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一南北大国文课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的读后感大全

2021-09-09 00:12: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的读后感大全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一本由张一南著作,浦睿文化·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一):妙趣横生,称赞不绝的国文课

  原来,从《楚辞》和《诗经》里我可以学到如何去恋爱;原来,、“不说出来的爱情”是《诗经》式的爱情,“爱你一定要说出来”是《楚辞》式的爱情;原来,屈原其实是楚国最大的巫师;原来,《九歌》写的是人鬼情未了,是屈原用爱情的口吻写出他对生死的思考……

  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年轻人的国文课》的姐妹篇,这是一本备受大学生追捧的有料又有趣的国文课讲义书。

  年轻人的视角,促膝长谈的语调,令人捧腹的脑洞……《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在手,如同亲临现场,远程上北大。从屈原到苏东坡,从《逍遥游》到《木兰辞》,跟北大张一南老师一起,读懂中国人的放飞,看透生活的真相。

  张一南老师以轻松优雅的风格讲解中国古典文学,带读者一步步领略传统文化中的美妙风光。这本书里,张一南老师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讲《九歌》,用文体学的方法去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以不同常人的理解去重新讲解《逍遥游》《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她解读了一个个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在这本书里,她讲述的是一群“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乖僻邪缪在万万人之下”的人,也是一群“遇见所爱就是最深情的人,遇见不爱就做奇人逸士”的人。

  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高中三年背烂了的庄子的《逍遥游》由张一南老师讲出来却格外有趣。比如,“鲲之大,这可不止一锅炖不下的问题,人家是不止其几千里也”、“鹏之大,也不是需要两个烤架的问题”,张老师擅长网络热词,我们年轻人知道的梗她都知道,又用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词语去讲授古老的国文课程,自然是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逍遥游》结合《大鱼海棠》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张一南老师正是带领我们一边讲电影一边来理解《逍遥游》,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让我们理解究竟什么是“齐物”、什么是“逍遥”?

  在讲述《逍遥游》的作者庄子时更没想到的是,一个对现实世界非常执着的孟子和一个非常超脱现实的庄子竟有相通之处?明明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居然可以在内在精神上通过庄子理解孟子,而通过孟子来理解庄子。

  很喜欢张一南老师的国文课,国文课对于我来说向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能把如此枯燥无味的国文课讲的如此生动有趣,张一南老师真的很了不起。

  “经典并非天生是经典,只有经过了检验的才是经典。”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十分学习国文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国家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们的根扎的深厚扎实。通过国文,我们可以迅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精髓与思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不少崇洋媚外的思想出现,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却少之又少。对于自己来说,学习国文课更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好机会。

  真心希望:国文可以漂洋过海,在地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扎根,希望国文最终能够走向世界,在寰宇里每一个有生命呼吸的地方绽放光芒。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二):古诗中,也有新意

  现代人学语文,恐怕最为头疼的就是古诗词,毕竟任何诗词的诞生都与其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更别说那些拗口的词句了。想要欣赏古诗词之美,更是难上加难。那么,究竟有没有较为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呢?

  答案自然是有,因为我遇见了张一南老师。在她的《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一书里,第一次认真地学起了国文课程。此书主要选取先秦、六朝、唐宋不同时期的最具代表的篇目或是最具代表的诗词作者进行讲述,将我们带入那个满是诗词歌赋的年代,体会诗词别样的美感。

  值得欣喜的是,张一南在写作过程中,所用语言轻松诙谐,贴近现代生活,给人一种极为亲切之感。这就仿佛一瞬间,将远古时代的诗词带到了我们面前,它不再与我们有距离感,让人更容易接受。

  她将《孔雀东南飞》类比为南朝的《双面胶》,虽然《孔雀东南飞》篇目中学已然学过,但是通过类比《双面胶》,则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一书中,张一南逐句将全篇解释出来,如果我们追随作者思路进行阅读,一个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便可跃然纸上,家境不错善良勤劳却性格坚韧的刘兰芝,执着爱情却处理不好婆媳关系的焦仲卿,嫌弃儿媳劝儿子休妻另娶的婆婆。

