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登天之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登天之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7 03:2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登天之梯》经典读后感有感

  《登天之梯》是一本由[美] 布鲁斯·D.佩里 / [美] 迈亚·塞拉维茨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天之梯》精选点评:

  ●在以前的精神病领域人们并不重视儿童的早期创伤,认为孩子们是有强大的复原力的。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接触到更多的个案,医生们认为早期创伤不仅会伤害孩子,更由于作用于脑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会产生更加深远持久的影响。作者讲述了10多个不同的个案,为我们证明了早期创伤的巨大破坏力。这些个案包含被性侵、目睹父母被杀、邪教组织、缺少与父母的身体接触、被独自留在家中等创伤,而这些创伤让受害者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影响他们一生。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作者提出了“神经序列疗法”帮助孩子重走发展的道路,尽可能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本书案例讲述清晰,同时作者会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药理学为我们进行专业分析,因此本书的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高。最后作者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有爱的社会和文化”。

  ●书里的案例让人震惊。育儿之路漫漫啊。

  ●除非你被人爱过,现在也有人爱你,否则你不会爱自己。爱的能力是无法独自建立起来的。

  ●1.父母并非十全十美不可,但必须要知道,年幼的孩子特别容易因为我们所做的选择——以及之后他们自己的选择而受到或好或坏的影响2、只有当我们在恰当的时候得到了恰当的发展,自身的天赋才会被激发出来。

  ●陈老师饭团推荐

  ●多关心,自己会创造个空间让自己舒服待着。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不仅向作为“旁人”的我们展示了如何介入受害者的生活并帮助他们恢复,也为作为“受害者”的我们提供了自我分析、自我治愈的渠道。同时,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重要的一点——创伤存在被治愈的可能,但不代表每一位受过创伤的人都具备接受治疗的条件;而即使具备这种条件,要达到完全治愈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更多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治疗失败或者各种后遗症。每一次伤害,都可能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在受害者的生命里无尽延续,永远地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因此,每读到案例的结尾处,都让人感觉无比沉重。

  ●每个案例都痛彻人心,虽然绝大部分都有比较好的结局,然而也不由得要去想,没有获得救助的孩子还有多少……

  ●推荐家长们读。倒数第二章上升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核心和《人类简史》很相似,就是在享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便利,我们距离“人”的本质越来越远。孩子需要的是时间和关注,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越来越无法满足,反而得到的是“直觉”的惩罚(以为这样是“有效”的),于是乎更多的问题家长,更多的问题孩子,恶性循环。难以入眠,凌晨读完,数次落泪,孩子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而是一面镜子。4hrs

  ●怎么没早点看到…终于不用看精神分析瞎忽悠了…从幼年时大脑的易被塑造讲起,这时期创伤造成大脑变化,导致性格异常。治疗方法是建立新的链接。里面有一点高亮下:相比真正遭受虐待的孩子,家庭关系普通的孩子若在治疗中被要求回忆分析痛苦经历,会造成新的创伤,导致抑郁。因为反复回忆可篡改记忆,尤其是在心理治疗师的暗示下。叹气……里面也讲到美国八十年代流行过的“原生家庭”论,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希望我国的自媒体们管住自己写文章的手,希望武志红早日退休。

  《登天之梯》读后感(一):爱的治愈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师写的真实案例,如果作者没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身份,我真的会怀疑这些故事的真是性。这些孩子的童年是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碰到的,是想象也难以想到的。也亲眼目睹妈妈被杀害的3岁女童,有和狗一起关在笼子里长大的男孩,有从小被性侵的女孩。这些孩子长大性格有缺陷也是再正常不过了,用什么可以治愈这些孩子,唯有人类的爱!

  《登天之梯》读后感(二):愿我们都有能力温暖他人

  作为一个专业的儿童治疗师,这本书在病例分析的同时也介绍了大量关于大脑发展的内容,基因、经历等影响是如何造就人,爱的缺失又是如何造成一个个悲剧。

  全书共讲述了10个案例故事,主要是经历过创伤的孩子的治疗,每个故事中都穿插了了大量关于大脑发展的专业知识,层层深入。

  大脑中各个区域的发展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有恰当刺激和应用得以完善,如果缺失会造成混乱。通过案例也能够看到作者的团队是如何依据大脑的发展理论,给予这些家庭和孩子们治疗和引导的。安全稳定有爱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和世界,如果面对自己深爱的人。

  每一个案例读完都会让我思考,做些什么能够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我们对大脑的了解还太少,但是应该是可以去感受爱、表达爱的。

  惟愿余生能尽微薄之力以温暖影响身边人,我想一个个个体的改变才能促使整体的改变,愿每个人都能够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拥有一颗柔软的心。

  如果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兴趣的话,这本书非常推荐,值得一读。

  《登天之梯》读后感(三):生物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有效结合的科学方法之路

  很早就拿到了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证书,在培训和实践中,经常让自己迷惑的,就是心理咨询到底是不是科学的情绪调整/解决方法?

