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桃之夭夭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桃之夭夭读后感1000字

2021-05-07 04:55: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桃之夭夭读后感1000字

  《桃之夭夭》是一本由王辰 / 张瑜 / 余天一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桃之夭夭》精选点评:

  ●很有意思的书

  ●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总是瞧不上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单瓣还是重瓣,花白色还是红色,审美就不能多元化一点嘛。

  ●文艺的涨姿势

  ●从小就不甚关注花花草草,倒是跟着爷爷种过一些月季和吊兰什么的。大街上那些花花草草也从来都是一问三不知。翻开此书,典雅之气扑面而来,可惜干货太少过于矫情,以及每篇文末的升华鸡汤也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了。不过这样的科普作家还是很缺少的哇

  ●野生芍药真美呀,希望好好地长在那儿,千万别被掘了……

  ●我就问一句:余天一同学,你怎么把印刷机得罪了成这个样子了

  ●此类书里不多的好文笔~以及这个老师真都会好好玩,不喜欢玛瑙石榴就各种吐槽,还有由棠棣有花无果联想到兄弟感情再好也不会有娃的脑洞实在可爱~虽然我觉得玛瑙石榴很好看,而红色山茶单瓣栀子真不如粉白山茶重瓣栀子花,但还是很喜欢这个作者的!

  ●看看画

  ●喜欢

  ●收获不多

  《桃之夭夭》读后感(一):我想说啥啊?

  每个员工生日的时候,公司会照按意愿赠送一本书。本来我选的是《定本庄子故》,因为某些原因,改成了这本《桃之夭夭》。

  最早关注上天冬,可能因为他是微博上“博物杂志”一派。可是真正喜欢上他,却是因为他那幽默的#天冬冷气#——“揽二乔于东南兮”,当年诸葛亮也做过现在天冬在玩的小游戏。桃之夭夭、逃之夭夭,恐怕这也是他冷气的小幽默薪火相传吧。

  在这本书里面,天冬并没有执着于西方科学比如植物分类等的桎梏,目光所及,他更关心的是从中国古代博物学的视角,去发现花影间闪烁着的古诗词小传说,去找寻人与花之间最原始又最美好的那种联系。行文之中,天冬除了旁征博引,有时又会不由自主地谈起他小时候折花的故事,凤仙花、秋海棠、石榴的叙述间,流露出那颗弥足珍贵的赤子之心。

  不过我想,天冬最成功的是不仅仅是纪念了他自己的童真,更引起了读者对幼时生活的共鸣。篇章间,我一次次的怀想起当年那个爱花草的邻居老太太。把含苞待放的栀子花骨朵折下送给邻居插花瓶,用拐杖在那颗高大的枳树上打下小青果给我们玩耍……那张模糊的脸,总是静静的微笑着,教给当时仍是全职家庭主妇的我妈妈许多生活小窍门。

  想多了。不过这本书真的像他所讲的那样,用人文的态度去诠释身边的自然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顺便在我心中的某一个角落,埋下了一点点美好的可能性。

  《桃之夭夭》读后感(二):读完了

  或者说翻完了。因为读的不耐烦,也不觉得需要字字阅读。

  每个植物下都是作者的相遇作者的想法,实在不知道读这些干什么,浪费时间读书就为了看你的相遇想法吗。

  这本书如果把作者的相遇想法除去,立即可以薄二分之一,再把作者伪装典雅实则不通顺不明白的语句用平实语言修改下,还可以再薄上二分之一。

  而这多余的四分之三,就是你浪费的时间。

  更重要的,那多余的四分之三造成的冗余,干扰人的注意力,让人看完了更不知道自己看的什么,记下了什么。

  就赶快写一个记录吧,记下一点,过后绝对想不起看的什么。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舜,指的是木槿,历史上此女品行不佳。还有国王两次给郑忽指婚,两次被郑忽拒绝。

  迎春花五六瓣花瓣,连翘四个花瓣。迎春花被称为金腰带,富丽堂皇。

  有香气的是丁子香,和花卉观赏的丁香花不是一种。

  古代指的海棠一半是木瓜的花。

  芍药以前很有名,唐朝被牡丹抢先,从此千年来屈居二线。

  凤仙花源自印度,唐朝开始传入我国。

  萱草和黄花菜不是一种,蔡文姬看到的不是萱草是黄花菜。黄花菜开花明黄,萱草是橙红色。萱草古代指母亲。

  王安石写诗写过石竹。

  山丹是细叶百合,民间称之为山丹丹花,生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玉簪古代是香香的白色的花。

