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救世》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救世》的读后感大全

2021-07-02 00:54: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救世》的读后感大全

  《救世》是一本由刘勋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救世》读后感(一):读史使人明智,能取其中一瓢,都是大智慧

  从喜马拉雅FM上的《春秋左传精读》,再到刘老师的称霸两本书,我一直都在读。刘老师运用理工科的思维写的左传系列的书籍,不同于传统历史学术的著作,可以说是开辟了另一种历史叙说方式,这种方式通俗易懂,作为没有太多历史背景的普通读者,从刘老师的书中,我知道了春秋笔法,了解了王道霸道,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咱们处在四维空间,多读历史书,能多一个维度来思考问题,看生活,读史使人明智,能取其中一瓢,都是大智慧,历史的故事不再是故事,是对人心的解读,是对人生的见解。

  《救世》读后感(二):另类左传的解读

  近日正在读刘勋博士新作《 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本书问世距离上部《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已近两年。仅就故事情节而言《救世》明显要《称霸》逊色许多。要知道称霸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始,郑庄公、齐襄公、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纷纷亮相登场,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戏,仅看那个时期为成语辞典贡献了多少成语典故,就知道那个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了。《救世》是以子产执政为主线,牵引同时期的春秋故事,子产本人在国人中的影响显然无法与上述霸主相比,我最初也仅仅是在《论语》和司考教材中见到子产被提及,《东周列国志》中也是一笔带过。但阅读本书时,竟发现,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 的孔子是子产的第一粉丝!这是个什么情况?书中论及子产为政的核心价值观是“德仁爱” ,故施行“” 为田洫(不患寡而患不均)、 作丘赋 (不患贫而患不安)、 铸刑于鼎 (推行依法治国)、 择能而使 (人才第一)、 团结穆族(统一战线)、不毁乡校(教育为本)诸此种种,不一而足。子产为政为后世变法者所师法,确有其道理。读《称霸》,数风流人物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不禁为小民叹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读《救世》,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圣人不折腾了,小民也有活路了。对了!《称霸》纸张光洁且较硬,《救世》纸张略显古朴且较软,是否是有意为之,还是我多心了!哈哈!

  《救世》读后感(三):《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

  本书作者刘勋,从2009年回国之后长期从事《左传》的研究和普及工作,这两本书也是其成就之一。《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是政说春秋系列的第二部。在《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之前,还写过《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分为《齐桓篇》《晋文篇》两册。 在拿到《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这本书时粗略读了一些,发现正文中没有一句文言文,这是在我接触的先秦类书籍中很少见的,所有引用的原文,都有经过翻译加工成白话呈现在书中,读起来毫无障碍。 此书主要围绕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的评传。同时子产也是孔子最为推崇的政治家之一,他提出的“仁爱”“中庸”思想也是孔子所认同的。本书主要从子产的成长、参政、执政的人生历程和后世对子产的评说,一共分为四章。在附录中将每一章节所涉及到的列国、人物、制度都有简单介绍,且根据标题都进行梳理,使得读者便于查阅,大事记、关系变化图等等当思路不清晰的时候,这些都会及时出现,帮助读者理清思路,还有世系图表和地图便于读者时空定位,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周到,也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内容,所叙述的内容对于历史小白来讲完全无障碍,就像在读故事,从中也可以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 从开始读这本书时一口气读完前两章,不必有其他的顾虑,完全沉浸在其中,对于事件的描述非常详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是在看一部穿越剧。在叙述子产的故事时,并不是简单只涉及到子产一人的故事,而是与其他同时代相类似故事有一个对比,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当时的史实把握信手拈来,非常熟悉了。对于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出场时都有一个简单介绍,使读者很快明白出场者是什么样的身份,对于整件事的理解就会轻松很多,无障碍阅读。 或许说到子产,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说到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此书不同于其他史书,一开始并不是从子产的出生讲起,而是从僖公的暴毙说起,引出子产,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序幕和参政两章我是在拿到书的那一天读完了的。刚开始读时以为自己拿到的只是一本非常严肃的学术性史书,可是又觉得没有原文的引用多少有点奇怪。当我走进故事之后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史书”,相比起严肃的史实,他夹杂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果单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来讲,如果读过《明朝那些事儿》,那这本书就类似“子产那些事儿”了,但是学术性上明显此书比之更高,做的更完善。叙述事件的同时也会留给读者一个自己的思考的空间。 读完此书,对子产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人际交流重点额的“卡耐基”,他的一些价值观、领导力源自于他极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而且必须出色的能力要求之一。子产不仅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做的很好,在执政期间,他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团结领导。子产的核心价值观“德仁爱”,也深深的影响了孔子,孔子称赞子产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仁爱之人”,可见是极高的评价了。 子产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处理事务上彰显出的智慧。似乎这在每个成功人士的身上都可以用到的词语,为什么会印象深刻呢?原因有二。第一点、考虑事情从来都是周详的,遇事会有自己的做事办法,随机应变能力很强,不因循守旧。这一点就体现在“西宫之难”中,子产处理事情的方式与子西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思绪缜密、考虑周全、快速反应就体现在这里。第二点、他在推行改革时,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改革几乎没有失败,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一定有超凡的智慧。然而在整个描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借鉴前人的经验,由此可见,成功的道理向来都是很简单的,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做到。 感悟还不止于此,子产的仁爱之德、中庸之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是需要不断尝试实践,在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道,我认为这才算是真正学会了。

