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8 21: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生十讲》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8,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十讲》读后感(一):好书如饮醍醐

  刚上小学女儿不喜读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读完了一本注音版的童话故事,我便问她读完此书的收获。她不懂收获的意思,我便改问她读完这本书有什么用。她直接回答我,认字。这个答案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当初我正是拿这两个字来哄她骗她读书的,可是这两个字却绝非读书的本意。于是我耐着性子告诉她,读书不是为了认字,反倒是认字却是为了读书。女儿对这句话似懂非懂,我便继续解释。读书就像与人交流,你可以与一个不认识的人交谈,可以了解个人思想,可以学会这个人的本事,以及一些其他类似的话。说完这些,也不知道女儿是否明白了,但是却令我有了更多的感触

  对于季羡林大师,我不是很了解,尽管我们的故乡相距不足半里。不过他的这本《人生十讲》,我却读得十分开心惬意。正所谓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当然,读一本坏书,也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在读这本《人生十讲》之前,我专门上度娘上查询了一下季老先生,对于季老先生研究专业,我是一窍不通,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本以为读这本《人生十讲》会很吃力,但最后却没料到,翻开本书之后竟然不舍得放手。季老先生虽然是语言学家翻译家,但是他懂得东西很多,并不仅仅是这些专业的知识,所以读起他的这本《人生十讲》,你会觉得就像听一名邻家老翁谈心一般舒服,而且也颇有收获。

  季老先生在书中说,自己是杂家,看完这本书,知道他所言非虚,他活了九十八岁,知道了解的东西自然是我们这些毛头小子们不能比的,但是他写的东西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虽然季老先生文中提到的许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从一个过来人角度来阐述,却多了一分实在感。别的不提,不说季老先生有多渊博学识,多深的文化,只说季老先生的年龄摆在那里,说出来的话就够我们学习的了。毕竟他是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苍桑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颇有学问的人,这两点加起来,足以让这本《人生十讲》充满人生的哲理

  这本《人生十讲》是季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子,最早的一篇著于一九三五年,最晚的一篇则出自二零零六年,那时候季老先生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了。虽然跨越了七十多年,但是均显出季老先生学识的渊博,人格高洁。总之,这本《人生十讲》讲的不仅仅是人生,还有季老先生的学识以及人格。

  《人生十讲》读后感(二):一次与智者的人生对话

  《人生十讲》收录季羡林老先生书写人生智慧文章,就像十堂人生课,这个课堂谈人生、谈家庭、谈光阴、谈读书、谈美德、谈养生.....细细读来,唇齿留香,又引人思考,到底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如何才能拥有一段有意义而无悔的人生,读完本书,让我不禁有以下一点感悟

  一、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季老先生不但是位学界泰斗,更是位高寿老人。从本书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坎坷、有得意,他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责任感”,是一代文人的人生担当。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扮演了许多角色,是职场人、是丈夫妻子、是儿子女儿、女婿媳妇,是父亲母亲......在扮演好这些角色之外,我们还是我们自己。虽然不容易,但千万不要放弃自我,因为自我的成长与实现,必然成就的一个独立的人格,影响的是家庭、社会。

  二、保持学习。季老先生讲到“一寸光阴不可轻”,在他的人生中不论遭遇战争还是变动,都没有放弃学习,从而成就了他学术泰斗的地位。他对知识的追求,不因环境变化而影响。他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一生沉浸在书香中的满足和肆意。现代人似乎追求很多,读书似乎成了一件奢侈事情,总是觉得没有时间。其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渠道越多,比如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很多文章,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度,耗费了时间,但是碎片化的阅读只能达到表层的阅读体验,不能深入的达到思想的共鸣和深思,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无欲则刚。季老先生喜欢兰、荷、石榴花,淡雅之间,怡情养性,“人到无求品自高”。季老先生的文字朴素,一生宠辱不惊,活得自在潇洒,无所羁绊。现代人之所以焦虑困惑,往往是因求之而不得,不得而不乐。人们总是想拥有的更多,而不考虑是否是自身所真正所需、所喜。因此,才会有“断舍离”的风行,说到底不过是正视自我,正视内心,真正把握心中所好,身心轻盈,获得人生的满足感,真正是“养生无术是有术”。

  书虽读完,却心有不舍,身心得到一次与智者的洗礼,总想着再重温一次,又一次。我相信不同年龄,人生不同阶段,读来,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与君共勉。

