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访潮州牌坊街,寻文化之古与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访潮州牌坊街,寻文化之古与今

2021-08-04 12:37:57 作者:湛蓝径行 来源:zljx推荐 阅读:载入中…

  访潮州牌坊街,寻文化之古与今

  8月2日,湛江科技学院“湛蓝径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广东潮州古城展开为期8天的调研宣传工作——潮州牌坊街站,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探寻牌坊街的历史文化,调研文物修复、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对牌坊街发展情况的想法,更深层次地了解潮州古城文旅业态。

访潮州牌坊街,寻文化之古与今

  图为主席来到牌坊街(新华网 来源)

  图为过去的牌坊街(潮州市团委 提供)

  图为“湛蓝径行”成员在如今的牌坊街合影(朱郅悦 摄)

  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牌坊街其蕴藏的寓意和奇特的文化,将激励着人们坚守中华文化中勤劳智慧、慈善孝道、清廉守法的优良品质,也是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图为牌坊街中保存完好的初建于宋代的东门大井(朱郅悦 摄)

  图为队员们采访在牌坊街经营茶店的婆婆(朱郅悦 摄)

  根据一名在牌坊店经营了十多年茶店的婆婆反映,以牌坊街连接的开元路为界线,前半段跟后半段的游客数量有比较大的差距,其中的前半段占据大部分人流量。原因一:出于保护历史文物的目的,牌坊街后半段建起石墩或者电动栏杆对车辆进行管制,三轮车夫无法拉载游客到达后半段。原因二:牌坊街前半段商铺大多是由私人进行特色经营,而后半段店铺大多是非遗文化展馆,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图为队员们采访牌坊街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人员(朱郅悦 摄)

  在与牌坊街社区的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对于牌坊街蒸蒸日上的发展情况,周边的居民感到十分欢喜,但也对造成的出行不便感到一定程度的困扰。牌坊街连接巷子通常比较狭窄,汽车无法通行,巷子口的石墩也阻拦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并且附近没有规划大型停车场,也没有对应配套的公共交通系统,导致居民日常的交通工具通常为自行车。

  图为牌坊街大多数居民出行方式(朱郅悦摄)

  队员们采访潮州市湘桥区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时了解到,针对以上问题,潮州市于今年出台了《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动解决潮州古城管理体制不畅、配套设施不全、缺乏市场运作等关键问题,全方位提升古城“食住行游购娱”业态。

  图为牌坊街潮州铜壶手工艺现场(许欣萍摄)

  据悉牌坊街位于潮州市湘桥区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中轴线上,全长1948米,有古牌坊23座,连接51条古巷。牌坊街及其周边区域对外开放的非遗文化展馆数十家、客栈120多家、茶馆30多家,许多商铺向游客大力推广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等潮式美食,还有许多商铺形成“前店后室”的格局,集中展示潮绣、木雕、陶瓷、麦秆画、工夫茶等非物质遗产和传统工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使得“潮”文化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形成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文旅资源开发协调发展业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