷一次,就是讓我再回想我都會本能地拒絕排斥,甚至會害怕,所以在這樣的緊迫和壓力的空隙中穿插一本季老的書是放鬆,也是解壓,更是一種享受,真的超級喜歡他的文字和心態,而一切贊譽之詞都是無用的,都會黯然失色的。

  人生十講字裡行間都充滿著一種平靜一種淡然和坦然,所以人吶,何必要有那麼深的執念呢,有些事順其自然就好,不因自身因素而留遺憾就好,也不為了遺憾而遺憾,這個世界其實沒有什麼比讓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健康平安開開心心地生活更重要。

  :

  1.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

  2.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無涯之生

  3.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對人只講三分話,不能閒拋一片心

  5.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嗯,滿血復活,又可以繼續戰鬥了[耶]

  《人生十讲》读后感(七):人生十讲,十省人生

  读季老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所透露出的那份「抱诚守真」,毫不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篇篇晓畅朴实,仿佛见到了一颗通明铮亮之心。他也讲道理,但绝不是倚老卖老地企图用权威来说服谁,绝无一丝卖弄,无非就是把自己近九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读者自辩自取。

  从旧时代走来的知识分子,少了古代文人的自命清高,取而代之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股学者气息正是动人之处,读书、反思、治学,不仅在学问和艺术方面的造诣是一流的,气节也绝对称得上百世之师。

  长寿或许是福,看到他说「我曾走过阳关大道,也曾走过独木小桥;坎坎坷坷,又颇顺顺当当,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时,逝者如斯夫之感应际而生,当然一个十九的丫头绝不敢说读懂或是感同身受。季老将人世间种种看得透透彻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他知道在每个人嘴角常挂着的微笑后面有着怎样的冷酷;他看出大部分的人们都给同样黑暗的命运支配着。

  「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的手段。」先生的文章如香茗值得反复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由衷感谢这位种树人。

  人生十讲,十省人生

  第一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讲,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讲,不完满才是人生

  第四讲,人间自有真情在

  第五讲,一寸光阴不可轻

  第六讲,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第七讲,容忍是一种美德

  第八讲,怡情养性自怡然

  第九讲,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十讲,养生无术是有术

  《人生十讲》读后感(八):十一

  庚子年 庚辰月 乙未日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季老的人生十讲正是如此。初读时如饮白水,入喉细品这烈性才慢慢回荡。短短十讲浓缩了季老九十余载的人生,下笔朴素,淡淡地述说幼时的困苦,艰难的求学之路,学成归国后所历经的种种动荡,治学理念等等。 自嘲一生本该是名贫农,上天却让其路途崎岖,生生走上了知识分子的不归路。 人生十讲,二次阅毕,耗时近五个小时。一篇篇阅读下来,夜来香——那个一生悲苦的旧时代女性王妈刺中了我,让我再度忆起那一件件伤痕作品里的困苦。《活着》里的福贵,拉人力车的祥子,鲁迅笔下吃枪子的阿Q,奈保尔《米格尔街》里惨败于现实的少年伊莱亚斯……文学作品里的刻画复杂交错,记忆免不得有些许出错,但真正铭刻在我脑中还要属那边缘导演徐童拍摄的底层之歌——游民三部曲《麦收》《算命》《老唐头》。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震撼,明了什么是“开口费”,做了几年妓女才十八的姓牛少女,保丈夫出监狱而接客的女子,瘸了一辈子算命厉老头和他那聋哑傻的老伴……不说了,几行都写不完。徐童导演的作品我个人肯定要追完,在文字作品方面最为终极可能当属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著作《苦难的世界》,得抓紧读完延不得。 苦难是一面,求学是另一面。相比一般人,我或许算得上有一点曲折。只怪当时自己过于天真了,身陷多重意义上的“米格尔街”,还不知求变。当初为何会安逸下来呢?也许这一脉络中,我是真的孤身一人在开辟前进吧。若是有和我当初类似情境之人,不知前路该何走,不妨停下读读朱光潜先生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个有见地的长者的指导,真是一盏指路名灯。愿我们各自向前,不再原地踏步。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十讲》读后感(九):《人生十讲》有点体会

