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闻杂谈(52)-【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多说两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新闻杂谈(52)-【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多说两句

2021-10-11 05:09:40 作者: 来源:庆推荐 阅读:载入中…

新闻杂谈(52)-【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多说两句

  新闻杂谈(52)-【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多说两句啊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分享到:

  分享到:

  “朱毛”不可分

  孙伟

  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朱毛”不可分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和标杆,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

  国民党眼中的“朱毛”

  国民党对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从1928年5月开始,在他们的反动宣传机器中开始大肆使用“赤匪匪首朱毛”“朱毛匪军”等污蔑之词。但是,这也间接让许多不知情的老百姓了解到,红军中有一个姓“朱”名“毛”的人,非常厉害,甚至传言他们能呼风唤雨、飞檐走壁,让国民党闻风丧胆。

  国民党对“朱毛”的恨与惧可以从他们不间断公布的高额悬赏通告中窥见一二,而且通常主要是针对两人。

  由于国民党对“朱毛”红军的多次“进剿”“会剿”“围剿”都未成功,这让蒋介石非常气愤,所以他在不断添兵开赴剿共前线的同时,还使用了高额悬赏的手段。在蒋介石的眼中,“朱毛”越来越危险,所以悬赏金额越来越高,从最初的五千元,扶摇直上,层层加码。比如,1930年7月28日,《江西民国日报》有一则消息《鲁总指挥严令缉拿朱毛》指出:“兹特重颁赏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队及各县警队,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到了1934年10月25日,国民党当局更是发出破天荒的重量级悬赏布告:“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蒋介石还提出口号,要“杀猪拔毛”,其恨之入骨之心暴露无遗。

  当然,为了泄愤和打心理战,希望红军放弃抵抗,让老百姓放弃对共产党与红军的支持,国民党的报端还经常大肆报道朱德、毛泽东战死或者病逝。而隔一段时间,又有“朱毛”的消息,这让国民党大出洋相。

  可见,不管出于什么初衷,无论是国民党蒋介石还是地方军阀,对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军将领高价悬赏或者宣布死亡,反映出他们的心虚,这些报道在朱毛等人看来丝毫不起作用,也成为当时民众的笑柄和饭后谈资。

  共产国际眼中的“朱毛”

  随着毛泽东、朱德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影响越来越大,“朱毛”红军的成绩和经验源源不断通过上海的中共中央,传到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这样,就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

  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书记处远东部于1929年1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关于援助朱毛问题”,作出三项决定:“(1)以中共中央名义派一名有威望的专员同志到朱毛地区去。(2)讨论信件时,要从总的形势和今后运动发展前景出发,弄清在继续开展朱毛运动是否适宜问题上的方针。(3)请革命军事委员会弄清向朱毛提供实际援助的可能性。”

  由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导致创建一年多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极大的困难。共产国际为此专门开会讨论“关于援助朱毛问题”并作出三项决定。虽然很难落到实处,但非常具体和真诚,充分表明了共产国际对“朱毛”红军的重视与支持。

  1929年7月2日,苏共《真理报》发表社论指出:“特别是朱德和毛泽东的红色游击队运动,在中国处于普遍困难,饥馑席卷所有遇灾欠收省份的情况下,红色游击队在两年之间辗转战斗于许多地区和省份,占城夺池,到处闹起了革命,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义的。”

  1929年7月24日,《真理报》又发表了署名A·伊文的文章,指出:“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王佐、袁文才、方志敏、邵式平、卢兆锡、冯白驹,除了头两个名字以外,苏联读者对其他人可说是‘一无所知’。”

  可见,“朱毛”已经进入了共产国际的视野,而且给予高度重视。大革命失败后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朱毛”红军及其创建的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了“史诗般的英雄行动”,而且“十分引人注目”。通过苏联的媒体报道,“朱毛”已经名扬天下,并导致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苏联人民只知道“朱毛”。

  国际友人眼中的“朱毛”

  有不少国际友人同情中国革命,不相信国民党的妖魔化宣传,纷纷突破重重阻力,来到陕北见到了朱毛等人。通过采访和近距离接触,他们发现被国民党极度丑化的毛泽东、朱德是真正能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人。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是他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他的生命。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从朱、毛以下直到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没有发生军政势力之间的斗争。朱、毛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曾这样比较与刻画二人,毛泽东“是一个文笔具有雷霆万钧之力、观察深刻的作家——一个政治鼓动家、军事理论家,并且时常赋诗填词。从风采与气质两方面来看,朱德比毛泽东更像农民。两个人都坦率爽直,和他们所出身的农民一样,讲究实际,但毛泽东基本上还是知识分子,他那与常人不同的深思远虑的思想始终考虑着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毛泽东一方面具有女性的敏锐观察力和直觉力,另一方面也具有斩钉截铁的男子汉所有的一切自信心和果断力。两个人都勇敢倔强,坚韧不拔。这些特点在朱德尤为显著,他虽然在政治上有高超见解,但更是一个行动家和一个军事组织家”。

  可见,外国友人的眼光非常犀利,他们发现了一个天大秘密,找到了解开心中疑问的钥匙,那就是红军之所以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之所以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的亲密合作是分不开的。二人身上的诸多不同,并不影响他们的合作,反而互信互补、相得益彰。

  朱毛眼中的“朱毛”

  毛泽东与朱德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就合作得很愉快,关系十分密切,几乎形影不离,成为世人眼中难得的“朱毛”合体,直到1976年两人相继去世,长达48年之久。

