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劳动,为未来蓄力
昨天听了贾行家对郭德纲的介绍,郭老师的成名之路也是历尽艰辛。
于是,又唤醒了我对一个问题的再次思考:
“牛人们是怎么从一名普通人,修炼成领域顶尖高手的呢?”
那些正确而简单的道理,他们为啥就能持续坚持呢?而我似乎做起来就显得那么费力和笨拙?
因为最近在强化“卡片写作法”,所以就有把之前觉得非常经典的《贾行家讲王太平摄影》的内容,拿出来认真的标记了一遍。
似乎我从这名王老师身上找到了一些答案。
01 “探寻原动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一个人迷上什么,大概率就说明他的天赋是什么?”,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
你喜欢做一件事,所以一定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更多的投入,你自然会比别人做的好,于是一个正反馈的成就感链条就被激活。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却经常被我们忽略;或者用很多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的理由迅速答复。
为啥这么说?是因为昨天又拿起了几年前买的《原则》,看看标签了做了很多,内容似乎也都知道,甚至也在实践,尽管实践的过程碰了一头包。
当我翻到这一页时,有个问题的答案,似乎还是花了一天时间,才在大脑中慢慢的浮现出来:
你想要什么?
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把问题做了进一步定义: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你究竟想要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破解的本质问题。想不清楚,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标的,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骗人的。
02 苦恼和彷徨是智慧的土壤
什么是抓本质的能力?
“写作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思考的媒介。”
而高手的本质就是长期身处于各种“苦恼和彷徨”的人,有想要的梦想,自然就会遇到阻碍和困扰,而到达智慧的过程就是这些烦忧,从积累到破解的旅途。
只要你足够努力,你此时此刻面对的一切,都会在某个时间点被一本书、一次对话、一个反馈、甚至是一次犯错而点亮。
然后之前困扰你的这些“苦恼和彷徨”,会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喷涌解决。
这一刻会让你激动和振奋,也会坚定你继续积攒更多、更有价值的“苦恼和彷徨”。
所以:“苦恼和彷徨是智慧诞生的土壤。”
可以说,没有“苦恼和彷徨”,我们一定会远离智慧,进入愚蠢的世界。
03 能做到是明白了相信与看到的关系
我们绝大多数人有一项思维定式:“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比如,工资、提成涨了,所以觉得单位靠谱,我就会比以前更相信一点。
很多有形的、可看到的事物,让我们更加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组织更加信任,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但同时,也希望大家应该明白,有很多对未来有价值的事和当下的这些因可见而可信的事恰恰相反。
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往往都是:“当下不可见,甚至当下还会有损于你的利益。”
可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会让你和旁人不同,如果能持续的坚持做就会更加的不同。
像赵鹏这样的人,就是这种理念的信徒。
他们愿意为了未来而放弃当下的“自由、利益”,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之中。
用每天辛勤的劳动,为未来默默积攒能力和储备,这就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所有认知啦!
也祝愿你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并默默地像农民伯伯一样每天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