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摘抄

2021-05-02 02:11: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摘抄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是一本由史蒂芬•柯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015-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一):唯有实践才能验明正身

  在一个狂风肆虐,无需搬砖的下午草草地翻完了这本书。它属于同寝的室友,是他朋友送给他的,之前听了书名后颇感不屑,因为鸡汤味儿太浓,甚至有些呛得慌。

然而因为这次手边实在没有什么可读之物,在豆瓣上查一查又貌似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二):自我管理与关系管理的框架

  自我管理与关系管理的框架,一图胜千主为何必须加点文字点缀;我只是想做个记录…………………………………………………………………………………………………………………………………………………………………………………………………………………………………………………………………………………………………………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三):关注圈和影响圈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文章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对于家庭中主要出现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夫妻、父母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对7个习惯:积极主动、先有目标再行动、要事第一、双赢、理解他人、协作和把锯子磨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探讨。对于一本好书,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常用的就是比喻来抓住你的视线。本书用的就蛮不错的,对于一些比较难抽象的感念,作者都能用一些比喻或者实际的例子让我们了解。

  对于本书,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1、对于我们周围接触到的事物,作者用影响圈和关注圈来表示,关注圈表示周围你所关注的事,是个大圈,其中你能做决定、改变的事情叫做影响圈,这个圈在关注圈里面,是个小圈。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关注圈中,自然就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掌控。但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让影响圈逐渐去占据关注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地体验。

  2、另一个就是要想让别人理解你,就要先去理解别人。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知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究其原因,每个人的经历、性格的差异造就了他们看待事物不同的视角。文章中用眼镜这个概念来讲,一个正常人是很难和近视人看到一样的风景的。因此,理解也并不是一个词汇那么简单,他需要你花费精力去走进他人,从他的视角出发才行。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四):建立自己的原则

  每天一睁开眼,洗漱吃早饭上班,公司里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呼的一下拖着能量被耗空的身体回家就是晚上8/9点了。日复一日。除了更娴熟的某些工作技能,还剩下什么?细思极恐。

  然后说上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抛开赖以生存的眼前,去追逐未能理解的诗和远方,更是不切实际。

  同样的事情,当你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后,你能得到更多,理解更透。

  这7个从个人到群体的习惯正是给你建立值得拥有的价值观的利器,这样你能愉悦你的眼前,也对远方感到欣喜。

  对于个人来说,你的目标是什么?以终为始,落实行动,不忘初心。你有很多必须做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什么是你的要事?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事物不可忽略,当第二象限的事物被未雨绸缪照料好后,重要但紧急的第一象限的事情就不那么棘手了,同时不重要但紧急和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物也游刃有余了。世界这么复杂,你怎么保持你的“鸡血”?积极的心态。人类不是动物,只能条件反射。在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积极的心态做调整,那么你得到的结果也必是不同。作为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人,和他人打交道最好的模式是双赢。蛋糕没那么小,别人吃了就没有你的份。一个有双赢口碑的人才能接触到不同的蛋糕。做到双赢必须知彼解己,好为人师似乎是刻在人类的基因里的,聆听的时候能做到不带上自己的偏见,从他人的立场真正理解吗?

  世界是变化的,你的价值观也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带上已接收到的价值观,认真生活,思考反思。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五):蔡康永私讀推薦03

  蔡:現在很多人都會講他們要把家庭當成是人生重要的一個價值的歸屬,可是如果你要做到這件事情的話,你到底要怎麼樣來實施這個具體的步驟?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推薦這一本的原因。

