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干货】暑假游记怎么写?这三点是基本
如何写出独一无二的“游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是2021年的7月份了。同学们是不是开始享受这个期待已久的暑假了呢?
一到假期,不少同学会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趁这个机会见识见识书本以外的世界实在最好不过,但是,头疼的问题来了……要写“游记”啊!
游记千千万,套路一个样。写水“碧波荡漾、水波粼粼”,写山“层峦叠嶂、巍然屹立”,写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没道理啊!
怎么你在西湖看到的场景和我去九寨沟看到的一样?
所以,问题来了——“游记”到底该怎么写,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和游玩经历的独到之处?
别担心,蜻蜓老师这就带大家一起去学习《生态写作课》中“有趣的‘游’,细致的‘记’”。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大家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知识点:如何写好游记?
1、召唤“观察军团五员大将”,观察记录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2、详略得当,挑出重点事物详细描写;
3、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巧用修辞、生动表述。
选文赏析
我们一路游览了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园中弯曲长廊,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韵味。但最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的却是耕乐堂的根雕。
进耕乐堂,我立刻被一个巨大的雕塑吸引住了:一个人在攀登高峰。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强烈地传达给每个观赏者,我一看它的名字叫“攀”,果真如此贴切。更让我惊讶的是它居然是用树根雕成的。再看左边,一头雄狮庞大的身体,“毛发”一直拖到了地上,嘴巴张得大大的,像是在大声吼叫。右边有两只雄鹰仿佛正要振翅飞翔。
踏着木质的地板,我们来到楼上。在琳琅满目的根雕作品中,我居然找到了我的生肖“猪”。这头猪好可爱,圆圆的头,长长的鼻子,又粗又壮的大腿走在“街”上,真惹人喜爱。走廊的尽头还有一盆蜡梅花含苞待放。我正奇怪:这两天怎么会开梅花呢?走近一看,原来也是根雕,真是栩栩如生,差一点以假乱真,把我给“蒙骗”了。
——文章来自网络
这个选段出自小作者在苏州同里古镇游玩后所写的一篇游记。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一、小作者主要用了“眼看”去观察事物。这说明,小作者做到了在游玩的时候观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尽管观察的角度不够多样,但因为小作者看得比较仔细,所以文章内容还是相对丰富的。不过,同学们如果出去游玩,老师还是建议大家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事物。
以这个选段为例,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可以仔细听听旁人有没有说什么,能不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根雕作品?这些作品有没有味道,比如木头的香味?是不是根雕梅花散发的木头香味,让你立刻识破了它栩栩如生的“骗局”?相信,加上这些感官的观察和感受,文章内容会更加精彩和充实。
二、小作者在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有详有略。这次游玩,小作者不止在耕乐堂看根雕,还去了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看了其他很多景物。但显然,这次游玩经历给小作者印象最深的部分是耕乐堂的根雕。因此,小作者略写了其他部分的见闻,而是把重点放在根雕上。
这样有详有略的叙述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小作者给自己留了足够篇幅去详述根雕,而不是对所有游览经历泛泛而谈。这就避免了把文章写成流水账。
三、小作者抓住了根雕的特征,叙述比较形象有趣。在写根雕时,小作者写到了“攀”、狮子、雄狮、雄鹰、猪、腊梅花等作品。他用想象的方式,将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内容描绘出来,令人读来很有画面感。
如果小作者能够少写两个根雕,挑其中三个,把它们写得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比如“攀”,上面的人是怎样一个人?攀的又是怎样一座山峰?又如腊梅花,花开得是疏是密?每一朵花有何不同的姿态、颜色?是不是有叶子?叶子和花展现出了怎样的风情?
总体来说,今日的选段大致做到了我们写游记需要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点。同学们是否记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