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要多努力才可以
电视剧《理想之城》改编自作家若花燃燃的长篇小说《苏筱的战争》。书名点明了职场奋斗的主题,影视剧名则强调了生活与“理想”“城市”等话题的关系。在把小与大、个体与普遍联系到一起后,一个未经明言却贯穿整部作品的矛盾浮现出来:在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牵扯众多的城市生活里,一个力争上游的普通人,究竟要努力才可以呢?
造价表干不干净取决于什么?
剧情开始,女主人公苏筱就遇到一个刷新她三观的说法:“工程造价表是一张人际关系表”。刚正不阿的她当然不能同意这个说法。任何时候,苏筱都坚持讲求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和做人态度。但坚持原则后遭遇的困难是很现实的。比如被上司泼脏水,被小人暗算等等。然而,当被背叛她的前男友反问,“做你认为对的事,就是理想吗?”,苏筱看清了这份感情的问题:别人为上位不惜一切,但她不能。因为,“如果理想掺杂着出卖,那就只是满足欲望”。
当然,她也有过怀疑,比如坚持质疑造价表数据是不是自己太傻,不被人脉左右是不是真的不近人情。每一次,苏筱都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但在面对前途与原则的矛盾时,她比那些不择手段之人、老于世故之人,遭遇到更大的内心冲突。就像同为优秀造价师的男主人公夏明,他就把造价表理解为人际关系表,办事时擅长利用各方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
但在苏筱看来,夏明也是危险的“屠龙少年”,早晚会因为和利益纠缠太久,最终变成恶龙;不仅如此,这样的人或许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到未来的某一刻,他们也看不清所谓的理想中掺杂的个人欲望。所以,造价表是否“干净”,不取决于数据,也不取决于它是不是一张关系表,而在于造价师们为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理想,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又付得起多少代价。事实上,代表着时代进步、新生力量的“苏筱们”所遭遇的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是时代本身所面临的。这是寻求发展与坚守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利益与道德追求之间的矛盾,而回到个人的层面,一个人如果永远把实现理想和坚持原则放在首位,他就势必要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权衡,否则就会陷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境地。
制度应该时刻为发展服务吗?
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一个人能否坚持理想,不仅取决于个人努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环境。当苏筱受到各路领导提拔,她开始面对更严峻的现实。所以,苏筱会质问因循守旧、只图安稳的上级,“你们公司的制度并不为发展服务”。其实剧中领导所说也不无道理,做事的确就是在做人,而人际关系不是铁板一块的数学公式。因此,像苏筱这样性格的人,在面对制度与人心的矛盾时,更要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过头了,是不是与大众的办事风格相差太远,甚至有违“公序良俗”了。
比如在企业里,那些保守派或不思进取者,面对那些想办实事的“苏筱们”,本能地想要反对或阻挠,甚至诟病他们野心太大。对于“苏筱们”来说,他们来到大城市,就是想靠真本事在社会立足。而当他们为理想努力,逐渐获得人生的进阶机会时,也不得不面对他人的刁难或质问:比如,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人,在大都市里“六亲不认”地打拼,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和野心,还能为了什么?一边赚钱一边谈理想,是不是太矫情了?因为在世人眼中,个人理想永远与利益挂钩,理想根本不是纯粹的东西。所以,世俗的眼光总会认为,苏筱们的理想不过是包装过的欲望,和芸芸大众们的私欲毫无二致,所谓的根据原则办事,不过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罢了。
这样的看法很现实也很残酷。它不仅质疑着真正的理想,还像在说普通人太过努力是不合适的。那么,普通人怎么努力才合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是为什么那个怀着正义之心勇敢屠龙的少年,那个曾拼尽全力想做到最好的人,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会甘于停滞不前甚至成为阻碍他人前进的障碍呢?屠龙少年堕落成恶龙令人心痛,因为他忘记了自己最初为何会战斗,而每一个曾怀揣美好理想却在生活磨砺下放弃抵抗的人,也应牢记初心,然后朝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