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二)国际社会应该形成六大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二)国际社会应该形成六大共

2022-01-20 16:23:52 作者:谢改成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二)国际社会应该形成六大共

  当前世界存在诸多突出矛盾,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首先成立有关成员国广泛参与的国际调查研究组,全面沟通交流后,提交研究结果,形成广泛共识,扫除各民族思想意识障碍。志同才能道合。志不同则难以与谋。当今世界矛盾原因,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任意作为。各国要摒弃固有的意识形态,形成以下共识——

  1、科学回答什么制度好?

  不要争执什么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好,或者集权专制好,或者民主制度好,关键要科学回答制度是否实现国家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是否能保证社会经济整体稳定、持续和谐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2、要科学回答未来国际秩序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的国际秩序发展道路和方向不是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也不是资本社会化的社会主义,而是朝着“鼓励人性需要又适度抑制人性过度膨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方向发展,简称“社会平衡主义”。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主体需要哪些条件?哪个国家民族或者区域民族具备融合主体的条件?

  我认为中华民族是占地球村人数最多的超大民族,具有文明源远流长,能融合、能包容的特质,完全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条件。如果中华民族被确立为融合主体,就以儒法兼容文化为引领,以兼济天下的担当,刚柔具备的个性,海纳百川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意志,以“通和平衡”的智慧,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保证和平有序地把各民族团结起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

  4、什么叫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融合什么?

  “融合”指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并进入另一种物体,或两种、两种以上的物体合在一起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融”在汉字中使用最早,义项很丰富,既指抽象事物混合,又指形象事物混合。在古代汉语中,“融”字身兼数职;在现代汉语中,随着表达的日益精密化,人们用“溶”和“熔”字,逐渐分担“融”的职务。具体区分:①凡表示使用高温的方法使固态的物体变成液态时,由“熔”字来表示,如“熔化金属”;②凡表示具体物质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分化溶解时,多用“溶”,如“糖与水溶为一体”;③凡表示自然界中的冰、雪、霜等因气温升高而变化成水时,多用“融”,如“残雪消融”;④凡表示和谐、调和、通达等比喻义、抽象义时,用“融”,如“关系融洽”“党和群众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民族融合”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谐、调和、通达,所以把“融合”作为抽象意义使用,是最贴切科学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文明融合,是全面的,多维的,持续深化的“融合”。主要包括:(1)思想文化融合。例如,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对人生追求的目标和人生意义判断基本一致;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友好交流、爱心救助等社会公德基本一致;各民族的性格、品质、习性、习惯相互欣赏、借鉴吸收。(2)制度融合。因各国的民族信仰、文化、宗教、历史等不同,而使执政理念和制度不同,但又有各自的制度特色和优势。每个国家要善于总结自身制度优劣,谦虚学习他国制度,不断完善本国体制,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去吸取各国制度精华,建立全球治理体系。(3)经济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根据全球地域、人口、资源、气候、交通、技术等实际,对科技、教育、医疗、产业、金融、销售等,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分工、跨国经营,有效联动。(4)科技融合。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全球共享。(5)军事互信,信息共享。各国军事要维护本国利益和全球公共安全,不能擅自对其他国家威胁或发动战争。对全球某区域、民族、国家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各国在共同体统一领导协调下提供资金、技术、军事、信息等支持。

  5、要科学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是“什么都同”?

  这是困扰世界政治家、专家学者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并不强求发展过程绝对一致,而是指不同民族发展理念基本相同,发展道路基本相近,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趋于一致。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民族的认知不同,发展现状不同,在发展过程中走的道路、发展时间、速度、效果也不一样,允许实事求是的“求同存异”。但是,一些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却有偏见:(1)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些国家分割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利益,是侵权掠夺。(2)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速度、效果应该一致。第一种认识,是既得利益者恐怕自己的利益被人分享的心态,是人性自私欲望过度膨胀的表现。第二种认识,是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等同起来,是不符合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幻想。

  由于人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不同,才引发世界各种矛盾产生。所以,在世界大变局中必须科学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是“什么都同”?

  6、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民主是什么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管理人类的组织载体。总书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其基本内涵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核心反映了全人类基本的价值追求,全面体现了人类民主自由的权利——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反过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启动需要科学的民主管理。什么是科学的民主管理?各国的回答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要弄清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准确定义民主的主体、民主的程序、民主的结果。民主中的主体是指全体人民,既包括普通民众,也包括国家各阶层的管理者和富豪。如果民主的主体只是普通民众,会导致无政府主义民主;如果民主的主体是国家管理者,属官僚民主;如果民主的主体是资本家,只能叫资本主义民主。民主的程序应该是全体人民参与各项事业管理、监督、评估、决定的全方位活动过程。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管理人类的组织载体,其内涵核心反映了全人类基本的价值追求,全面体现了人类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则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多维度地参与维护、监督、管理。如果说共同体是一艘远航的和平方舟,那么由舵手和水手把握方向,决定启航路线就是民主;如果和平方舟格仓内有食品和舞厅,那么鼓励和平衡舵手和水手去享用的权益规则就是民主。共同体与民主是方舟与水手的关系。没有方舟做载体,水手就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反之没有水手同舟共济,方舟就被搁浅海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