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叶
卖茶叶
文/赵元波
家里的茶叶用完了,正好是街天,得去买上两斤。
超市里卖的那种茶叶,做工精细,包装精美,价钱也贵,好是好,用水泡出来总觉得有些水土不服,不太好喝,我喜欢的是本地出产的粗茶,也没什么包装,就装在一个背箩里,摆在地上卖,这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有种亲切感,好喝。
有好几个人在卖茶叶呢,都是些老年人,卖的都是散茶,量都不大,也就三五斤左右,说实在一点,这种本地出产的散茶,价格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并不是那么好卖,人们多数去买那种包装好的茶叶,存放方便,再说了,消费的量也不大,就是贵一点也没关系。当然,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爱者为美,喜欢的就是好的,就像我,只喜欢喝本地的粗茶叶一样。
卖茶叶的地摊上,其中的一位老人,他卖茶叶就有点与众不同,人家呢,都是摆在一个背箩里卖,他呢,把背篓里的茶叶拿出来一部分,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方便袋里。有人走了过来,蹲下身子,询问价格。
老人说:“这边的十二块,那边的十五块。”
买的人把两种茶叶放在嘴里嚼了嚼,感觉并无差别,都一样的呀!于是就问:“两种茶叶感觉都差不多,为什么价钱不一样?”
老人很自然地说:“十五块的,要好一些。好东西价钱要贵一点,一分钱一分货嘛!”
谁不愿意买好东西呢,就这样,那种卖十五块钱一斤的茶叶就卖了出去。等买茶叶的人一走,老人就把另一个袋子里的茶叶匀了一些到这个袋子里。
原来,他说的十三块钱一斤的那种茶叶,只是个供人参考的样品。茶叶都一样,分成两半,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就有了卖出去的理由,谁还会在乎一两块钱的差别呢!
就是卖茶叶也要懂点心理学,出手也快,还能会卖个还价钱。
文/赵元波
受疫情的影响,开学的时间延迟了,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小丽就一个人待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偶尔看一下动画片,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才做饭吃,时间长了,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妈妈上班本来就很辛苦,自己都上小学三年级了,也该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做什么呢?小丽想了想,做菜可不行。想了一会儿,她呀,有了主意,有一样家务活,自己不学就会,很简单的。
于是,就在妈妈出门去上班之际,小丽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下班回来,我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上班的路上,妈妈心里暗自高兴,这孩子大了,也懂事了,知道体贴大人,帮大人干点活了,真是难得,不过,究竟是很么惊喜,她倒有点猜不到了,这孩子呀,啥也没做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心很严重,有时下班回家迟了点儿,连方便面都不会泡,就吃干的,还说干吃味道好,是该让她锻炼锻炼了,要不,今后,咋独立生活呢,有些事儿,大人真的帮不上,得靠她自己,这回,她说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那会是什么呢,妈妈心里充满了期待。
下了班,妈妈就往家赶,门才一开,小丽就急不可耐地说:饭我已经煮好了,你做点菜,就可以上桌吃饭了。妈妈想:那叫什么惊喜,不就是煮了一锅饭吗?
于是,妈妈假装惊喜的样子,打开电饭锅的盖子,这下子,倒是真的让她大吃一惊,小丽呀,真是给她送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大米倒进了电饭锅里,连内锅都没有,幸亏没有插电,要不可就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