  夹竹桃在南方是一年四季开花的,像个小树。

  洋桔梗和桔梗并无亲缘,称之为草原龙胆更为妥当。

  鸡冠花是南陈后主《玉树后庭花》里的花。

  秋海棠很容易生根,很容易成活。

  宋人开始说水仙是娥皇女英所化。

  南朝寿阳公主额头落梅花,于是宫女纷纷效仿。后来就成了梅花妆。在南北朝时,是少女们必不可少的脸部饰物。花木兰对镜贴花黄就是贴梅花,这里的梅花是蜡梅,只有蜡梅才是黄色。

  中国给植物弄品格的事真是非常多。

  《桃之夭夭》读后感(三):这是怎样的两本书——“桃夭”、“野草”出版小记

  这是怎样的两本书

  ——《格物小事记》“桃夭”、“野草”二册出版小记

  2015年9月,《格物小事记》系列之中最初的两册——我姑且称之为“桃夭”和“野草”——终于出版面市。这其中,间隔了七年时光。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因松散地放假,我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构想并尝试写一点东西。其中一个思路,就是写一部我自己更加喜爱的长篇小说,结果写了一半,五章,十万字,搁置下来,终于烂尾。另一个思路,是彼时我开始书写专栏,涉及植物、诗词、历史、文化,并回归到当今生活。那个时候,我就设定下了《格物小事记》的整体思路,并为每一册起了名字。拟定五本,当初起的名字,如今真的用作了正式名。

  在此之前,我对于自然类散文、杂文或随笔,总是找不到适宜的表达方式。抒情太装,科普太冷。彼时的植物抒情散文,市面上端得见过几本,没有干货,全是汤水,作者喃喃自语,读者跟着催眠,不喜欢。植物科普图书也有不少了,拉丁学名、形态术语、生理生化,是永远翻不过去的三座大山,不喜欢。总之在此之前,我一度迷茫,不知道如何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如同评书、相声、快板书、数来宝、武侠小说或者宛如《长恨歌》般的叙事长诗。

  我的语文课终止于高中毕业,此后没有人教过我该如何书写,如何表达,如何讲故事。能做的只有多看书,再多看书,看罢,想一想,怎样才好。恰逢买到一册徐来先生的《想像中的动物》——购买的契机已经淡忘,至于后来终于得见徐来先生真容,则是后话——读着,读着,不睡觉,读到天亮,心中欢喜。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表达方式了!那里面有历史、有文化、有几辈古人、有怪力乱神和故弄玄虚,当然,也有正儿八经的自然知识。

  确定了方式,一切迎刃而解。我开始搜罗各种中国古代和自然相关的书籍史料,从中寻找欢乐抑或悲伤的故事,从中寻找严肃抑或轻快的诗词。读书越多,越想着要再多读些,却也越发不敢下笔,觉得自己了解的只是皮毛。但反正专栏要写,于是这一系列终被光阴荏苒地催赶着,写了下去。大约在那时,我出版过两本科普读物,一册讲野花野草,一册讲树木,里面稍稍带着一点点类似的风格和故事,但那只是粗浅的开端。

  决定和商务印书馆的编辑老余合作,是数年之后,无论个人,抑或大势,都有机缘巧合的味道。总之我将曾经的计划再度搬出,发现已经积攒了数十篇关于植物的文字。但那却没办法直接集结成册,因着之前专栏的字数所限,加之刊物风格的约束,还有许多我自己想要表述的态度,想要讲述的真实故事或者无端妄想,没能够写入其中。我决心全部推倒,只留下曾经找过的素材,重新书写,重新表达。整理文稿期间,喜得爱女,却也收获了从未经历过的繁忙与凌乱,稿子一拖再拖,于是直到如今,书才终于面市。

  若问我,这是两本怎么样的书,而必须只用一句话来回答,我要说:这是我自己真正喜爱的、用我自己的语言和心境讲述的、关于植物和人的琐碎故事。

  那里面有古人的事迹,或确有其实,或演绎神化,但章章段段都是记录于古代书籍上的片断。那里面有诗词佳句,或脍炙人口,或冷僻生涩,但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古人关乎植物的心绪。那里面也有如今这些植物的状况,我有亲身的经历,有听来的故事,有儿时的记忆,有作为科学家预备役野外考察时的艰辛,有作为不入流自然摄影师外出拍照时的欢愉,有作为姑且妄称老师传道解惑时的错愕,也有,作为一个平凡人物度过人生时,我和花草树木之间偶然交汇时留下的点滴烙印。——它们如初夏树影下一袭青衫弹着木吉他歌唱的少年,日光斑驳,错落着散漫于少年的肩头或发梢,它们就这样零乱铺洒,留在了书中的字里行间。

  对了,书的名字——这是七年前就已经确定下的——已经出版的两本,分别叫做:《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以及《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即将出版的三本则是:《杨柳依依——树梢上的浅吟低唱》《虫鸣寂寥——房前屋后的昆虫仙境》《鸟语啁啾——寒来暑往的飞羽流光》。

