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的读后感大全
《狼人》是一本由[奥]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狼人》读后感(一):读弗洛伊德
书比想像得薄,是弗洛伊德的书,关于孩童期精神官能症的。有些深奥,有不少案例,偏学术一些,通俗性不足。看过之后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正如书中所说,“狼人”之名不只让“狼人”本人,也让后世者获得很多值得一再深思的问题。
《狼人》读后感(二):弗洛伊德经典个案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经典个案系列的,跟《鼠人》是同一个系列的,是讲的主要是一个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这本书学术性较强,感觉没有一定专业知识不太容易看懂,不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以作为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一个读本。唯一的缺憾就是书本比较薄。
《狼人》读后感(三):侦探小说一样的心理学案例解析
狼人是鼠人的姊妹篇。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案例的分析逻辑缜密,剥丝抽茧,让整个过程充满侦探推理的趣味。成人的很多心理疾病,毫无疑问有很多是始于孩童时期,特别是与具体器官的联系,一方面是开启孩童认知世界的窗子,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成为暗藏心底的病源。
《狼人》读后感(四):童年阴影与性本能的最直接解释
“狼人”是书中“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患者的代号,弗洛伊德把梦里的意象都与性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童年阴影的重要影响。在解析那个狼群之梦与病人的回忆时,弗洛伊德的逻辑之缜密使整本书像是一部推理小说,台湾译者的翻译让人很易读,书后的弗洛伊德生平年表也很棒,清楚明了。
《狼人》读后感(五):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
弗洛伊德大部分书很早就译成中文了,这次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狼人》《鼠人》可能大多数非弗洛伊德研究者不太熟悉。这是弗洛伊德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两个病人的个案研究,狼人罹患忧郁症和躁郁症,后来他回顾幼年曾梦到过狼。弗洛伊德的个案分析也颇具启发。
《狼人》读后感(六):狼人
本书讲述一个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在本书里弗洛伊德的许多重要理论间接的获得证实。在对动物恐惧、焦虑、强迫症状、忧郁症状、妄想症状以及性别认同问题的案例中,弗洛伊德通过其缜密的逻辑解析那个引发他童年精神官能症的狼群之梦。本书趣味丛生,有很强的可读性。将梦回归到现实找原因。
《狼人》读后感(七):狼人
译者是一位台湾的精神科主治医生,她的经历丰富,从英国高等学府学成而归并一直从事实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她喜欢读名著,弗洛伊德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而关于精神类的著作由她这样的人来翻译绝对是佳品。本书讲述的事一种代号为 狼人的一种净身病,适合我这种人阅读,扩展视野,整个阅读过程恰似侦探推理。
《狼人》读后感(八):评论狼人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强迫性神经症的专著,既有全面、系统的临床现象学描述,又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系统介绍,既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保证了内容的新颖性和领先性在对强迫症的发病基础进行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的详细介绍外,最后还增加了一章强迫症患者的自诊和自助,以满足数量众多的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在进行全面、详细的专业内容介绍外,还穿插了近100例的典型案例介绍,以供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知识。
《狼人》读后感(九):【经典理论的论述】
《狼人》中的性学假说的提出,证明弗洛伊德与荣格及阿德勒之间的裂缝已明显,但弗洛伊德坚持性学理论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在之前发表的重要案例,例如“朵拉”与“鼠人”,亦很强调性学因素的重要性,然而,现今一般人或精神分析界里的人,对于性学理论的位置,事实上仍有程度不等的接受或不认同。显然,如果仍只用阻抗来形容这种现象,可能只会增加对于善意质疑精神分析者的拒斥,然而,精神分析的未来发展需要欢迎这些善意的质疑者。也许仍有一些现象、领域与术语被我们忽略,以致我们对于善意的疑质者仍大都只能被动地欢迎。
《狼人》读后感(十):狼人: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
强迫性精神官能症、动物恐惧、性格突变的案例颇有趣。 此案例自发表至今近九十年了,已有相当多精神分析师与学者发表对此案例的不同观点,而且解读古典案例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自然无法详尽描述这些论点。而且那也不是笔者的目的,一如弗洛伊德在谈论案例时,只针对某个观点来表达,笔者在此乃是围绕着安德雷·格林(Andre Green )提及当今的大多数精神分析师认为,“狼人”是从边缘型个案(borderline case )的角度出发,解读“狼人”这篇堪称弗洛伊德的案例报告中最重要的文章;虽然,何谓重要或最重要,仍端赖书写者对该案例的解读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