  只不过,在张一南的国文课中,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她写刘兰芝与焦仲卿诉苦,嘴上说让她休妻,实则是希望对方留住自己。这一点挺有着实有趣,结合现实,我们不难理解,如果夫妻或是情侣之间对对方已经绝望,不打算继续下去,找对方分手也不会抱怨对方的不是,总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刘兰芝亦是如此,她其实不想离开,所以希望能与焦仲卿解决问题。然而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自然是没有,即使她回到家,等待数日,依然没能等到丈夫的消息,此时的她应下新的婚约,实则是对一切都失望了,打算寻死了。

  她分析楚辞里的《九歌》,分析出人与鬼之间的感情,同样也点出了屈原虽然写人与鬼的故事,实则是写生与死的故事。她分析《庄子》,分析出来庄子其实与老子之间亦有相通之处,特别信仰“心”的力量。她解读《逍遥游》,解读出真正的大与小之间的区别,小自然有小的坏处,大真的就有大的坏处吗?其实不过是你不够大而已。

  对于《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句,似乎是说,木兰军中十多年,并无人知道她女子的身份。事实真是如此吗?张一南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她认为木兰女子身份是战友所知道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是都不说而已,即使有人说了,也有其他人为之掩饰。而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在木兰归家之后,她的战友并没有回家,而是去木兰家等待看她女装的样子。细细品来,这一分析还真有理有据。

  那么,木兰一个女子为何能够战胜归来?张一南的解释也很有趣。她认为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没有用”,其二,“被爱过”。“没有用”实则说了没有被寄予厚望,即使是木兰上战场之前也没想着能够回来,正是这样的心理,才促使她在战场上只想着作战,不想结果。“被爱过”这就容易理解了,木兰能替父从军,她想替父亲分忧解难,这前提是基于父亲从小对她很爱的前提。对于这一点,书中有很多分析出来的证据,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当然,除此之外,张一南还重点讲了李商隐与苏轼这两位诗人,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苏轼部分的分析。他年轻即中进士,原本是被当成未来宰相培养的,奈何他一生与宰相无缘,而他无论身居何地,自寻其乐的心态又让对手很生气,于是他的命运越发悲惨,一再被贬……而苏轼开始写词,居然是因为“乌台诗案”后的他不得已而为之,但苏轼就是苏轼,也正是这之后,他才得以成为苏轼,从此之后的苏轼无论是诗词特点,还是整个人的心态已然不同了。

  读《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似乎自己真的上了这一课,它不再枯燥无味,它妙趣横生。

  从这本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与《楚辞》描绘的爱情是不同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婆媳问题自古至今都是存在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诗词独有的魅力。

  它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即使经过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从古诗词中读出新意。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三):跟着北大张一南教授上国文课

  最近在读北大张一南教授的《北大国文课》。与之前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的分析角度不同。私以为是因为作者是女性,更擅长从女性心理方面,细腻地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形象吧。

  本书包含三大块内容:先秦——巫师的歌唱,六朝——艺人的歌唱,唐宋——文人的歌唱。其中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重点论述巫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与玄学的关系;六朝时期,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个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中国伟大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唐宋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解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轼的放逐词,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读过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学时代那些经典篇目,了解古时人们生活情景、阶层文化。

  本书不止于文本的详细解读,更关注古人的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行为或创作的动机。将古人的人生代入我们的人生,古人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消除大家学习古代文学的隔膜感。从《孔雀东南飞》:南朝的《双面胶》,这一辑就可见一斑。

  高中时候学《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的恶婆婆愤愤不平,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生离死别感到可惜和心疼。但是在再读书中引用的《孔雀东南飞》的原文时,就全然推翻了之前的感受。

  读到第二段“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时,我就觉得刘兰芝绝非普通的受气小媳妇。我相信一般女性结婚后,有与老公,婆婆相处经历的都会有经验,也能看得出刘兰芝是在向焦仲卿抱怨。

  有些妈宝男倾向的焦仲卿立即直接去问妈妈,谁知妈妈面对儿媳的指责没有台阶下,便说:“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焦仲卿不知道怎么办就开始敷衍,他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他犯了直男处理问题的大忌:冷处理。他以为让大家冷静一下,能处理好。可他不知道,女人是最不能冷的。冷落她的后果就是她寒心,下决心决绝。