  最后,书的绘图,大多数出自当今国内最可信赖的青年自然绘图师张瑜先生之手,亦有前途无可限量的更加青年的绘图师余天一先生的数幅作品。我自知,没有这些绘图,书必定全然是另一番面貌,不至于似如今这般引人入胜。

  王辰(@天冬)

  乙未年桂月又七 入夜于京

  《桃之夭夭》读后感(四):我记忆中的花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处于很穷的阶段,天天为生活费精打细算(但好像现在也是这样,笑),想读的书还有《时蔬小话》,故而在比较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两本书推荐给学校图书馆让图书馆购入(虽然私心好像很大可也算能充实一下学校这方面的书藏吧,毕竟学校很少这方面的书)然后我自己过几天也买了时蔬小话……所以我只需要等待《桃之夭夭》。

  图书馆采纳建议,采购,订购中,典藏,在架上,这样的过程历经了一个多学期,我终于在这周借到了这本书,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

  这本书不似一般科普读物,不是多讲其科学之处少涉人文而是更多着墨于各花的人文典故和逸闻趣事,读起来颇有趣味,又让人在花朵们存在的历史长河中感慨唏嘘。原来我今天看到的常见行道树曾是贵重之物,原来这种花被那么多的诗人咏叹过,诸如此类,感慨层出。但这本书带给我最多的,却是让我在不断的翻阅中惊奇地发现,啊,我见过它,见过它,也见过它,我和它们之间也有很多故事呢。我的回忆与作者的回忆与历史的记忆交融在一处,像是交谈分享一般,妙不可言。

  粗略一翻,书中大多花都与我有或深或浅的羁绊,如今仅选其中羁绊较深者以为记。

  #1桃花

  童年时搬过一次家,从松林那边到了这边。都是南方农村常见的土坯瓦房,这边却处于众多人户之中,颇有人气。桃树即生于屋后邻居的房侧田埂上。当然,那时候对桃树更感兴趣的是它那甘甜多汁的果实,每到桃成熟时,我便混迹于一大群小孩子间偷偷摸摸地去摘那桃。几人在旁看有没有人来,几人踮脚扒拉下桃枝够那对于我们来说长得略高的大桃。好不容易摘了几个,一群人立马就飞奔下田埂,跑到我家时才拿出桃在衣服上擦掉毛开始啃。真的非常好吃,吃的满嘴留汁心满意足。我们年年都去偷那桃,想来主人家也是知道的,却不曾怪罪于我们,毕竟他家小孩也在偷桃之列(说笑,大概因为邻居间互相熟悉,各家的果实分吃也不介意)。

  我们家前也有一颗桃树,虽树大了很多也容易爬却果实甚小,我们是不屑于吃的。

  至于桃花,则是住的稍远的同学家某年一小片桃林,应该是用于育苗。瘦巴巴的树虽然也结果,但按我们大人说的,果树第一年结的果都不能吃,我们对那果便不报期望,只是在那片小桃树开花时巴巴地穿梭其间,还折其枝举着乱跑,很是喜欢那样明丽清新的粉色花朵。

  #2樱花

  松林那边的老家种了很多果树:梨、李、桔、柚子、柠檬、杏、葡萄、苹果、琵琶、樱桃、猕猴桃,屋周围还不乏野李、野梨,其中以梨、李、桔、樱桃最多。而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樱桃,奶奶将红润饱满的樱桃粒和白糖一起装进空可乐瓶里,我上学路上边走边吃幸福感满满。樱桃树种在我家前面,我每天都从前面面经过,春天开花时就喜欢折樱花插头上。特别是有一棵所在的地势低于房屋,我站在上面伸手一够就够着了,简直成了我的樱花供应树。小孩心性就喜欢摘花折草,现在想来却有些残忍。上次回老家去老房子那边看,樱桃树已经瘦的嶙峋了,旁边杂草太多抢占了许多营养去。突然想起初中时写过一篇关于我家狗狗的作文,在我的想象美化中狗狗的尸体埋在樱桃树下,春天受樱花花瓣飘零掩盖。想来樱花树下在我的潜意识中也是个神圣的地方。

  与山樱花相遇,是这学期在学校大道旁。学校的春天有很多花朵盛开,特别是大道两旁,却因不在上学路上少有人欣赏这些美。我也是因为这学期买了自行车且到最远的教学楼上课才绕开往常路线从大道骑车过去。早就和室友约定来个校区半日游,那天上午下课后就在大道上骑骑停停赏花。行至中途,有一条与周围美好景象不同的水泥道,沿着这条其貌不扬的水泥道进去确是一片明媚,一边是猩红的贴梗海棠正是灿烂,柳树在春光中柔美清雅;另一边有一棵超大的山樱花洁白绚丽,不时有樱花花瓣飞舞旋转落下,我们站在花下仰望,只觉心醉。我们拍了好多张照片,怎么拍都觉得拍不到她的一分美丽。还是在花下静静享受,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花香最不辜负这片洁白。可惜明年春天要搬至老校区,不能随时来欣赏这边的花儿们了。

