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1000字

2021-07-03 00:54: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1000字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是一本由何袜皮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一):有点点儿像《绝叫》

  我觉得还是看袜皮写的真实案件更有感觉。 以下观点有剧透,慎入。 觉得有两个不太顺畅的地方。 第一,黄君梅作为一个妙龄女性,即便手机有枪,也很难与一男一女两个人对抗。 第二,黄君梅与黄太太关系并不亲密,谈不上信任,黄太太应该不会把巨款交给黄君梅看守保管的。 拿到了袜皮的签名很开心,买书算我读了那么多没药花园对她的支持吧。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二):隐藏在“好躯壳”下的秘密

  在上海的1946年夏天,有一起“上海小姐”的选美事件。当时这个选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名流参与其中,想要为灾民募集款项。这起案件后续影响也十分大,巨额款项被瓜分,只有少数到了灾民手中。而这一事件则变成了作者何袜皮笔下的一个推理故事。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是在真实案件上所创作的一个推理小说。作者何袜皮原本是没药花园的创始人,他写过很多真实案件的故事,也出版过“没药花园”系列。这一本书则是多年之前他所创作的,此次重新再版,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故事一开始讲述的是一起卧轨自杀案。在民国35年的夏天,上海郊区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案,死者面目毁容,而第二天上海小姐的选美大赛上,热门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警方断定死者就为陈海默。当时的警官王克飞想要调查出案件的真相,孤身一人,深入调查……

  看似这事发生在民国的一起普通的案件,但没有想到的是牵扯出了一位女子截然不同的一生。死者陈海默,出生于音乐世家,现在警官的调查中,他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而她的身世与她现在的经历密切相关。“一半如天使,一半如恶魔”这个形容对于陈海默来说非常的贴切。但是案件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真相?与之关联的一些人当中,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探究这本书的书名,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在故事的最后有一个伪解答,我们或许和王克飞一样犯下了错误,过多的带入了主观的影响,而遗漏了很多客观的线索,最终走上歧路。而王克飞对于陈海默的爱慕,也成为了影响案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白夜行》,我觉得他们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同样的主角拥有悲惨的经历,同样的主角的前后人生是一个大反转,但最后致使他改变命运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作为推理小说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一口气读下来也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除此之外,作者在故事里营造的民国时期,旧上海的风貌,也把读者带入了那样的时代情境中。似乎让我相信陈海默真的存在,警官王克飞这样的人物也真的存在,并且书中提到的一些名人梅艳芳,周柏春也确实是活在那个时代的老艺术家。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背景,加上虚实参半的故事,让我也不深深的融入在这个故事里,久久回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三):躯壳为谁而备?

  何袜皮何博士之大名已经闻名已久,公众号没药花园真实案件剖析的纸质书也出版了两本,虽然读者对把公众号文章直接出版图书颇有微词,但实际上这些真实案件的解说和分析还是很有亮点的。当然,我本人并不喜欢看真实案件分析,更倾向于完整的推理小说,也因此对这一部何博士早期的长篇推理小说更感兴趣。

  本作早在2014年就已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一次单行本,而且本作还是何袜皮博士民国推理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1297》中的侦探角色也是本作的主人公王克飞,如果读者们看完本作之后对王克飞和他妻子萧梦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下文,真心希望能够借这个作品再版的机会,把这套三部曲完整呈现给广大读者。

  说得诚恳一点,《给她准备的好躯壳》作为一本民国推理小说,何博士在对抗日战争结束后到解放前这一段时间的上海社会阶级和社会百态拿捏地非常稳,这一点一定是建立于何博士人类学博士的大量的研究考证基础之上。作者借着书中各色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那段时期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的夸张一点,对于旧社会丑陋的市井百态、阶级鸿沟的描写,本作比民国时期绝大部分推理小说作家所写的xx探案更加真实,让读者似乎真实地穿越到了那个时期。