  蔡:從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就可以知道,其實作者是強調有七個習慣,是你一定要養成的基本態度,你才能夠做好。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優先地位的這件事情,比方說一個家庭的家人應該共享一個願景,我相信這件事情,在絕大部分台灣的家庭裡面是沒有人在做的,什麼時候你聽過你爸爸或者你媽媽帶著全家人一起來講說:我們這個家庭到底要邁向什麼樣子的境界?或者邁向什麼樣子的目標?光是這件事情,老實說,就沒有人在做,如果一個家庭不知道自己要邁向什麼樣子願景的話,那家人彼此怎麼知道到底大家想要列為最優先達成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蔡:很多書常常都在說空話,講的是你的價值觀的修正,很少一本書像這本書是講究一個實際執行的步驟,書裡面舉了各式各樣的例子,可是實際上每一個家庭都不同,所以你不一定要照著書裡面講的例子來走。比方說書裡面講說某一些家庭會定每一個禮拜的某一天為家庭日,在這一天家人彼此之間是用看照片的方法、看演出的方法或者是去某一個地方一起旅行,來探索家庭的成員彼此之間不同的對於這個家庭未來的一個想像,你當然要替你的家裡面找到一個適合你們家人的方法,不能夠太勉強,可是又不能夠太空泛。這本書提醒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用實際的步驟來實現這一個價值,把家庭列在人生的首要的一個位置之上,是需要實際的做法,而不能夠只是空口來講而已。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六):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为一个刚进职场的新人,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无论是在跟同事的相处,还是跟自己的家人以及丈夫的家人的相处,都让我感到有些吃力。

  自己本来是刚从学校出来,在学校里老师同学的关系很简单,在家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简单,现在要和很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有时候让人招架不住。

  通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这本书的阅读,了解了很多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简单,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我们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交往都是必要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必然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人和各种问题有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频率不对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两个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可能就是沟通中缺乏一些技巧,导致很多事情受到阻碍。

  这本书通过讲述七个习惯,七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技巧,为我们制订了改变和塑造自己性格和交际能力的计划。同时,作者也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为我们通俗的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更多的是作者从科学和实际的角度为我们分析和量身定做。

  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作为从业人员,还是作为学生,也或者是伴侣,各种各样的人群都适合通过这本书提高自己。就像书中说的,本书中提出的理论和原则并不是史蒂芬首创的。他只是注意并进行了观察,而且把这些原则整理得有条理以供操作。这些都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你们内心早就笃信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似曾相识。在行动中你会看到这些原则,会看到它们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起作用,甚至可能你已经使用过它们了——而且是常常使用。

  作者通过我们熟知的原则,将它们加以完善和耐心的解释,为我们编织出一个人际交往的网络,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清晰。

  一起来学习如何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如何跟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好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七):《真正的高手是靠习惯成长,意志力这种东西没那么伟大》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高手牛人,比如粥老师,从业不到五年,写作的字数能够达到同行二十年左右的量,现在已经到了写作的另一个层次。其实在五年的时间长河中,粥老师从最初靠意志力坚持写作,早已变成了习惯习作。 习惯的力量有多可怕?就好比在中国你习惯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如果让你早上7点睡觉,晚上11点起床,你会崩溃的。但是去了美国你倒个时差,你会发现你习惯了北京时间7点睡觉,23点起床。如果在中国让你靠意志力这样坚持,你能坚持几天? 普通人习惯了赖床,高手习惯了早起。偶尔一天让普通人早起可以,坚持30天他会崩溃的,那为什么高手不会崩溃? 罗振宇天天早上6点死磕60秒语音,我们觉得太牛叉了,可能会觉得他的意志力很强大,那让他减肥试试,他在一次语音里也说,让他早起没问题,让他减肥不如去死。 高手也是人,千万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而是要养成优秀的习惯。 习惯怎么养成?意愿,知识和技巧。 首先知识就是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知识层面一般人都不缺,很多人都知道早起的含义,也知道为什么早起,也就是早起的好处。 其次就是技巧。技巧是怎么做才能做到或者更好。早起技巧很简单,早睡就完事了,或者更进一步,晚上喝杯热牛奶。 最后就是意愿。99%的人都倒在了这一关,意愿很简单,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早起,但说起来何其容易,做起来何其难。 怎么样才能着手意愿?其实就是改变你的想法和观念,如果我告你,每天6点早起玩一个小时王者荣耀,奖励你1万元。我相信很多对早起深恶痛绝的游戏爱好者,365天会天天坚持早起,不,习惯早起。 高手真正让人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思维。你晚上下班后就想懒洋洋躺在沙发上刷剧,玩游戏,刷抖音,你感觉在享受生活的宁静,匆忙之中的小幸福。 而我们的粥老师在不断码字输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时候躺在沙发刷剧的你获得的快乐和粥老师码字获得的快乐差不多。 所以你认为粥老师是靠意志力成功的,你意志力不够强所以不成功,完全想岔了。因为同样365天,你认为需要靠极强意志力才能完成的写作,粥老师却当做刷抖音。 回到最后,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意愿? 悟。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扇门,它叫改变之门。但是这扇门只能由内向外开,我们谁也不能替别人开门。 《高效能人士的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八):一辈子,只为一个家