  果真,什么都会的刘兰芝回家后便有人来提亲。一开始,她还期待与焦仲卿的誓言,然而在兄长的逼迫下,她破防了,至少她对焦仲卿没有信心了,于是答应了提亲。刘兰芝答应提亲后焦仲卿来了,俩人说了些气话气话,有了误会,伤得人心疼流泪之后,俩人一个投河,一个自挂东南枝。这正是现在家庭剧甚至爱情剧的套路,相爱的人有了误会不能在一起。从婆媳,夫妻相处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古代版的《双面胶》,要是从剧情的角度来看,说《孔雀东南飞》是家庭剧甚至是很多爱情剧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作者以女性视角重现刘兰芝的婚姻遭遇,让读者在叙事中体会到中古代不同阶层价值观的冲突。我们不禁感叹:以小见大的写法、《孔雀东南飞》不愧为乐府双璧之一。

  而作者在解读乐府双璧另一篇《木兰辞》时,金句迭出,让读者看到古人价值观、亲情观及审美观。语言匮乏,大家看图。

  本书语言轻松活泼,在讲故事过程中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的启蒙,看透生活的真相的锐眼。所以,想深入、细腻地了解中古时代诗文深层含义的读者们,必读《张一南北大国文课》。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四):《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意趣盎然的古典文学课

  张一南教授的头衔是北京大学教授,乍一听,想必大多数读者第一印象都是会觉得这是一位长者。于是她的著作也将是给大家讲述深沉而庄重的学院派的风格的讲义。事实上并未如此,首先她不算长者,她的讲课以及她的著作都是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口味的,讲课行文的方式都是通俗易懂,毫无设门槛的,此外,她的著作中既有意趣盎然的古典文学授课讲义风格,也传承一种讲授中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于是乎她的北大国文课都是十分收到追捧的。

  北大教授的课不是人人都很方便去听。但她的著作都是人人时时刻刻,空空间间都可可以一阅为快的。接风《年轻人的国文课》的热潮,张教授最近又推出了新作《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虽然这本书定为大众读物的著作,在作者自谦地看来只是为了让读者图个乐,但拜读后是感觉作者委实是太谦虚了,因为此书不仅有趣味性,还有知识性,更有启智性,实为好书。

  该书主要讲述的是想大家解读了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包括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六朝时期,就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展开夹赏析夹议论夹叙事的两个故事;唐宋时期,就列举了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及苏轼的作品和生平,则展开一些关于古典诗词论的探讨。

  其中,在讲授《九歌》部分,作者也结合年轻人的兴趣和理解,用有趣的网络语言说明了《诗经》和《楚辞》的区别,那就是今天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作者这样说是非常读者很好理解。作者还引用了黄庭坚的观点,特出《诗经》和《楚辞》各自的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诗经》是有待发现它的美的编钟,而《楚辞》则是如受过挫折的,于是需要其平而鸣,犹如涧水。于是在《楚辞》中的《九歌》就有着抒发强烈情感的一面,但由于是有挫折的,于是在这样的诗作是有戏剧性的。说到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非常欣赏香港某词人的,因为在该词人的作品中也有戏剧性,如《富士山下》就是一例,而这样的灵感来源,自然也是词人或多多少也受到《楚辞》的影响,而作者在下文将还会提到该词人的,因为该词人也是深受中国优秀诗词影响而作词的。这个部分我们先拭目以待。

  我们回到《九歌》,作者就开始在《湘君》中巫文化、其中作者也摘取了其中的诗句“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就写出了虽然湘夫人轻快划船,但因为失去了丈夫其痛苦也是深刻存在的。而这样优美的诗句,后来也影响了谢灵运的写作风格。而在《山鬼》部分,我们就读到了关于巫文化的特点,其中的哲学就是山代表死亡,河代表永恒。而这里作者在关于山鬼的山代表死亡部分,她就举了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来说明山鬼的可爱的有趣的一面。而屈原的《山鬼》也通过写这种留恋写成了一个女性的山鬼对人间男子的留恋,就稀释了山鬼的恐怖,而赋予了山鬼的情感寄托和生机勃勃的可爱意趣。或者可以说,这是古老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当然,作为浪漫派的诗歌,作者也摘取了很多屈原与香草等植物的诗句,去说明会山鬼的自娱自乐的浪漫。这样的巫文化后者信仰的神鬼系统,自然就写出了当时楚人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楚辞的魅力。

