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读后感100字
《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是一本由兆斜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读后感(一):喂,您哪位
现代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见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营销工作者的漫天散网,但对于三位老奶奶而言,这个陌生电话却精准地搅乱了她们的退休生活。 好事又八卦的李国珍、观察力惊人的向英、眼神差但人缘好的解德芳的“多管闲事”,正是显现了现代社会的包容与开放。在寻找龚雪的过程中,她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气力,好象还活跃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哪怕,岁数与日俱增,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情仍然热火朝天。
龚雪,存活在电话线的另一端。从不同角色的描述中,我们对之印象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如果她是好人,为什么有些角色的描述暴露强烈的抵触;如果她不是好人,为什么有些角色的话语饱含深沉的谢意。她可能是真的“失踪”了,可失踪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三位老奶奶误打误撞,不似侦探,胜似侦探,揭开了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 对于性格敏感之人,在社区生存实在不易。刘振邦精于算计,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他缺乏一类本领——察言观色。即使说得是对的,但总让当事人觉得他是那位大胆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不谙世事的孩童。相形之下,史达才的麻木与谨慎,却是人畜无害的“开心果”。有话只说三分,余下的让当事人领会。无论是否领会,领会的多少,都会在心中认定史达才是“有才”之人。
正如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有反面角色,谭晓音的塑造是成功的。如果给谭晓音贴上标签的话,“恶婆婆”是极为恰当的。某种程度上说,龚雪的伤害正是拜谭晓音所赐。虽然对于下一代的爱情并不明白,但是谭晓音却认为自己走过的路比孩子走过的桥还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所以大包大揽、发号施令,认为“过来人“的经验永远有效,限制了儿子刘舒的思想与行动,以至让其在幸福面前徘徊,陷入了艰难的选择之中。 社区那么小,你我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是在相见相逢时,我们伪装出来的表情未必是真实心理的表现,强颜欢笑不过是希望自己是“套中人”““隐形人”,所有的苦与累宁愿咬紧牙关去坚持,也要拒绝别人的窥视,回避别人的帮助。冷漠的只是外表,狂热的才是内心。
《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读后感(二):(剧透)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用时五个小时。奇奇怪怪的书名,奇奇怪怪的人物,奇奇怪怪的故事。
关于故事的开头,简介已经写的很清楚,笔者不再赘述。总之,热心青年史达才与伶俐青年刘振邦阴差阳错之间,开启了寻找失踪的龚雪的任务。从健美操的老师开始,到龚雪的同学祝明霞、顾盼盼、曾成,一路调查,并完善当年的故事。
随着故事的完善,哪怕与龚雪素未谋面,史达才脑海中已有了她的具体形象。同时,导致龚雪失踪的嫌疑人也逐渐浮出水面——刘舒的干妈。
这里需要提一下,因龚雪与刘舒之间有矛盾,史达才与刘振邦未曾前去寻找刘舒询问有关龚雪的事情,因此,有关刘舒与她干妈的事情,都是根据其他人的描述而得知。而将这两人隐秘的信息挖出来,全靠刘振邦在网上不断寻找挖掘。(这种网上挖人的方式,就像“人肉”一样,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模仿。)
搜出的东西表明,刘舒的干妈,谭晓音患有恋儿癖这一事实,这让史达才与刘振邦开始怀疑龚雪的失踪与她有关。此时,八卦之心极强的李奶奶又恰好打听到黄心红之前看到过的一件事——某女生被人泼了一脸PP粉水导致毁容,据黄心红透露,泼人者正是谭晓音。
恋儿癖、罪犯,这两重身份使得谭晓音在史达才与刘振邦的眼中成为一个变态,得罪了她的龚雪,处境岌岌可危。
经过重重调查,最终寻得龚雪的家乡,并找到龚雪。龚雪安然无恙,且已经计划为自己与那个被泼了PP粉水的孔明慧讨回公道,而失业的史达才也因为龚雪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虽然谜题到此已经结束,故事却未曾完结,孔明慧是否会配合龚雪?龚雪如何报复谭晓音?江飞的未来又会如何?史达才与三个老奶奶是否还有交集?结尾的一通电话是否意味着,还有第二个“龚雪”?