  1929年6月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加上身患疟疾,便前往闽西养病。期间红四军四处转战,但是颇受挫折。朱德深深地体会到红四军离不开毛泽东。毛泽东回到部队后,朱德感慨地说:“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临时中央”。会场上,他要朱德表态。

  朱德镇定自若地说:中央决定北上抗日是正确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我们红军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应该担当起抗日救国的重任。我是个共产党员,参加了中央的会议,举手赞成这一决定,我不能出尔反尔,反对中央的决定。人家都叫“朱毛,朱毛”,我朱德怎么能反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我信得过,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后来,毛泽东深受感动,并高度评价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文化大革命”中,朱德也受到了很大的不公正对待。1973年12月21日,朱德应邀出席毛泽东在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毛泽东对朱德:“老总啊,你好吗?你是红司令啊!人家讲你是黑司令,我总是批他们,我说是红司令,还不是红了吗?”“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红司令,现在没有人骂你了吧?”朱德说:“没有了。”

  可见,一起经历血雨腥风、面对生死考验的毛泽东和朱德,彼此相互帮助、信赖和尊重,对两人的关系都给了出奇一致的高度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濡以沫变得愈加强烈,经受住了历史的重重考验。他们个性和经历的互补,造就了人世间最深厚的友谊,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推荐阅读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个党史国史纪念日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和美学精神源自哪

  红军里为何流传“毛委员有主意”

  领略毛泽东诗词里的四大情怀

  毛泽东的批评艺术:有如良医看病

  周恩来与共产党人老战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谊

  1955年许世友特批哪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

  哪对姐妹被周恩来誉为“长征姊妹花”

  贺炳炎甘当“补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东汉:与红色电波同行的开国将军

  (责编:赵晶、谢磊)】

  读后感:新闻杂谈(52)-【2017年04月10日08:41 来源:学习时报】多说两句啊

  烦请诸位注意下,当时文章中有这么一句“期间红四军四处转战,但是颇受挫折。朱德深深地体会到红四军离不开毛泽东。毛泽东回到部队后,朱德感慨地说:“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期间红四军四处转战,但是颇受挫折。” 在这里我要多说什么呢?

  那就是:挫折已经颇受了,前边为何加个但是嘛?其实17年文章就是这么一句带过的。我在更早看过同样标题的报道,当时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虽说作者

  对文章增减以求更加完善也是里说当然的事,但我对挫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才在这里说说的。

  长话短说吧:“牺牲了200多名井冈山的骨干呀!惨痛啊!”。毛委员在总能打胜不吃亏;毛委员已离开。军长手下的兵(那是长官可以打士兵)瞎鼓噪“军长!咱也打个胜仗给毛委员看看嘛!别老是他说了算!”

  仅供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

  2021--10-10 6:03

  【中国核弹之父被撞后不久身亡,答案令人心酸,说出来你都不会相信

  过自己的生活给别人看

  2021-10-09 21:06

  中国核弹之父被撞后不久身亡,真相令人心酸,说出来你都不会相信

  在新中国刚成立初期,涌现出来很多为国做贡献的人,像“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等,他们在新中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不顾艰难险阻的投入到研究中。而今天要说的就是他们俩的老师—王淦昌。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王淦昌,就不会有后来的十多个两弹一星元勋,还有他培养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成就无人能及!

  还是一个青年的王淦昌学业就特别优秀,当时他上的是清华这样有名的学府。因为王淦昌老先生青年时期的中国还被控制在美日手里,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横加指责,就害怕我们会有人才学业有成。上街游行的学生也被击毙。王淦昌老先生永远也忘不了他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有了科学,我们才不会被欺负,国家才能壮大。后来大学毕业的王淦昌前往柏林大学深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就连德国的许多人都提出丰厚的条件来留住他,但是被王淦昌严词拒绝了。

  新中国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在接到周总理的请求时,王淦昌二话没说直接回了国,回来之后的王淦昌就投入到了原子弹项目的研究中去了。其实在那个特殊时期,他是一个科学家,当然明白参加这个项目背后还意味着什么!就是表示以后自己将会进到一个全封闭的实验室里面,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能和家人见面,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情况,相当于自己人间蒸发了一样,世间再无王淦昌这个人。就是这样,王淦昌也没有一丝犹豫,而是离开自己的家人,带着自己奉献国家的一腔热血,来到了当时的青藏高原研究所。

  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的17年里,王淦昌没有喊过一点累,没有见过家人一次面。他的孩子也已经忘了自己的爸爸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在那17年漫长的时间里,王淦昌老先生想的永远都是怎么研制原子弹,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壮大我们的中国。1964和1967是两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因为在这两个年份里,我们的原子弹、氢弹终于爆炸成功了!

  而王淦昌老先生也被称为“中国核弹之父”,就是这了为国效力了大半生的老先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老研究专家,却在1997年90岁高龄的时候被撞,身边走来走去那么多的人却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他,最后被送进医院的老先生只活了一年就离世了,这样的真相让人无法不感觉到心酸难过,而最可恨的是,当年撞倒老先生的那个肇事者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不知道他心里有没有愧疚!

  虽然现今我们的国家发展的非常迅速,变得非常繁荣昌盛了,但是那些功臣我们是要永远记得的!】

  读后感:王淦昌老先生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向雷锋同志学习”!1997年社会风气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嘛?

  2021-10-11 5:0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