  因为还要做作业看书,接下来的就略写了。

  #3海棠

  以前在公园水边和植物园识得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正品海棠是这学期学校里看到的。本意是去看骑车回来时远远望到的一大片垂丝海棠,待有空时去看垂丝却已经凋残,惋惜之际忽见一树洁白的花立于其间,与绿叶相间及其雅致。味道也淡然芬芳,与舍友观赏久久不愿离去。那时以为是其他海棠的变种,读此书方知她才是正品海棠。

  #4芍药

  小学同学家因药用种植一片芍药,曾赠与我三两枝或红或紫的,觉香味很得我心。后来去桃花山,在寺庙路旁见一丛白色芍药,冰清玉洁,非常喜欢。

  #5琼花

  我看到的应该不是琼花,应是荚迷属其他种。野生于在我上学放学路上,不育花和可育花都略带紫色,从小就好奇她的名字。

  #6杜鹃

  我们那都叫她映山红(单瓣红色的),春天的松林里到处都开得是,是我小时候的发钗和零食。天冬大大至今心有余悸的花朵我却很喜欢吃,不过要拔掉花蕊只吃花瓣,大人说吃了花蕊会流鼻血。花瓣最底部的白色部分酸酸甜甜,水分充足,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7鸢尾

  蝴蝶花在我们那是和杜鹃一样的漫山遍野的野花,我从小就喜欢她的花色。当她生于石径旁,不开花时显清幽,开花时多几分活力。

  #8石榴

  姑父家的小区有人家种了一颗石榴树,开花时每次经过都为她火红不一般的颜色心醉,常想将那红色掠来做纱裙,倒与古人不谋而合。

  #9栀子

  初见时是小学同学家,摘过花也摘过果。后来中学里种许多,六月整个教学楼都是栀子飘香,同学们趁夜色偷来栀子养在湿卫生纸上,不久便因为腻闷于香味丢弃。可惜,最好是不摘取。

  #10萱草

  上学路上的林里有几株,橙色,与我家的黄花菜好像可颜色好浓,应该有毒吧。嗯,不要碰它。

  #11石竹

  军训时去过两次军区路边有白、粉、蓝似康乃馨的小花,是野生。第一次训练从旁边走正步来回,眼睛总是盯着她们,后悔没有带手机。第二次带了手机确没寻得机会拍。

  #12木槿

  表姐家有一株精心护理的木槿,富丽的花让人向往。我曾在下面端着碗吃面。

  #13紫薇

  小时候同学家栽了一株痒痒树,村里都很稀奇,小孩子们争相给她抠痒痒。

  现在回老家,到处都育紫薇树苗,夏天开着或粉或紫的花,美丽却不稀奇了。

  #14夹竹桃

  老家所在的市市里有很多夹竹桃,火车铁道旁也有很多,或粉或紫,间杂交错,是我对铁路的很深记忆。

  三苏祠墙边伸出几枝夹竹桃,我看着她们想起老家的夹竹桃。也曾第一次买了青春期最喜欢的作家的书,抱着书从那下面走过。

  #15桔梗

  老屋旁有人种了一片桔梗,花蕾膨起很可爱,家人告诉我那是人参。

  #16鸡冠

  青葙也是老家常见的野草,小时候不以为意,现在却觉得非常美,有此感的花还有鸭跖草。

  鸡冠花应该也在老家见过,还是野生,虽然没有确切的画面记忆,但是记得揉搓鸡冠的手感和揉出来的小小的黑色种子。

  #17木芙蓉

  现在住的地方种了许多木芙蓉作行道树或装饰物。

  #18山茶

  从老家转学至现住处,新学校里的山茶开得正好。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山茶那一侧尴尬无措。时间一晃我却又在大学里拍着这里的山茶。

  六年真的很快,那些山茶和陪我每年下楼看山茶的人都成了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蜡梅

  街上卖5元一捆的切花,姑父也买过许多次放在家里,香气扑鼻。中学校长家楼下有一片蜡梅

  树,幼稚时总有人以折那里的花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哈哈。

  粗略写了很多,实不尽兴,但都能牵动我的记忆。我想我对于植物的喜爱,应起于在大自然中度过的童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小时候见过许多野花。

  也为现在很少有机会在适当时机回去感到遗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