  《人生十讲》读后感(三):《人生十讲》有点体会

  《人生十讲》应该是从季羡林老先生所作散文中选出的和人生感悟有关部分作品,文章有对本人生活经历的回顾,也有对人生的一些感想与体会,语言质朴简洁,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先生深厚文学功底,读起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老先生的生活、治学态度对于我还是有很大启发的。首先老先生很谦虚,这种谦逊不是娇柔做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水平不够,虽得无数荣誉、但感受之有愧。其实以前的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嘛,学习成绩很好,却总觉得还不够,于是再继续努力,那种不断攀登的感觉让我充满朝气;可是这些年,工作顺心,在一个岗位耕耘10多年,没有回报,自己总感觉能力很强,却怀才不遇,一身武艺无用武之地,其实想想季老先生被尊称为“国宝”,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这种凡人又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应该找回原来那个谦虚的我,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谨记谦虚谦虚再谦虚。

  其次,老先生有着很好的心态,他的想法更接近道家,这一点也是我应该汲取的。这么多年,起起伏伏,经历了太多无奈,从总体上来说,我在思想上也逐渐开始有了顺其自然天命观,没想到,老先生也是这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是老先生的座右铭,在文中多次提到,现在,将是我的座右铭,我要对得起韶华,但是也要认命。

  再次,老先生的创作黄金期竟然是80多岁,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快四十岁了,总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做事情,体力、精力大不如前,现在看来,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应该让自己处于不断运转的状态,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同时,要安排好生活,懂得怡情养性。

  《人生十讲》读后感(四):为善最乐,能忍自安

  为善最乐,能忍自安

  作者:荣振环

  最近读季羡林的《人生十讲》。

  季老提到人生的意义,他老人家有明确表达: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在第一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说,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

  尽管我们能控死,那就是自杀,但这个权力不要轻易用。

  我们人生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正经八百的考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

  但这确实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第二讲,做真实的自己中,他提到,古代一个皇帝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

  这句话我额外认同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管理方法来治理国家。

  有一个典故。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刚刚夺得天下,还没有从喜悦心情中走出来,陆贾便常常在他的耳边唠叨《诗》、《书》如何如何好,应当读一读,惹得这位出身亭长的新皇帝不耐烦了,龙颜大怒,破口大骂老子在马背上夺得天下,读这些书干什么。

  陆贾也毫不相让:你从马背上夺得天下,难道你还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古代的圣贤治国哪个不是“逆取而以顺守之?”如果秦始皇夺得天下后不任刑法,而是认真总结前贤的治国之道,以仁义道德行之天下,你今天还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吗?

  刘邦听后虽然不高兴,但却面有“惭色”。于是他下令陆贾总结秦亡汉兴以及历史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陆贾撰成一篇便上奏一篇,史称“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陆贾的思想终于获得了高层赞赏,他的文章也被汇编成《新语》一书。陆贾的文章被称为“新语”,说明它与当时流行的思想是不同的。

  在第三讲,不完满才是人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季老说他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时期,恰恰是他最痛苦的十年浩劫期间。文革期间,季老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季老在这个时期被分配挖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但是季老也获得了余裕和时间。他没有了以前的会议,以前的发言,没有人敢找她,甚至没有人同他谈话。一两年内,他没收到一封信。他服从任何人的调遣和指挥,规规矩矩,不敢乱动。但季老认为他的思想还在、理智还在,他不甘心做行尸走肉,必须干点事情。于是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翻译完的,“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在第五讲,一寸光阴不可轻。季老这句话最值钱,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

  在第六讲,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季老说,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点击查看源网页

  在第七讲,容忍是一种美德。这一讲,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故事。话说在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这位大官一生气就写下了一百个“忍”字。这个故事很清楚地表明,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很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家一定姓张。中国张家以祖先的容忍为荣。

  所以,季老有个题字:为善最乐,能忍自安。

  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气氛,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

  在第九讲和第十讲,我觉得两个点题金句浓缩智慧于其中。一句话是“人到无求品自高”,另外一句话是“养生无术是有术”,季老的养生之术是他推崇的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最后,我想用季老的座右铭,也是陶渊明的四句诗作为结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这是中国最为睿智移动互联、营销品牌、新技术、新思维的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

  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

  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

  《人生十讲》读后感(五):情到深处文更浓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质朴,质朴到无华,没有任何雕琢与修饰,似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乍一听似是人生道理,细细品味,那更是人生的哲理。季老先生的文化修养足以支撑一篇文章深奥厚重,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没有一篇文字让人费解,也没有一段文字让人费尽力气解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把全书读完。如果因此就轻视了季老的文字,那是我们太草率了些。

  书中的文字大都是季老在近百岁之年写成,如此高龄,文字却清新得如刚刚出水的荷,展露着新鲜露珠。文字没有带尽岁月沧桑,兀自地在那里闪着新生光辉。百岁之年,岁月未在文字中留下任何痕迹