  读这本书最大的体会是,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关于如何经营一个家是可以像你处理工作、钻研学习一样,需要总结一套法则。在这个方面,我从未思考过该如何去和家人更好相处,也从未在家庭方面去提前做任何安排,一直简单的认为与家人的相处是出自天性,是任其发展的,即使出现问题,那么伤口也可以自行痊愈。殊不知,原来家庭才是这个社会逐渐形成巨大差距最大的来源。

  我的家庭体验和父母的婚姻,让我对婚姻持有非常消极的态度,但是却莫名的对“家”持有非常高的期望。我一直非常清楚的明白,要把家庭放在首位。书里提到作者的一个朋友,每天在下班前,总是把车停在车道上,让自己卸下工作一天的所有重担,一身轻松的回到家里,拥抱家人,给家人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也教会我如何更好平衡工作和家庭。其实,身边不乏有些人,却是恰恰相反,带着一身酒气和怨气回家,将在外受到的所有委屈和不堪,全部发泄在家人身上。对这样的人,我完全不能理解,难道对他们而言,家是早出晚归的旅馆,只是他无能悲哀的出气筒?

  这本书强化了我毕业后对“爱”的感受,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其实一直都是索取的人,并不知道“爱”到底是什么。你所说的“爱”绝大部分都是要求别人来爱你,或者把你的爱让父母来替你完成。这本书道出了爱的真谛:“爱”是一个动词,是需要付出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说你如何爱干净,那么这卫生到底是你自己去打扫,还是让你的妈妈来替你来爱干净呢?同时,想起身边同事闲聊的话题,同事的儿子上初三,发现儿子似乎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这是个有趣的妈妈,她并未直接教育儿子,而是问他,你是否真的喜欢这个女孩呢?那你有没有买好吃的给她呢?你能听出来吗?爱一个人不是只是嘴巴上爱他,是要付出行动。

  去年,我们家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小天使,家里有了小宝宝后,更加让我明白,爱是一个动词。虽然我只是作为姑妈,但是因为一起生活,我也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喂小宝宝吃饭、给小宝宝穿衣、哄小宝宝睡觉,教小宝宝学习。现在每天回家最期待、觉得最开心的是家里有个可爱的小宝贝。可能以后为人父母,更加能体会到爱这个动词。

  首先是要明白家庭才是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其次要学会用行动去爱护你的家人,还要学会提前安排家庭计划,学会如何和家人更融洽相处,共同进步。任何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都需要努力,那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需要勤奋和牺牲。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九):组建更加稳健牢固的家庭关系

  文/宇过天晴

  早就听说说史蒂芬 柯维的7个习惯,只限于对7个习惯的大意了解却未曾深入掌握,如今读过本书之后,才真正发现7个习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利用好7个习惯对于组建牢固的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在中国更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对于家庭社会也适用,一个家庭中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对于踏入社会以后的人,怎么能要求他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作者在书中为每个习惯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从中可以发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社会,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是重中之中,夫妻关系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之一。虽然作者都是立足于西方社会列举的案例,不过这些习惯对于我们都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我们会发现很多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和虚荣心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