  《人生十讲》应该是从季羡林老先生所作散文中选出的和人生感悟有关的部分作品,文章有对本人生活经历的回顾,也有对人生的一些感想与体会,语言质朴、简洁,但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老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读起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老先生的生活、治学态度对于我还是有很大启发的。首先老先生很谦虚,这种谦逊不是娇柔做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水平还不够,虽得无数荣誉、但感受之有愧。其实以前的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嘛,学习成绩很好,却总觉得还不够,于是再继续努力,那种不断攀登的感觉让我充满朝气;可是这些年,工作不顺心,在一个岗位上耕耘10多年,没有回报,自己总感觉能力很强,却怀才不遇,一身武艺无用武之地,其实想想季老先生被尊称为“国宝”,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这种凡人又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应该找回原来那个谦虚的我,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谨记谦虚谦虚再谦虚。

  其次,老先生有着很好的心态,他的想法更接近道家,这一点也是我应该汲取的。这么多年,起起伏伏,经历了太多无奈,从总体上来说,我在思想上也逐渐开始有了顺其自然的天命观,没想到,老先生也是这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是老先生的座右铭,在文中多次提到,现在,将是我的座右铭,我要对得起韶华,但是也要认命。

  再次,老先生的创作黄金期竟然是80多岁,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快四十岁了,总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做事情,体力、精力大不如前,现在看来,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应该让自己处于不断运转的状态,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同时,要安排好生活,懂得怡情养性。

  《人生十讲》读后感(十):好书如饮醍醐

  刚上小学的女儿不喜读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读完了一本注音版的童话故事,我便问她读完此书的收获。她不懂收获的意思,我便改问她读完这本书有什么用。她直接回答我,认字。这个答案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当初我正是拿这两个字来哄她骗她读书的,可是这两个字却绝非读书的本意。于是我耐着性子告诉她,读书不是为了认字,反倒是认字却是为了读书。女儿对这句话似懂非懂,我便继续解释。读书就像与人交流,你可以与一个不认识的人交谈,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思想,可以学会这个人的本事,以及一些其他类似的话。说完这些,也不知道女儿是否明白了,但是却令我有了更多的感触。

  对于季羡林大师,我不是很了解,尽管我们的故乡相距不足半里。不过他的这本《人生十讲》,我却读得十分开心,惬意。正所谓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当然,读一本坏书,也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在读这本《人生十讲》之前,我专门上度娘上查询了一下季老先生,对于季老先生研究的专业,我是一窍不通,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本以为读这本《人生十讲》会很吃力,但最后却没料到,翻开本书之后竟然不舍得放手。季老先生虽然是语言学家、翻译家,但是他懂得东西很多,并不仅仅是这些专业的知识,所以读起他的这本《人生十讲》,你会觉得就像听一名邻家老翁谈心一般舒服,而且也颇有收获。

  季老先生在书中说,自己是杂家,看完这本书,知道他所言非虚,他活了九十八岁,知道了解的东西自然是我们这些毛头小子们不能比的,但是他写的东西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虽然季老先生文中提到的许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阐述,却多了一分实在感。别的不提,不说季老先生有多渊博的学识,多深的文化,只说季老先生的年龄摆在那里,说出来的话就够我们学习的了。毕竟他是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苍桑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颇有学问的人,这两点加起来,足以让这本《人生十讲》充满人生的哲理。

  这本《人生十讲》是季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子,最早的一篇著于一九三五年,最晚的一篇则出自二零零六年,那时候季老先生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了。虽然跨越了七十多年,但是均显出季老先生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洁。总之,这本《人生十讲》讲的不仅仅是人生,还有季老先生的学识以及人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