  很多作家在写民国推理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置换成当代也毫无违和感。这种民国推理实际上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没有现代化设备的事件发生年代,从而让案件的侦破缺少必要的工具,最终能够凸显侦探角色的能力。而本作中却利用了民国时期阶级分化和官场凭钱办事又听命于上层阶级的现状,形成了我认为的本书第二个优点,让主角王克飞在非自愿情况下完成了多次关于铁路卧轨自杀案的伪解答。这个结果可能有一部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确实让本作有不同于其他民国推理小说的地方。

  (在这里要先说明一下,接下去的文字有剧透,请务必先看完全书。)

  书腰和本体

  也许有读者认为本作的缺点之一是有部分情节缺失,这种缺失并非出版方造成的遗漏,而是作者在最终解释中对重要情节的故意省略,这也造成了最终的完满结局更加地不真实。而另一边,关于陈海默从小到大的生活和黑暗人格的形成这些情节都太过《白夜行》化。但是在实际小说中却缺失了大量的关于陈海默的帮凶熊正林的性格和心理描写,让读者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来脑补这些内容。实际上,熊正林的心理对于完成整本书的诡计和动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确实应该增加关于他的部分内容。如果按照现在本书的完成度,并没有达到最佳,还可以有更大的修订空间。

  我也一度认为结尾部分剧情的语焉不详是不足之处,但如果深入分析本作的结尾,却有着另一种让读者自行决定的开放性。因为活着的如果真的是黄君梅的话,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和前期的铺垫不一致,例如前文一直强调打胎药没有打掉的孩子命硬,而且也无法解释熊正林面对陈海默死亡始终无动于衷的一系列行为。但我们如果想象一下是陈海默代替黄君梅活着,那这些矛盾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甚至书名《为她准备的好躯壳》也有了具体的指代。

  但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又会牵扯出主角王克飞本身就对陈海默和黄君梅两个人有着爱慕之情,真的会分不清两人吗?我对于这部分的解释是,王克飞从始至终都非常清楚地知道陈海默已经成功代替了黄君梅,并展开了全新的人生。但他在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受到威胁下,已经不再纠缠于案件的真相,以承认陈海默完全替代了黄君梅(甚至连姓名也一并替代)作为投名状,重新获得了离开精神病院的自由。也就是说,结尾黄君梅到精神病院带走王克飞这一部分的叙述虽然用了第三人称上帝视角,但我完全可以把这部分看做是王克飞脑中的想象。这样也能让最后作者强行写陈海默生于民国XXX年,死于民国XXX年有着另一番解释,即从今以后,世上再无陈海默,只有黄君梅活跃于世。

  当然,也许我这样的解读是完全错误的,但何博士通过省略关键情节,制造作品中显眼的矛盾等方法,让读者能够自行假设,从而达到以非开放性文字表达开放性结局的效果,这种写作的手法让我有意外之感,这一点也足以使本作不同于《白夜行》了。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读后感(四):没有灵魂的躯壳再好,也改变不了人生经历的创伤

  你不是她,怎会懂得她的痛?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鸟不懂鱼的自由自在,就像你不懂我为什么会爱你一样。

  这些没来由的直觉,会组成我们真实的人生,也并不能说是没来由,毕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生经历所组合而成的模样。

  在何袜皮的新书《为她准备的好躯壳》里,有了以上的感悟。

  这是一本悬疑小说,在民国三十五年 ,举办了一场“上海小姐”比赛,其中一个叫陈海默的优质选手在决赛前夕被杀害了,处理这个案件的警官王克飞是陈海默的粉丝,其实就是对她的美貌有所觊觎。一个出生名门的美人,被火车碾压得面目全非,王克飞在时局的打压下,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先敷衍了事。王克飞为着心里的那一份喜欢,私下默默地去查案,找寻陈海默真正的死因。

  过程比较复杂,特别多的反转,一个不留神就会错开情节,所以读者朋友们一定要仔细点阅读哦。当我拿着这本书时,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手不释卷,情节跌倒起伏,总有种牵引我的力量,让我必须一口气读完才能放下重担似的。