  在这部《人生十讲》里,季老讲的是人生的智慧,看似平凡普通,却是看尽人生百折后的淡定从容。最深刻的是季老讲到对母亲的爱。他少年离家,自此后越走越远,与母亲的见面也是屈指可数,母亲对他的牵挂思念只能埋在心底,母亲去逝,“子欲养而亲不在”,在多篇文字中,季老表达了失去母亲的悲痛之情,这种切肤的痛也只有失去亲人人才能懂。

  没有对亲生母亲尽到孝道,但季老在处理大家庭的事情上却是充满了智慧。书中附了一张照片,是他的继母与妻子的合照,继母其实从未抚养过他,但他仍是作为亲生母亲一样对待。继母与妻子和睦相处,为季老的工作与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写这篇文章,上网百度季老的资料,他与儿子的恩恩怨怨至今未烟消云散,斯人已去,就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生活的不完美也就是如此,就连季老先生也要面临如此棘手的问题。

  北大有著名的季荷,那年冬天去,特意去找到那个池塘,冬季萧瑟,荷隐在湖面之下,根本看不到荷的波澜壮阔。为何叫季荷呢?季老给了答案。有人送他了几粒种子,他抛在住处附近的湖里。一两年后,开始有稀稀落落的荷叶伸展出来,到了下一年就蔚为壮观起来,荷连成了一片,把湖面几乎要密封起来,这样的荷想不引人注目都难,有人它为起名为“季荷”。原来这就是季荷的来历。植物对于生活的意义,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希望,因为这些希望,而更充满了期待。除了荷花,季老还讲到了石榴。几年未开花,一直按兵未动,突然有一年就繁花似锦起来,人们都笑称季老这一年会有好运气,季老说,果真是喜事不断呢。

  这本书取名为《人生十讲》,顾名思义,就是人生的十个方面或十个课题。如果未看这本书,去猜测其中一讲,那肯定也会把读书列入其中。季老博学,杂学旁通,能达到这样丰厚的积累,肯定是读了许多书。果真如此,他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一句道出了许多爱书之人的心底之言。我也常觉得读书好,但怎样好,好到何处,或许会讲出万字长篇,但都不及这句话来得真切,来得直抵人心。

  季老的书多,坐拥书城,但他也坦诚,这么多书,只读过很少一部分。看到这儿我也释然,家里的书架排满了书,但读过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但看着这些书,却能无比丰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季老鼓励,多读专业书,除此之外,其他的书也要随遍翻翻,眼界开阔才能最终开卷有益。他还开了一个书单,分别是《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诗、纳兰性德的诗、《儒林外史》、苏轼的诗文词、李白杜甫的诗、《红楼梦》,这个推荐书单浓缩了季老的读书智慧与心得。其中对《红楼梦》的评价,季老说其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长篇小说的状元,并说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就是这一句话让多年读红楼的障碍一扫而光。最近第二次听《蒋勋细说红楼梦》,蒋勋的解读开拓了新的视角,但一方面又在自我反复疑问:原来早已印在脑海中的那些政治化的脸谱,此时怎么就面目全飞了呢?贾政不再是封建统治的代表,他成为一位思想保守、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脸谱化的解读,让从小读红楼的我其实是一直在误读。

  季老高寿,他的养生之道自然也是关注的焦点。季老的长寿秘诀是另类的代表,他说就是三不主义,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老的不锻炼并不是不提倡锻炼,而是要适量,如果把长寿的目标全部依赖于锻炼,那是不可取的。心态平和、顺其自然,方是养生之道。

  这十讲看似轻薄,没用深奥艰涩的语言,似是絮叨家常,细读下去,才发现里面尽是珍珠,这些闪着亮光的珍珠隐藏在蚌的深处,需要仔细探究与挖掘,得到的人视为珍宝,能久久珍藏。

  《人生十讲》读后感(六):在世百年,寥寥几言

  我喜欢看老年人的文章,作者越是高龄,内容就越是可爱。

  诚实

  中国人不像外国人那样崇敬诚实二字,甚至认为诚实是“憨傻”。只有老人写文没有太多遮遮掩掩的顾虑。老人爱讲自己的生平和童年的小事,也敢于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老人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用简单平实的几句话写下来,供人了解这个时代的真实的人的一生是什么样子。

  关注生命本身

  青壮年写文章,主要目的是针砭时弊、改变现状、研究学术等偏重工作方面的题目;而老人则关注生命的本质,我为何而来,又将如何而去。生命中哪些经历值得回味,哪些人值得祭奠,哪些教训想要告诉后人。

  年轻人去读一读,可以开始认识生命本身,而不要把全部精力聚焦在“宫斗”“上位”。

  忘年之交

  读者和作者是用文字交流的特殊交情。当作者开诚布公地讲述自己的生活,读者就好像是结识了一位朋友。想想看,你对自己关系好的朋友有多少了解?他的家庭、工作、爱憎,你都了解吗?恐怕你对身边朋友的了解,还不及读完书后对作者的了解多吧!

