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来电》经典影评有感
《限制来电》是一部由金昌洙执导,赵宇镇 / 李在仁 / 池昌旭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限制来电》影评(一):一接到敲诈电话就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哪里看过,剧情推进,觉得是个很大的局,但是一切揭晓后,又觉得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就是复仇而已
故事是讲男主带一儿一女去上课,但是在途中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告诉他他们车子的座位底下有炸弹
《限制来电》影评(二):就是一广告片
现代汽车可真下血本,投资这么多钱拍广告片,为了宣传自己的豪华品牌捷尼赛思,真可谓下了血本。
可是,穿帮镜头也太多了。
举个例子,汽车高速行进过程中,转速表居然还不到1000(几乎就是0),也太草率了吧。虽然不能要求像《速度与激情》一样,但起码做戏做全套啊。
故事很一般,男主演技有点儿过,他女儿的表演挺好的。
警察更不用说,一个字:蠢!
《限制来电》影评(三):警察傻 男主狠 开车慢
感觉 饮茶想到的剧本
然后竟然拍出来了?
一看两个小时 还以为是类似韩国那个炸掉媒体大楼和大桥的电影
结果看到后面就这?
真的不愿意剧透 但警方表现的巨蠢 到结尾处才意识到不对劲
犯罪的理由也就 给人 嗯?的感觉
整部片太不够紧凑 甚至感觉为了凑时间
可以理解一些特写镜头是为了表现温情 但是
男主开车太慢了吧 总是不急不慢的 好歹后期给加个速啊
总的来说 非常不推荐看
会后悔的
《限制来电》影评(四):嘿!没想到高丽还有这种无脑悬疑电影吧!
1,一开始的铺垫很好,配乐,分镜,很明显的电影工业流水线风格了
2,悬疑气氛,紧张气氛都塑造得很好
3,自从警察一插手之后,逻辑就开始混乱了!
4,警察从监控以及现场,一开始就怀疑主角是反派,哪怕当场拦下了,主角一脸无辜,一脸悲惨,一脸被逼的受害者模样,警察打死也不信
5,后面警察莫名其妙送来,对讲机和食物饮用水?表达什么?他们是受害者还是反派?
6,再之后切断信号,开始解救孩子下车,主角一脸轻松,完全配合,巴不得的样子,警察仍然说是反派??
7,OK 高丽编剧你想玩反套路是吧?可以理解,那么麻烦加几个让警察质疑的铺垫、伏笔、细节,现在拍的是什么,拍的就是明明电影表现出来的意思就是无辜者,剧情非得强加是反派,高丽编剧牛皮牛皮…
没啥说的了,我看看评论会有几个舔高丽的嘴脸粗线
以上
5.0/10
《限制来电》影评(五):《限制来电》画蛇添足了
这部电影吧,我知道是翻拍西班牙《炸掉银行经理》,当然,这个我没看过,我看的是德国版本的《急速逃脱》,当时觉得还不错的题材,情节也算是紧张,所以在看到这部韩国的翻拍,挺期待的,但是,现实是,画蛇添足了。 几个点吧 1、警察知道有人遥控爆炸所以屏蔽信号源避免爆炸,虽然我不太明白遥控炸弹和手机信号的关系,但是,为什么爆炸接近汽车的时候还能用遥控器解除副驾驶的炸弹,屏蔽了寂寞吗? 2、在男主角寻求警察帮助时,为什么藏起来真是被要挟电话,这不是人为将剧情复杂化了吗? 3、爆炸犯轻易把女孩带走??经常就这个让走了??不送医院检查,不询问经过? 4、时间有点久我忘记当时看《急速逃脱》时的放炸弹原因,但是这部电影把,加上一个很韩国式的前因后果,韩国电影惯用的剧情梗。 5、第一次围堵男主角的时候飞机警车都用上了,第二次南叔觉逃离,连个警车都没跟上,还能让男主角开车去和爆炸犯见面,煽情了话说完了,警察出现了,为了剧情也是刻意的厉害。
《限制来电》影评(六):池昌旭上演“炸弹客”,《恐怖直播》剪辑当导演,最大缺陷是?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赵宇镇、李在仁、池昌旭主演的电影《限制来电》,由负责《雪国列车》《鸣梁》《恐怖直播》《魔女》等电影剪辑的金昌洙导演执导。
