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支付方法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锦集

2021-07-31 00:48: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锦集

  《支付方法论》是一本由王伟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一):支付内容的一部分,期待新作

  《支付方法论》是一本很好的支付产品入门读物,书里系统的通过老王的例子,带我们从交易,到境内支付,再到境外支付,同时讲解了路由、重试、BIN服务和清结算。书中对每一个部分都介绍的比较详细,应该是作者在工作中的积累。对于日后从事相关产品工作,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但是支付系统的庞杂肯定一两本书是说不清的,建议作者后续可以再详细介绍支付资金流和信息流,比如书中介绍了账基,单账户来说,应该就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展开。

  期待作者的新作。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二):中规中矩

  可能读之前的期望比较高,导致心理落差比较大。

  个人认为,作者写这本书,更多的是从PM的角度解读支付行业,比较适合产品经理入门支付行业。书中有过多的名词解释和百科介绍,我觉得既然叫《支付方法论》,应该有更多作者作为支付行业老鸟独有的思考和干货。百科性质的文字真得太多,看得很无趣。“老王的杂货铺”在部分章节的例子,个人感觉欠妥。

  作为开发,个人更希望看到整个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详细路径和架构,比如收银台做了什么,交易层做什么、支付层做了什么、账户又做了什么,然后渠道做了什么,以及回调又有哪些操作。聚合支付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做了什么,三方支付又做了什么,以及银联网联又做了什么?资金安全怎么保证?为什么支付行业普遍使用回调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为什么有些操作是同步的有些操作是异步的?

  还正在看《支付方法论》的过程中,有些收获,但收获不符合预期。个人认为,这本书有些过誉了。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三):或可改名为:支付系统搭建方法

  很奇怪,在移动支付如此普遍和重要的年头,到今年才有一本从产品经理角度专讲支付的书。

  本书以交易、清算和结算作为支付三原基,从这三点出发,延伸解释什么是支付服务组织、支付架构、支付品牌、支付通道和支付产品等细分颗粒维度,讲解清楚明白。

  大家都说这本书不行,都是百度百科堆砌。其实我觉得本书在整理支付系统搭建方法是做了不少贡献的,我们在工作中,负责的领域常常是其中一小部分,难以窥得全貌。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无到有要素齐备的角度看待支付,但是取名叫“支付方法论”,又是产品经理写的书,难免让读者对产品哲学或案例有预期,而本书的全部案例都是虚构的老王杂货铺,而产品哲学也没看到。我想,这才是大家失望的根本吧。

  不过,书里个别洞察颇为有见地,虽然也是引用,如:

  以及

  另外,我觉得作者选择深耕支付产品的思维角度很有启发意义,王老师写道:

  这种见地和谋略,我发自内心佩服,甚为受教。

  阅读是这样的,你想看的可能没有,但是字里行间或许有其他闪亮的光芒,这正是我理解的阅读魅力的一种。

  《支付方法论》读后感(四):谢谢你,有看到这本书。

  谢谢你,在看这本书。我是王伟,过去十年一直从事支付行业,从之前的盛大、携程、蚂蚁金服到现在的京东数科,从做国内支付到跨境支付再到本地支付。

  生活中,圈子里,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反馈:“支付门槛有些高!”“支付有什么,不就是个收银台吗?”“有没有一些关于支付的书?(好像不多。)”

  那时候想:支付虽然有门槛、有些难,但也没那么难,而我可以分享些经验,让它变得简单一些。所以后来陆陆续续用“王小憨”的名字在网上写了一些支付文章,大家也许看过,也许没有看过。

  再后来,遇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杨福川,他表示支付方面的书业内比较稀缺,希望我全面梳理一下这些文章,重新组织内容并扩充完善,作为一本系统介绍支付的书出版。

  就这样,有了这本书。

  写作过程里,尽可能使本书在实操层面达到读者可以即学即用的水平,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全面了解支付、迅速提升经验。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下,我为什么会选择支付这个行业。希望我的一些看法,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更有兴趣,更热爱一些。

  第一个原因是我对生意标准的执念。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符合高频和刚需的生意就是好生意。而支付这件事完全符合这两个标准:足够高频,每天都要用;需求足够刚性,自远古物物交换时代就有。

  第二个原因是职业受众面足够广。

  一个职业方向受众面是否足够广,是否足够必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路能走多长,是否足够抵挡风险。

  当初我选择这个行业时,想法很简单:支付这个行业面向的消费者足够多,更重要的是,企业都需要它,以后不至于找不到工作。

  支付三件事:交易、清分、结算。所有公司都要跟钱打交道,都要涉及支付这三件事。哪怕不在支付机构、电商平台,就算在线下工厂或者小卖部,也会用到它;就算不涉及交易,也会涉及财务结算。

  总之应该能找到个工作。

  变化是人生和历史的常态,选择支付这个具有刚需的方向,可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为你多添一丝确定性。

  第一个原因是我认为职业需要专注。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我一直认为行业经验不是通用的,不是今天做机票,明天就能做金融,后天就能做AI的,你只有专注于某个行业,才能足够理解这个行业。虽然我已经做了十年支付产品,但如果现在改做机票、酒店产品,自认为比不了只在这两个行业做了一两年的初中级产品经理。因为我会的只是面上能看到的,就像是水面上的冰山,可冰山下面的才是一个行业深刻的、核心的部分。

