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1000字

2021-05-03 03:50: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1000字

  《改造中国农业》是一本由周双文著作,精装出版的2015-10-12图书,本书定价:18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一):张嘴,吃下这颗“安利”

  某乎安利,于是看了这本书。我国农业的历史长达八千甚至九千年,这个数字甩美国的建国史还有一个欧洲,但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农业落后美国多少?100年!三农的核心是农民,要改革中国的农业现状,首先要改变农民的产业意识。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二):农业,国家发展之根本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三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书中讲了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可的。作者思考的视角比较新颖,从传统农业讲到现代农业,切中了我国农业改革的要点,可见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颇有见地。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三):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没有农业的市场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更不会有真正的城镇化。解决农村发展的本质问题不仅是靠投入补贴,还要靠发展农业产业,产业兴农!作者写得很有功力与见地,要将农业的现代化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那就是中国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即国民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四):从产权入手,紧扣中心

  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众多学说中徘徊,而是一开始就抓住了产权这个最根本的分析工具,并且把产权问题一直贯彻在全部论述中。”产权确实是我国农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本书开篇便抛出产权这一概念,并紧扣这一视角进行问题的解析探讨,层次清晰,剖有见地。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五):发展现代农业

  正如作者所述,中国农业的改造不是技术之问题,从宏旨上看乃为农业商业化之改造,核心是产权,即有了对产权的保护才有对农业商业化改造的入口,才会有产权的转移与市场的交换,才能将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才能发展成所谓的现代农业,这才是城镇化的根本出路。这也是《改造中国农业》的中心思想。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六):中国第一本从产权角度改造传统农业,用产权理论解构县域经济,在产权制度上推进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的改造不是技术之问题,从宏旨上看乃为农业商业化之改造,核心是产权,即有了对产权的保护才有对农业商业化改造的入口,才会有产权的转移与市场的交换,才能将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才能发展成所谓的现代农业,这才是城镇化的根本出路,本书的宏旨正在于此。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七):农村怎样繁荣富强

  说: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的确,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农业大国,早在好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农耕,我们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只是,农业的改造是需要时间的,此书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解读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八):农民的个体独立性很重要

  “个体的独立是走向法制化的基础,当一个社会缺乏个体的独立,缺乏自主选择和决策时,就难以出现公平、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观念,取而代之的则是依赖权威和家长主义下的权力滋生。”这本书讨论农业的改造问题,但是深刻的分析必然涉及到农民的个体独立性。这正是中国农民所缺少的精神。它直戳经济发展要害,并进行深入解析探讨施,层次清晰,发人深思!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九):中国梦!

  中国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其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改造中国传统农业,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不仅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也是对中国农民落后思想的“改造” 让中国的农民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的社会公民,这才是中国梦!

  《改造中国农业》读后感(十):无限思考

  新型城镇建设是以人为本,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平台建立起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地方优势产业。因此,城镇化是以县为中心的地方产业化,城镇化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是建房子、修马路的城镇化,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通过发展县域经济给予农民更多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成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本书直戳经济发展要害,深入分析改革措施,法人深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