  《救世》读后感(四):《救世》:稳健改革派中兴名臣子产评传

  《救世 : 子产的为政之道》:刘勋 / 中华书局 / 2021-4 /

  文丨云海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弱国无外交”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春秋时期,郑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小国家,不仅国家体量小,而且夹在南北争霸的两个“超级大国”——晋、楚之间。在这样恶劣的地缘政治下,作为中型国家的郑国,只能长期奉行“谁来讨伐就跟谁”的外交策略,朝晋暮楚,夹缝里求生存。

  公元前543年至前522年,在执政卿子产22年的治理下,郑国通过一系列的内政改革和外交活动,一改内政大族倾轧、外交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极大地提升了郑国在当时的国际形象,让郑国呈现出一片中兴景象。子产因此成为同一时代的孔子倍加推崇的政治偶像。

  刘勋博士的《救世 : 子产的为政之道》一书,正是一本讲述子产从政生平的评传。作为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刘勋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工作,从《救世》一书来看,文理科跨界并不阻碍他在国学上取得高深的造诣。刘勋在近十年研读《左传》的基础上,交代了子产参政前郑国的内政外交局面及春秋中晚期诸侯国“君弱臣强”的政治现实,并以此为序幕,全面介绍了子产成长、参政、执政的人生历程,写就了这部子产评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稀世良臣的形象。

  青年时期的子产就已聪明过人。前565年4月,郑国罕见地入侵楚集团中的蔡国并取得胜利。这次行动的主帅是子产的父亲,郑国次卿子国(次卿为政府二把手,子国为卿族国氏的宗主,子产为其继承人)。在举国欢庆中,时任大夫的子产却在朝堂上发表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言论而崭露头角:“小国如果没有让民众团结一心、让霸主有所顾忌的文德,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没有比这更大的灾祸了。我国主动出击,楚国肯定要过来讨伐,到时候我们能不顺从楚国吗?我们一旦顺从楚国,晋国也一定会兴师前来问罪。晋、楚轮流讨伐郑国,从今往后郑国没有个四五年,是不可能有安宁日子过了。”当年冬,如子产所料,楚国就派军队前来讨伐,郑国倒向了楚国。

  然而,子产的这一番高论,并没有获得父亲的赏识,反而吃了父亲子国的一顿当众怒骂。其实,子国之所以以激烈的方式来喝止子产,是出于老练的政治敏感和直觉的。一方面,阻止了子产说出更多出格的话,避免子产因“鹤立鸡群”被其他官二代孤立。另一方面,也向受到冒犯的卿大夫表态,子产的言论并非出于他事先的授意,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儿子的绝对控制力,避免父子间的政见分歧被他人利用而损害家族利益。

  从子国严厉调教子产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贵族高官的教子之道:高明柔克。也就是强力攻克聪明儿子高亢、明耀的刚德,强行植入低调、沉稳的柔德,矫正其德性向“无过无不及”的中道靠拢,这其实就是中庸之道在人格修养中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古人深刻认识到矫正德性非常困难,所以尽管调教的目标是“柔”,但调教的手段必须要果断刚强,怒骂、暴打甚至追杀都得用上,要“狠斗思想一闪念”。在这种充满深沉爱护、庄严责任的严厉调教下,作为未来国氏宗主继承人的子产快速成长起来。

  倒向楚国两年后,即前563年,郑国发生了“西宫之难”。执政集团六卿中包括子国在内的三卿在内乱中横死朝堂,而主张“跟定晋国”的另外三卿则安然无恙。晋国的暗中指使难逃嫌疑。在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子产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第一时间率众追杀贼人,而是在做了把守家门、锁好财物文书、防守院墙等警戒安排之后,才召集亲兵进宫收尸。作者指出,这表明在短短两年内,年轻的子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向内心有坚守、做事有策略的优秀政治家的个人修养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西宫之难”9年后(前554年),子产进入了郑国六卿领导班子。凭借过人谋略、渊博知识、雄辩口才,子产一路政绩斐然、平稳升迁。到前544年,子产在六卿中的排位已经仅次于执政卿。在随后的执政伯有之乱中,因坚持中立并礼待武斗中被杀的伯有,子产得到了首卿子皮的高度赏识。

  正是凭借首卿子皮的支持,执政之后的子产才得以顺利整肃大族,推行作丘赋、铸刑书等一系列改革,带领郑国走向中兴。作者指出,善于团结领导,取得上级领导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正是子产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另外两件法宝分别是知人善任、广开言路)。与此同时,子产还重视争取六卿领导班子的团结,他充分认识到春秋中晚期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问题,为团结穆族,用心良苦,从执政到去世,也的确有效遏制了七穆内部的离心力,未再发生过六卿班子武斗流血事件。

  在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刘勋对子产的为政策略和为政理念进行了评说。刘勋指出,子产的为政之道,就是以“救世”为总体目标,以“崇礼与改革并重”为总体策略,以“德仁爱”为核心价值观,以“道中庸”为基本方法论,通过实施积极稳妥的内政改革,开展刚柔并济的新型外交,带领郑国抓住晋楚停止争霸后出现的“战略机遇期”,摆脱困境,实现中兴。

  书中,刘勋试图以“正说”的形式,向读者介绍《左传》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政治经验和智慧。所谓正说,就是既非简单的白话译文,又不是取悦大众的戏说历史,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深入地解读历史事件。这就对作者的史学功底和文字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救世》具备了这样的语言特色。刘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端正的历史,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多有合理的分析,全书一气呵成,让人爱不释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