  我面试过很多候选人,其中有的拥有多年经验和不错的公司背景,但在支付行业积累不够,我都婉拒了,因为行业背景比公司更重要。一个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如果只做过一年支付产品,对于支付行业而言,他拥有的不是十年经验,而是只有一年经验。而与刚毕业一年的新人相比,他的收入预期更高,成长空间更低,所以十年工作经验反而成了劣势。

  当然,专注和坚守不代表不前进。这里借用一下坐标系的X、Y、Z坐标,可以沿着这三个方向不断延伸和拓展自己的边界。

  纵向上,可以追求从前端到后端打通关,从做支付场景、支付收银台到做支付核心服务、支付清结算服务。

  横向上,银行传统三块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收入,支付就属于中间收入,可以往理财、消金业务发展。金融业务本质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轴向上,可以从支付向支付SaaS服务深入,比如支付会员、营销等SaaS服务,研究如何结合支付软硬件。

  第二个原因是支付一直在演进,有新的、未知的、好奇的点。

  这些年,支付一直在变化、在丰富、在演进。玩单机游戏的时候,我追求通关,对于支付,我也希望尽可能通关。

  支付的载体在丰富:从卡基支付演进到账基支付。

  支付的工具在丰富:从POS刷卡支付、网银支付演进到扫码支付、API网关支付、近场支付、人脸支付。

  支付的范围在丰富:从国内支付走向跨境支付;又在出海浪潮中,从跨境支付到海外本地支付。

  支付的参与方在丰富:从两方支付到后来的三方支付、四方支付,商户、收单服务机构、第三方公司、收单行、卡组、发卡行等,参与方越来越多。

  支付的产品在丰富:从最初刷卡的有磁有密支付到后来在线支付的无磁无密支付,从代付到分账,从落地分账到空中分账支付。

  支付的边界和角色在丰富:从提供收出款支付服务到以支付为核心的一揽子商家赋能服务,以及后来由跨境结售汇、供应链金融等展开的支付相关业务。

  “选择了一个方向,就专注它。”这是我对支付的理解,也是我对一个行业的理解。

  第1章支付是什么,主要介绍支付业务的构成、支付历史演技、支付架构与常见的支付基础名词,从支付逻辑、概念到架构功能模块,建立对支付的整体认知。

  第2章支付通道, 主要介绍通道结构与分类、内卡通道接入流程和通道接入确认点。

  第3章跨境支付,主要介绍跨境支付背景与特点、展业资质、购结汇业务、外卡通道接入确认点。

  第 4章路由系统,主要介绍路由如何进行收益管理以及引导路由和交易路由算法构成。

  第 5章重试服务,主要介绍重试服务如何提高支付成功率,介绍其设计思想和系统实现方法。

  第 6章BIN服务,主要介绍BIN的含义与产生,BIN服务的多种设计方案和卡号校验算法。

  第7章清结算,主要介绍清分与结算服务职能与模块功能,详细阐述计费服务、账单服务、对账服务、会计服务与结算服务系统设计。

  本书在内容上,系统阐述了支付架构、支付工具、支付核心、支付支撑服务、支付渠道接入、支付清结算等主要核心模块。

  在每章结构上,遵循从逻辑—概念—实操的结构展开。

  在逻辑方面,除第1章外,每一章均由一个老王开店的故事引出主题,帮助大家从日常生活中理解支付的逻辑与思想。

  在概念方面,对行业名词、市场规模、名词解释、历史发展等都做了详细说明,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一个产品模块的相关信息。

  在实操方面,对产品模块的设计,无论是后台界面、设计思路、系统流程与时序、注意事项等均进行了完整说明,支付行业十年经验在此毫无保留地输出了。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支付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与支付业务有交集或对支付感兴趣的产品经理、研发、测试、业务等岗位人员阅读。

  作为产品经理,我常说“产品是迭代的艺术”,习惯了线上的迭代式产品,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迭代解决。但对于写书而言,一旦落到纸上,就无法修改,只能在重印或再版时调整。所以对于这本书,我内心充满敬畏,改了又改,希望能够精益求精。

  然而因为时间、个人经验与认知、行业与政策发展,我知道这本书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很多不足之处。我自己每次在审读时,从框架、语句到标点都有新的想法,且出于种种原因,一些支付服务方案或者案例、解决方案没能写到书中,也有些遗憾。

  大家如发现书中有不妥之处,或者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欢迎给我的公众号或知乎号“王小憨”留言,或者发送邮件至davyworld@hotmail.com。我将尽量采纳大家的建议,并结合那些遗憾之处以及行业变化与新的认知,在下一版时呈现更精彩的内容。

  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互联网人的工作节奏,加上为了兼顾工作和家庭,每周末都要双城移动,抽出时间把这本书写出来,更是难上加难。以至于张亮对我说,当初他觉得我肯定没有时间写,都想看我什么时候放弃了。

  写完发现,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是只要坚持,其实没那么难。

  支付也一样,其实看完这本书,大家会发现:支付,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支付行业的关注者和建设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