《限制来电》翻拍自2015年的西班牙电影《炸掉银行经理》(豆瓣6.3分),2018年德国翻拍为《极速逃脱》(豆瓣6.0分)。
韩版与原版,从海报到情节几乎完全“复制粘贴”。
讲述在平凡的上班路上,载着两个孩子的银行中心主任接到一个可疑的电话,对方称在车座下安装了炸弹,下车瞬间炸弹就会引爆,而号码显示为限制电话,一家人陷入了恐怖的危机中。
韩版只能算中规中矩,情节老套但环环相扣,节奏感不错,剪辑尤其流畅(毕竟是导演专攻)、整体紧张感强,赵宇镇演技很有代入感,尤其在封闭空间里的恐惧感,令人联想起河正宇的《恐怖直播》,但还远远不足。
另外,一向以英雄、正义形象出场的池昌旭,首次饰演大反派“炸弹客”,也是本片一大看点。
电影前75分钟内,池昌旭仅以声音出演,饰演打电话威胁男主的神秘男人,试图勒索43亿韩元,否则就立即引爆炸弹,是一个典型反派人物。
池昌旭用声音为叙事注入紧张感,从一开始的平静,到被挂电话后被激怒的语气,声音的变化显出情绪的波动。
通常电影中未知的声音可以引起焦虑和恐怖的效果,男主和观众一样无心理准备地被声音操纵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
最后的40分钟,炸弹客才终于露面,他向警方谎称自己是男主的弟弟,近距离劝男主投降,实质上是威胁。
出场时先是特别给了一个背影的镜头,这个镜头的用意应该是想等他走到车旁,开口说话的一瞬间,听声音观众才惊觉:“就是他!”
也许要完全不认识池昌旭这个演员的观众才能获得这个反转体验?对于一听声音、一看背影,就认出来的人真的是毫无悬念。
同时,这段也是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就算他神通广大,有能力在男主车里装炸弹并一路监视,也有能力伪造身份,不过到了车前,从裤兜里拿出引爆器···警察连搜身都没有就放他进来了,也没有用望远镜监视动向,嫌疑人都把女儿当人质带走了,才想起向男主妻子求证身份。强行反转,这段实在离谱。
不过我看到西班牙原版、德版的评论也普遍在吐槽这一点,我就想导演是个复制怪吗?好的坏的完全照搬过来?
《限制来电》目前豆瓣仅5.8分,跟另外两版分数差不多,也在意料之中。
似乎今年的韩影“黑马”还没出现,评分普遍低下,最近看了几部新片:《女高怪谈:母校》(5.6)、《管道》(5.9),加上这部,都不尽人意。即使有金瑞亨、徐仁国、池昌旭这些有极强号召力的演员们,也难以拯救电影本身的缺陷。
毕竟《限制来电》是原封不动的复制粘贴了,没有“本土化”的改编,譬如韩影擅长的煽情、极致的讽刺社会弊病与黑暗面,或是把情节放入韩国特定历史背景中。
男主与女儿在海边的戏,感觉很难活下去的时候重新平复下心情聊了日常,约定一起看电影的桥段,应该是很感人的煽情戏,两位演员情绪也非常饱满,可是电影好像赶进度一样进行着下一个冲突了,没有那种张弛有度的感觉。
最后揭晓炸弹客的动机,因为家人被银行金融诈骗自杀了,他为了向当时的负责人复仇,策划了这一次恐怖袭击,点到为止,完全没有《恐怖直播》的讽刺韩国统治者黑暗面的高度,变成了机械式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最终毫无意义地死亡,换来了男主的良心?
并不是反派动机不够强烈,而是没有拍出他的迫切和无力感,也没有把加害者从男主一个转移到某一类人、一个行业,从头到尾是男主一人的成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导演是剪辑师出身的关系。剪辑师通常是要跟导演配合,要根据导演的需求、风格来剪,很难自己独立创作,我猜测是不是因为这样,这位新人导演还不太会创作,所以用“100%翻拍”作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出道作。
可以看出,在节奏把握、气氛渲染方面,导演受到了以前剪辑过的好电影影响,比如《恐怖直播》。可惜的是没选到最关键的“优秀模板”,原作本身就有瑕疵。
导演只是很完美地“还原”了原版电影,但没有进行“创作”,或者说,他已经是一个技术纯熟的电影工匠了,但还不是一个电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