  作者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架飞机,飞机飞行要有自己的目标,这便是一个家庭的愿景和使命宣言,如何让我们的飞机朝着预定的目标飞行,便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排除困难,而七个习惯体系就是帮助我们确信自己拥有保持飞行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转变为内在的指引。

  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作者提出的:爱是一个动词,也是一种承诺。从小我生活的家庭中,父母长辈都属于不善表达爱的类型,虽然我自小便能理解父母对我的爱,由于我的乖巧懂事,他们静静的看着我长大,没有过多的干预和阻挠,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平平静静的,这种平静更多的是父母给我更多的空间任我自由成长,他们更多关注于家庭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上,而我也一直认为爱是不言语的。其实,从内心来讲我更倾向于和父母亲近一点,哪怕一起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好,这样能满足我内心对爱的渴求。

  直到看到作者所说:爱是一个动词,我才恍然大悟。爱就应该是个动词嘛,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倾听彼此的内心... ...有时会听到有人回忆以前的生活,后悔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这些遗失不就是对对方爱的表达吗?爱是动词,就应该行动起来。

  7个习惯中,每一条都是简单又很重要的习惯,就像作者所说的:家庭是我最在乎的。对于我们也一样,家庭生活的考验也是自我成才的过程,当你的责任感和个性发展成熟以后,便可以建立自身的形象。

  书中的每个习惯和案例都值得的我反思总结,如果我希望自己将来的家庭能够融洽和谐,便要更用心对待生活的考验,不断总结不断成长。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十):学习爱

  看过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和《精力管理》,感觉收益颇多,了解到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怎样让工作变得更高效,怎样在轻重缓急之间做出选择。

  《人际关系篇》倒是让我感觉到不一样了,有心灵鸡汤的味道,貌似现在心灵鸡汤已经是一个贬义词哈,当然我用在此处并没有贬义。

  还只翻了前面几章,重点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家庭关系。

  我很赞同他说的一个观点:爱是动词。

  quot;对不起,我们之间已经没有感情了,我很爱她,请放手吧。” 这大概是肥皂剧里常见的桥段,丈夫事业有成后有了新欢,要和糟糠妻离婚。以爱为借口去伤害人,又想以爱为借口求得宽恕。

  夫妻关系中,爱是责任,是理智的,需要行动起来,而不单是一种情感,所以应该是”去爱TA",而不是其它别的。

  也想起《创世纪》里一对夫妻,丈夫事业有成,在家庭之外也有情人,但他仍爱他的妻子,给了她足够的尊重和呵护,甚至是权利,妻子对丈夫的外遇倒也是欣然接受,所以他们倒也相处融洽。不知道现实中是否会有类似关系的夫妻,倒也是一种相处模式,只是估计多数人都无法接受吧,所以一旦出现感情的背叛,难免就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当然,以史蒂芬的专业,他不仅是说情感问题,而是在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他总结了4个独特天赋+第5个人性天赋,来告诉我们如何积极主动去改变关系。

  4个天赋分别是:自我意识、是非观、想象、采取行动的能力。第5个人性天赋则是“幽默感”。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明白当前的状况,并借助是非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基于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明确接下来的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做出实际行动。而这其中,幽默感是调节心情保持良好心态的武器。

  单纯看他的总结,着实是很有道理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实际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运用这些道理,才不至于“我明白了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相对而言,我倒对他在书中提及的一些案例更感兴趣,比如说他带孩子外出旅游,他与父亲的相处。。。这些小情节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但如何从细微之处现真情,如何让从细节入手改善家庭关系,可能就容易被我们忽略。

  前几天还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不够亲密是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内容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但反思自己,确实在家人面前会更任性,或者说更吝啬,错了不需要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没必要说谢谢,出门说再见是多余的,拥抱是矫情的,指责是可以有的。。。

  却不知,正是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在逐渐吞噬着我们情感银行中的余额,等到资产成为负数,关系或许就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