  接着来到讲《庄子》部分,作者讲故事的风格就更为轻松活泼和不失自己的对庄子思想的见解了。这篇中作者也用了年轻人喜欢的语言“麻瓜”(无欲望症候群,回避现实,活在自己的虚构世界里),这里读来我们可以读出庄子思想中的鄙视链的气质来,原来,庄子的思想就是超脱于“麻瓜”世界之外,庄子不是丧,而是不想与由世界组成的“麻瓜”为伍。这个思想是脱胎于儒家的“爱有差等”的。而在《我站大鸟,不站小鸟》中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格局;《有的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则让我们读到了一种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度,更多有选择的机会,这是十分有励志读者和引人深思的功效的。而在《那就再变大一点吧!》

  这说明齐物的概念在庄子看来,是和逍遥统一的,其讲的是逍遥,不将平等,作者这样的反驳评论是很符合庄子思想的。

  再之后来就来到讲到六朝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我们就可以读到作者用简单而有趣的现代语境的语言讲述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让我们理解了结发妻子和头婚的区别和背后爱情的意义。其中作者也摘取了其中优美的诗句如“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这写出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小女生的小心思,只为丈夫,不为其他女人。而《孔雀东南飞》要表达的是一种不是男女双方的冲突,而是女方与男方母亲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根源是反映了当时一种士族的传统观念更上升阶层带来的市侩观念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一直贯穿至今,这就是《孔雀东南飞》的魅力所在。

  而在《木兰辞》部分,我们不仅读到花木兰的故事,也读到了作者东北人姥姥的“假小子”的东北文化的故事,原来作者的姥姥一直是柜上管账单,承担儿子的责任,于是能干男人活的“假小子”,这是很有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气魄在的。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的故事,因为她得了金牌,她老家的全氏家族将全红婵的名字写上族谱,虽然这是很功利的表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全红婵的事迹又何尝不是当代花木兰的故事呢?因为全红婵的意义如花木兰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对家里的贡献是足够大了。另外回到花木兰本身,有写到花木兰不敢当官,作者就分析了表面上是男女有别,事实上是写军人和文官的互相回避。这么一出也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卖点。这样古代的文武官的回避文化的呈现,自然就是作者通过经典背后的深意,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职场专业等方面是有所启蒙的。

  之后就写到了李商隐的无题诗歌。作者一如既往地用生动的网络语言说李商隐是“六朝粉”来说明他的诗歌的特点是收到齐梁诗风的影响的。另外作者也为给大家带来国文课的干货,如介绍了齐梁五律诗歌特点是“体物”“缘情”,也写了李商隐的五律写物的持重,写歌行的豪放,写七律自然就有写物又写情结合的特点。还有干货那就是无题诗的原因是:不重视题目;由于印刷局限,当时诗人诗抄有选择性的原因而丢失了;故意不加。等等这些古典诗论干货是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既然李商隐是“小李杜”之一,他的诗风风格秾丽、含蓄、朦胧、缠绵悱恻、辞藻也富丽。自然就成为了后代文人学习的榜样,如就影响和促成了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的写法。

  最后就写到了坎坷、颠沛流离一生苏东坡的作品和生平之事。在苏东坡身上也的确让人该感觉到他因为被放逐了才成就他的政绩了得,有大学问;对禅宗也有贡献;对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还是豪放派豁达派的代表,诗艺还自成风格;他也是画家书法家,也懂音乐;还发明了东坡肉。于是他是备受大众喜欢的文人形象,因为他有趣。作者也是很有趣地给子瞻开了玩笑,叫他苏胖,因为他叫子瞻,自然与形体字儋相近,于是儋州就是他的一个中途站。此外,作者也通过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苏轼代表作的文学成就和特点,甚是让读者学到很多好东西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作者谈古诗词,会常常提到香港某个作词人,如在苏轼这部分,作者也列举了该作词人也深受苏轼的影响的。如在该词人的《再见二丁目》这首歌词中,就讲述了女主角因为失恋了,对爱人绝望了,绝望到最后就解脱了,于是轻松了,就感悟到“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的豁达,于是“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体现了一种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对于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古诗词的内容方面,相信大家都是认为该些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但喜欢读的确实是不多的。而如果你对古典文学很难理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及其其他作品。是会让我们通过作者那浅白的,有趣味的,还有知识性的和更有启智性的讲义风格,知道作者那意趣盎然的古典文学课的,自然定然是可以让我们读者与古人跨时空对话,映照当下的生活体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