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摘抄

2021-05-17 04:44: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摘抄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一本由余华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一):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我读书比较少,这是第一篇读的杂文集。我发现了巨大的差距。只会侃侃而谈却知之甚少,这就是当下我的状况。读的书少,去的地儿少,所领悟的更少。差距也就是这样出来的。读完后我感觉到内心的宽广只有书籍才能填补。认识不同的作家,领悟不同的人生,认识不同的世界,像托尔斯泰大师一样成为所有的人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二):大腿

  很惊讶,这本杂记评分如此之低,大抵是嫌弃东拼西凑,无首无尾,再者就是和《兄弟》之类的前作的比较。我倒是很喜欢,朴实的文字,如同就坐在余大爷大腿上听他唠闲嗑一样,心平气和,娓娓道来。看一本书如果带着预设或寄望,多半会是失望,无目的漫读却常让人有意外的满足。。。。。。。。。。。。。。。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三):不浮躁也绝不谦卑的真理

  余华先生一部集回忆录、读后感、旅行游记、日记、信件、创作感悟于一体的标准杂文集。从高中时开始追慕先生的十余年里,抛开前作不论,兄弟最为近年大成,第七天一言难尽,而这本品来最为磕绊。尽管风评嘈杂,还是有一些可读可记之处值得写写划划誊誊。文人着实有固有的文笔,而对于余华先生,我更乐衷于抛开文笔,去看不浮躁也绝不谦卑的真理。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四):记录剖析

  10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五):粗略看完

  很多书没有读过 对那些作家也没有什么了解 所以这本散文集 没怎么看进去

  不过也是有不少能引起共鸣的言论 所以还算不错

  看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再来看这本有点落差感 不过毕竟性质不同 那一本的故事讲的太戳人了.... 看完了久久缓不过来 而这一本散文集就是平平淡淡讲讲文学 作家 日常生活 甚至游记

  大概等我看的书够多了再来读一遍会有更多感触吧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六):真实

  我们现如今的社会,人与人存在的差距不断的拉大,以至于你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你。书里除了日常,或者社会的想法读来熟悉外,太多的作品连听都没听过。里面的艺术描写,复杂的词汇让我有些乱了阵脚。原来余华是这样的余华。我喜欢早期的作品,即使让我泪流满面。但就像余华说的一样,屠夫当多了,梦里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有一段时间疯狂的迷恋“血腥”的作品,甚至有了怀疑自己会不会去杀人的念头。某一天惊醒,也许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七):现在的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都在寻求治疗。

  现在的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都在寻求治疗。

  “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

  这本书的尺度还是很大的。提到了那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还多次嘲讽新闻联播。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关注时代的人性与兽性,欲望与希望,荒诞与逼真,文学的书写与力量。还是那个熟悉的余华,先锋派的余华。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八):他离我们很远了

  作为一名小说家和读者的余华无疑是优秀的,这一类的散文无疑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第二类是一些生活逸事,读来还算有趣,第三类是对中国社会、政府、国民性的批判,他没有像鲁迅般在这方面的洞察力,自然写的没有深度,而且文章中有一种精英对民众的傲慢与怜悯,像个“公知”,他离这个社会的下层很远了。 本书三分之二的文章本该是很私人的日记之类,不应该出版,但出版了,因此作者将一些文章思想强行拔高,看的不伦不类,满脸尴尬。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九):坑爹出版社拿一堆旧文章攒出的书,还文不对题

  才两星是因为这本书文不对题。标题和封面上高楼和城中村的撕裂图片无不暗示这是余华关于当代中国的批判性杂文集,然而并不是。就连书名为题的那篇小文章,也是近十年前的作品,完全过时而且保守。其它很多都是过时的随笔、散文、读后感。居然有一篇整整六页来说自己被楼上一家装修噪音影响的事,虽然暗含影射六十周年阅兵,但有点太过小气保守。剩下的读后感如果你没读过那些西方近现代经典作者的话,简直不知所云的枯燥。只能说,坑爹的出版社,挂羊头卖狗肉!

  《第七天》是很好的作品,这本不是。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十):阳光

  余华是个毫不做作,毫无酸腐气的作家,最近连续读他的书,从去年的《活着》,到这阵子读的《许三观卖血记》、《鲜血梅花》、《兄弟》,再到这本。读完了,突然发现自己经常在闲暇时思考一些道理和过去的事,即使过去了,其实仍在心里,在时间刻度上永恒的那一个点上。 余华说,我们总是谴责日本人不尊重历史,不直面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然而,我们又尊重过自己的历史吗?我们现在仍不会直面文革,仍不会直面大跃进,却在义正言辞的不断谴责,未免有些讽刺。 过去的不会过去,人们不会选择性失忆,传承之人不断诞生,就像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