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过年了,正月里。放风筝慢慢成为一道风景线。正月初五,符老二相约家人朋友去放风筝。
车子在山路上盘旋而上。符老二不停的换二档和三档,车子慢慢的向山上前进。弯道比较多,但车道还是较宽,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米。只是怪这辆老爷车不怎么有力,买了近10年,是8座的,车上坐了有7人,也怪不得像老爷车。
半个小时左右,到达目的地。众人下车,近处有一个古时的哨楼建筑,全是用石头垒上去的,进去一看,却是一个厕所。当然,古时的人也是要上厕所的,只是现代人为什么要把厕所建设成这个模样,是仿古吗?
停车场中间部分铺了水泥地板,也就是通向哨楼的通道,约四米宽。两边则全是碎石子铺在上面,车开过时还“吱吱”地响。
众人沿着山路向上步行,一路上有蒲公英花盛情地开放着,一朵朵的,白白的,你一碰,就会呼得一下全部散开,飞走了。也许,它们就是等着你去碰它。因为,成熟的种子,你不碰,就不能飞走,也就难以繁衍生长了。
旁边还有松树、茶树以及一些灌木树。高的、矮的相互交错在一起。远处的群山,重重叠叠。高低倒是差不多,一排排,波浪式的、向着远方延伸,直至你看不到的天边。
人们把这一壮丽的美景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万马归朝。群山像战马一样,整整齐齐的从战场上得胜归来,跟主人去邀功。
行至山顶,好多人字形房子从林子中不断冒了出来,一看全都编上了号。原来是为了游客在这里住宿而用的,方便游客第二天早上看万马归朝的日出。
再往前,有声音传来。天上,出现了一个个风筝。有老鹰、有千足虫、有蜻蜓、有蝴蝶等各种形状的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着。
符老二的儿子买了一个中等价格的风筝过来。符老二一看是个三角形的怪物,还拖着一个长长的黑黄相间的尾巴。
符老二拿起风筝,让孩子放线。跑了几步,风来了。风筝随风向上窜了上去,符老二一边抖着线,一边让儿子不断放线。一会儿的功夫,风筝就飞向了天空。
手上有点拉力,符老二就放线。直至线团全部放完,这时,风筝已经变成了一个小点。儿子高兴地拉着线头笑着,跑着。
放眼望去,放风筝的人们还真多。有大人,有小孩,也有老年人。大家都把头望向天空,议论着你的风筝多高,我的风筝多漂亮。
也有放不上去的一些孩子和游客。他们只是拿着风筝看着别人天上的风筝叹息和羡慕。这时,走来了两个小女孩儿,看着符老二儿子的风筝羡慕地说:“小哥哥,让我们也来体会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吧。”
“好呢,你拿去体会一下吧。”儿子很热情,把风筝的线头给了两个女孩儿。还把她们的风筝拿来,试图放上天。但是努力了几次,都没有上天。仔细一研究,原来是她们的风筝较为廉价,质量不好,难以迎风而上。
但这两个女孩儿却也体会上了一把放风筝的乐趣。符老二的儿子也很高兴,不停地给她们讲解如何拉线,放线。如何把线放在耳边听天上的风声,如何把线贴在衣服上再用耳朵感觉天上风的怒吼或欢呼声。
符老二看着天上的风筝感慨万千,人又何尝不是天上的风筝,放得再高,飞得再远,也离不开生你养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