作者给谜题画上了句号,却为故事的结尾留下了诸多空间,让读者自行想象。
关于故事,到此为止。作者行文中,充满了生活气息,三位老奶奶、街坊大爷,都极具画面感,笔者仿若置身其中,对几位老奶奶的言行更有着熟悉感,像极了家中奶奶与其好友的对话。
人物塑造亦非常圆满,性格迥异的三个老奶奶也好、史达才也好、刘振邦也好,或是于老师、祝明霞、顾盼盼、曾成,亦或是有着变态心理的谭晓音、被迫躲藏的龚雪,甚至街边的小贩、”喷喷香“饭店的老板娘、楼下的街坊、旅馆的老板娘,各色各态的人物,无一相同,每个人物都非常真实。
关于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看似没有逻辑,其实内涵最真切的逻辑。三个老奶奶的行事,乍一看毫无逻辑,其实非常符合她们各自的人物性格,可以说是老顽童的心性使然。而史达才与刘振邦两人的行事,更是其人设的真实反应,耿直boy与圆滑青年的结合,也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笑料。
有时候,人物的行为有些繁琐,做的事情看似不必要,但仔细去思考却能发现,这些都是仔细推敲过的,否则推进剧情的逻辑便会严谨不足,巧合因素过多。此外,书中也有着许多正能量,以及用辩证法去看待正能量。
本书中,史达才代表着难堪的过去,龚雪代表着理想的未来。曾几何时,我们也像史达才一样,自以为自己一身正气,代表正义,却屡屡遭人排斥,只是大多数人未能坚持自己。笔者也曾创造过一个角色,他善于交际,既不讨好他人,又能与每个人交好,生性平淡,存在感极低,这便是笔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亦是本书中,那个失踪的龚雪。
史达才找到了龚雪,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如算命常言之遇到贵人,结束了前半生的不顺与不幸。龚雪看到史达才,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拾起精神,重振旗鼓。
或许,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题外话:这书奶奶们的存在感也太弱了吧,几乎靠听录音,实惨。
《没有奶奶们查不出的事儿》读后感(三):“老太太侦缉队在行动!”:世界是一片辽阔的战场
在正道昌明,治安稳定的今天,想要创作一部侦探小说到底有多难?一头为防拾人牙慧需要迂回过前人早已攻下的个个山头,寻找到属于自己想要开辟的全新战场;另一头则要在现如今神目如焗,明察秋毫的高超刑侦技术下,为逻辑推理的发扬光大合理地找寻到一席用武之地。那如何才能成功地完成这两项创作的基本任务呢?有人选择视若无睹,干脆躺平,亦或者把书中人物一股脑搬到与世隔绝的山头、小岛之中,放弃一切现代化科学手段从而自说自话的展开接下来的故事;也有人直接回溯时光,把故事背景平移至民国甚至更早,在时空设定上来一次曲线救国;更有人将案件的层次降维到日常鸡毛蒜皮之中,悬疑有余,紧张不足;而本书作者独辟蹊径,把主线情节设定成一个不似案件的“案件”,把侦探设定成不是警察的“警察”,于是,这帮穿梭于街头巷尾,隐现于左邻右舍,搜集情报,探听消息,伪装跟踪,分析推理,处处有暗哨,遍地有眼线,翻手为云,可于邻里间侦知陈年往事,覆手为雨,可擒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中,集特工、间谍、卧底、情报人员特质于一身的“老太太”侦缉队顺利越过那些动不动就被封为“警察顾问”,一看就很假的虚构装逼人物,成为了本书的绝对主角。
作者对小说市井氛围的把握,以及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个人形象的刻画,都做到了恰到好处。江湖诨号“老兀鹫”,时时占据观察制高点,一览众山小的李国珍老太太,偏于分析问题,废寝忘食不厌其烦侦听录音的向英老太太,还有探听消息挖人八卦一把好手的解德芳老太太,再加上因为仗义执言屡屡惨遭炒鱿鱼,同时发量紧张木讷正直的大头热血青年史达才,擅长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瘦子伶俐青年刘振邦,为了一条毫无头绪的问候短信开启了各自人生中第一次探案之旅。
龚雪,作为本书中隐藏于幕后的神秘核心角色。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与她有关,在各处探听、寻访、聊天中,她的个人形象也被逐渐清晰起来,而失踪之谜也益发地神秘莫测。对健美操于老师来说,龚雪是一个始终在寻找自己未来的年轻人,健美操仅仅是她偶尔的栖身住所;对祝明霞来说,龚雪是一个在自己遭受同伴算计父母嫌弃开始否定自己时候慰以肯定的关键人物;对于顾盼盼和曾成来说,如果没有龚雪,也许他们会屈从于各自家庭给予的人生安排之中,从此分道扬镳。但对于冯懋伟,她是一条并不平滑的曲线,突兀,尖锐,带有锋芒。而另一边,刘舒,她的神秘干妈谭晓音,还有江飞,孔明慧,陈年往事也在不断的对话交谈中渐渐浮出水面,更加恐怖的旧案似乎即将呼之欲出……
总得来说,很难框定本书的具体类型,作为推理部分,似乎少了点该有的悬疑感,或者说悬疑感来自于信息本身的不完整性,当这种碎片化情节在当时者口中逐一说出之后,重新构建的难度并不大,显然史达才和刘振邦在本案中起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三位老奶奶听录音的收获,当然解奶奶套杨心红秘密,堪称一绝。而作为社会派风格,作者做了相当的迂回处理,没有选择直面问题本身,仅仅从各自陈述内容中撕开一个小口,让读者窥探其中缘由。索性还好,文笔的幽默和情节的趣味,还有全文满满的烟火气,冲淡了案件之中的些许不足,让读者重新感受到故事本身带来的启迪和快乐。街边小贩,饭店老板,“喷喷香”的老板娘,鱼塘边“老鸬鹚子”,形形色色,人间百态,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一部书,一个传奇。
事实上,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反倒是史达才的两段肺腑之言,冷漠也许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赖以生活的保护色,但我们依旧要相信,即便孤立无援,即便坐困愁城,也可能有一些不计得失不计后果甚至素未谋面的人去为你而战。
小说最后,经过重重调查,两位行动组得力干将会师于龚家村,去揭开最后的真相。故事也于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龚雪是否寻到?又将何去何从?谭晓音会有何下场?江飞身陷囚笼,何时将飞?孔明慧能否面对自己曾经的伤痛鼓起勇气,抓住人生难得的一次反击机会?史达才,刘振邦和三位老奶奶接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遭遇?就如同生活会有许多种意外和惊喜一样,作者给这部小说安放了更多的可能。
很喜欢书中引用《人生颂》的一段话,作为结尾,送给所有想要躺平又不甘寂寞的读书人,共勉!
“世界是一片辽阔的战场,人生是到处扎寨安营;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做一个威武善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