  主要的线索是陈海默的死,王克飞去查案,一个名门大小姐,温文尔雅,长得也特别漂亮,在“上海小姐”的比赛中也是佼佼者,按常理来说,是不会自杀的。她死因是卧轨,死相很惨,更加不符合她的人设。所以王克飞才会疑惑重重,也可能是因为曾经对她有过那么一丝喜欢,让他不能罢手。

  最后的结局陈海默应该是死了,但不是卧轨死掉的女孩,而是最后,找不到好的躯壳,得不到重生,才被熊正林杀害的。(大概是这样)此处省略细节,读者朋友们可以尽情去书中寻找答案。

  对这本书印象深刻的有3点,一是王克飞的查案能力。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警官,很多时候只能在上司授意的情况下办案,不能说实话,一个夹缝中生存的人,身不由己,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查出真实案件,一步一步置身危险之中。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为了陈海默本人,后来,慢慢发现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本性。

  他既然是一个警官,那么在他理智之上的就是查案,他可以权衡利弊做出判断,案件本身的真相就是他追求的目标。最后的时刻,他明明可以随便扯个结局自保,但在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他并没有自保,他的理智,促使他找到真相。

  身在其职,重在负责。这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正是打动我的地方。

  二是陈海默的人设,开头说她是一个名人之后,弹得一手好琴,人也漂亮,她大概会是其他“上海小姐”人员的绊脚石,那么有可能是嫉妒她的人下的狠手。一开始,王克飞有怀疑过黄君梅,毕竟她们实力相当,而且黄君梅似乎也有动机,不过这只是一种怀疑,并不成立。

  后来,剥丝抽茧,慢慢浮现的真相是陈海默真实的身份,她原来只是一个妓女的女儿。她妈妈长得漂亮,命不好,在妓院长大,后来接客,偶遇一恩客,为他生下女儿,恩客却一走了之,再也没回来。她母亲没办法,后来嫁给一个伙夫,为的是抚养她。可想而知,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当陈海默稍稍有了少女模样,就被父母打工茶楼的老板玷污,可以想象她的生活是多么残忍。小小年纪承受了她所不该承受的痛苦,所以让她在此后的生活如此偏激。

  后来,她设计成为了陈逸华的养女,才有了如今可以拿得出手的身份。一切都按着她规划的样子进行着,没有想到,她曾经的养父竟然出现了,要挟她,要把她的身份公诸于世。她害怕,才有了后面的卧轨计划,只是想脱离这个躯壳,寻找下一个躯壳。

  从身世经历来看,陈海默的所作所为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没有人想被粗暴所待。已经经历过那么多的痛苦,为什么就不能换一个好点的带着光芒的躯壳好好活下去?

  小说呈现出的是真实人性。特别是在陈海默在陈家的生活那一段,虽然表面乖巧懂事,但私下去殴打小猫,做一些反常的事情。人生的经历怎么可能被磨灭呢?曾经的痛苦,会变成恶梦一直缠绕其身,只能靠意志去调控,如果没有办法控制,那么只能毁灭吧。

  三是黄君梅与王克飞的一段情。黄君梅看似一个出国留学的大小姐,家庭条件优越,似乎她走路都是带风,趾高气扬的。真实的情况却是,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去世了。她跟着后母长大,这个后母是父亲以前的姨太太,在他们由于意外过世后,掌控家产。

  黄君梅的表面光鲜亮丽,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是多么渴望被爱的。在一次舞会上,王克飞低下身子,用锁针替她锁好裙子,温柔的一刻,被人呵护的一刻,黄君梅一直记在心上。

  一个人小的时候缺什么,长大后就一直想得到这方面的关注,这是正常的心理映射。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生的经历,深刻的,伤害过我们的,我们缺失过的,都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说到这里,是不是很佩服作者对人物性格的细节分析?

  一本好的悬疑小说,情节固然很重要,迷雾重重,最后拨开迷雾看真相时是一种舒畅。同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其人设的表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节,都是围绕这故事人物的心理来描述的,但凡有一处不符合人物性格,经不起推敲的悬疑小说,就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写到最后,愿所有不痛快的经历,都能找到好的出口,化解,不再是我们人生的难以跨过的坎。换一个躯壳,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还不如花时间让自己强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