  无论是了解了精神分析、行为、认知、人本……等等心理理论,获得的东西总离自己的“科学”预期有些距离。

  所以在自己也越来越转向生物心理学等实证理论的学习。但也同样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将生物心理学中的理论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有效地将现代对人脑的各种研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直到看到这本书,才忽然有了被“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实际这是一本被书名“糟蹋”了的好书。书名和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有相似之处,让人有种蹭热度的感觉。

  但读了之后,才感觉相较这本书,岳晓东那本书简直就是“不入流”。

  这本书的作者很好地结合了生物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知识,很多我曾经在生物心理学中学过却不知怎么用的知识,在作者的说明下,才“茅塞顿开”,发现了心理咨询的新的发展道路。

  而能将生物心理学中的知识运用于心理咨询,才是心理咨询真正的发展方向。在实证主义科学的基础下,曾经的精神分析等技术,真心不是一个“段位”的。

  《登天之梯》读后感(四):真的很值得推荐的书

  这本书很多人推荐,但我因为副标题“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而心存偏见,迟迟没有打开。这种以貌取人的毛病确实不好,这本书真的很值得推荐。

  首先是作者的专业背景,说是儿童心理咨询师,但不是精神分析那一卦的,他是儿童创伤研究所资深医师,是真的接临床案例的货真价实的医生,而且管理一间基础神经科学的实验室,研究大脑的压力反应系统,所以,作者是本着医生的善意与研究者的严谨来写这本书的。

  其次,虽然书中讲了很多关于大脑神经系统的知识,但都是依托于具体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生动鲜活,有的让人心痛,有的让人动容,每一个都从不同侧面讲了早期经历对于大脑发育的影响,这比单纯的科普性讲述更有温度。

  最后,这本书的中文版虽然是近几年出版的(2015),但它却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最早回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是个人们还相信孩子不会受到心理伤害、早期的痛苦经历以后肯定会忘掉的年代,所以,跟随者作者的视角,认识他行医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孩子,其实也是在看着儿童早期心理创伤的研究一步步完善的过程,是学术年表的另一个侧面,而且是个好看易读的侧面。

  很值得读一读,虽然我们的孩子不会经历那么极端的情感缺失和那么贫乏的成长环境,但这本书关于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阐述依然会帮到你。

  《登天之梯》读后感(五):没想到太长了只能发书评了

  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程度的恰当体验。如果我们见过一个孩子舒适、好奇、探寻以及高兴的时刻,还有他害怕、屈辱、困乏的时刻,我们就会对他了解更多,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大脑器官是有记忆的,是我们个人经历的反应。只有我们在恰当的时期得到了恰当的发展,自身的天赋才能显现出来。而早期的生活里,这些经历主要由我们身边的成年人所控制。

  作者的理论“神经序列治疗法”在我理解就是给孩子模式化的、重复的体验,以适应他们发展的需要,这个需要可能是他们在不同年龄所缺失的重要刺激或者受到的创伤。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点在于作者认为的对创伤后儿童最重要的“重建秩序”,重建可预见、有规律、有控制感、稳固的关系,随时提供支持、交流、关心、尊重、倾听,让他们感受到有人陪伴的感觉,按自己的步调和方式来消化发生过的事情。不想聊也没有关系,仍然有人在关爱和支持你,还是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重新开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能让人感到与他人的联系和安全。

  许多治疗过程其实并没有起到疗效,真正的疗效是在健康的关系和充满爱的环境里自然生成的。对创伤儿童最有效的疗法,就是提高孩子与他人关系的质量。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关系的提供者,训练有素的咨询师可能是这样的角色,咨询关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内容更加重要,让人感到被尊重、倾听和接纳。

  许多被我们临床医生扣上“孤独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的帽子,或是被怀疑有器质性疾病却找不到病因的孩子,在作者看来可能就是缺失童年的一些刺激或是受过创伤的,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现在虽然越来越强调心身一体、关注心理发展和健康,但是如书中所写,作者对于每一个病例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从在诊室里的相互沉默到开口说话都要花费七八个月的时间,只是这个成本想一想真是要上天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