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背豌豆
蚕豆背豌豆
文/赵元波
早上,在街上散步时,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五六岁的小姐姐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弟弟去买早点,也许是弟弟太小,或许是有点犯懒了,才走了一会儿,就不愿意走了,就那么站着,落在了姐姐后面两三米远的地方。
小姐姐回头一看,弟弟没跟上来,就赶紧折返回去,什么也不说,只是把身子蹲了下去,让弟弟趴在自己的背上,她把双手折回去,把背上的弟弟背稳了,这才直起身子,向前走去。走出个七八米,小姐姐就把弟弟放了下来,歇上一会儿,再继续往前走:她也还是个孩子呢,劲儿不大,背上的弟弟应该也挺沉的,她背不动,只能这样了,走一会儿,歇上一会儿,那是自己的弟弟,他还小,不能丢下他不管呀……这场景很是温馨感人。
这种景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经常能够看见,孩子之间的岁数差别不大,也就两三岁左右,大人们都到田里干活去了,没法看孩子,就只能让大点的孩子带小一点的,当时乡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蚕豆背豌豆。”说的就是大些的孩子背小一点的孩子。想必,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大点的孩子带小点的孩子,不知不觉间,也就长大了。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独生子女增多,家里都是一个孩子,这种景象越来越少见了。就是在农村,两个孩子间的岁数差别也拉大了,土地承包到户后,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带小孩子也就成了爷爷奶奶的事儿了。
最近几年,随着二孩的放开,这种“蚕豆背豌豆”的景象再一次出现在视野里,那些孩子,多半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大人无暇照顾孩子,就让大一点的孩子照料小一点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