  从今往后,在生活中遇到种种,不禁去回忆“季老曾说过…”或者去假想“季老会怎样评论呢?”。就好像这个朋友就在身边!

  季老是个幸福的人

  幸福这个词是由幸和福两个字组合而来的,古诗词中一般是不会这样组合用的,也许是新文化时期的舶来词,对应英文中的happiness等含义。拆开看,“幸”是外来的,是上天赐予的,是“天人关系”。有“幸”之人多少都有“侥幸”的意思,比如季老这样,生于赤贫,死于名利双收、万人仰慕。季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幸”,也心怀感恩与恭敬。而“福”是来自于内心的,有福之人,不论幸与不幸,他的福都可以由内而外。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什么要握紧,什么要放手,快乐在哪里,生命之来去,这既是有“福”。

  我羡慕季老,他可以继承大师的学术成果,用多种语言去研究和发现,这种快乐是蝇营狗苟一生的人永远无法想象的。走入知识的殿堂之人,拥有过那种快乐的人,再没有什么豪车奢品可以满足他了。那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着迷也许是只有致幻药物才能实现的。

  也是因为这样,他可以维护一个单纯而美好的灵魂不被浸染,不论向前看还是向后看,都能心中坦然。

  《人生十讲》读后感(七):惊喜

  每次讀季老的書我都會忍不住想,當我七老八十的時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過得好嗎,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我是懷念現在的青蔥歲月還是反過來嫌棄自己現在的幼稚呢?答案無從知曉,而且什麼樣的生活是好而怎樣又是不好呢,無從界定,所以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老有人說累了就去睡會休息一下,可是如果是心累呢,靠睡覺只能是逃避,並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備考越到最後越容易焦慮和不安,甚至會演變成一個自我懷疑和恐嚇的過程,那樣的難受是瀕臨崩潰的掙扎,別說再經歷一次,就是讓我再回想我都會本能地拒絕排斥,甚至會害怕,所以在這樣的緊迫和壓力的空隙中穿插一本季老的書是放鬆,也是解壓,更是一種享受,真的超級喜歡他的文字和心態,而一切贊譽之詞都是無用的,都會黯然失色的。

  人生十講字裡行間都充滿著一種平靜一種淡然和坦然,所以人吶,何必要有那麼深的執念呢,有些事順其自然就好,不因自身因素而留遺憾就好,也不為了遺憾而遺憾,這個世界其實沒有什麼比讓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健康平安開開心心地生活更重要。

  :

  1.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

  2.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無涯之生

  3.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對人只講三分話,不能閒拋一片心

  5.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嗯,滿血復活,又可以繼續戰鬥了[耶]

  《人生十讲》读后感(八):烟火+韵味=人生

  人生,这个词够简单,定义也够直白。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人走完了自己的匆匆一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思考什么是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甚或是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参差不齐的物质时,很多时候心中也是困惑不解的。或者说是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中挣扎不休!果然,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人生十讲》让我逐渐明白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过活?应该如何坚持?

  书中的内容是季先生80多岁之后所写,按照今天的观点而言,季先生不必如此辛苦,因为这些小文章评职称用不上,就算用的上,季先生的身份也不需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笔耕不辍,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世人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在季先生面前是通透的,身为高级知识分子,落魄时的门可罗雀;平反后的宾客盈门。无一不让他思考什么是人生?人生的真正含义只有自己的心才能够照出!

  读季先生其他的书,一句话要在脑子里过好几遍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人生十讲》,却毫无障碍。因为季先生就是一副直白、拉家常的话语在写自己的人生感受。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明白,过来人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然后我们却往往从内心摒弃它,因为我们觉得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已经站在成功者的位置上,自然是说起来风淡云轻,就如季先生所说“不圆满才是人生”“求仁得仁又何怨”等。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个成功后还能够将自己人生经验分享给世人的人,他的经验自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能够给予别人旺盛生命力的精神之水!

  季先生在书中对光阴、读书、容忍、怡情养性、追求等都作出了阐释,毫无疑问,时至今日,这些话题仍然是热门话题,甚至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希望讨论这些热门话题的文章能够像季先生的文章这样朴素、通达,而不是为了讨论而堆砌。

  读书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年近四十,受过高等教育,未必就懂得什么是人生,未必就能够坦然面对世间的一切!就算是在家庭中也未必能够做到容忍。如此,何谈面对人生!

  在季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烟火和韵味里的人生。季先生作为一个著名知识分子,曾说自己“我没什么理想,我少无大志……”,然而他却成为了一个我们难以企及的学者!只因,他懂得人生离不开烟火,离不开脚踏实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