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经典观后感有感
《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由乔尔·科恩执导,丹泽尔·华盛顿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科里·霍金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一):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二):The Tragedy of Macbeth - Almeida Theatre
虽然没有在现场看的 “immersive”,却也能摆脱”位置视角”的束缚,跟随导演的镜头看到演员的面部特写,更加细致生动。以及,莎士比亚的对白,没字幕实在考验听力 哈哈哈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三):引导观众在梦幻中思考人生
莎翁的剧尽管故事各异,但似乎许多都围绕着人性欲望的恶性鼓胀,围绕人性恶的发展直至自我毁灭,许多都离不开人惩天罚之结果与命运。这部美版新片《麦克白的悲剧》应该属于绝对忠于原作的一类,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段增强了观众的视觉感受,渲染了气氛,更突出了主题。黑白与光影效果很好,与简约的布景相结合,营造出一场场梦幻。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生与死的经历更是一场梦。莎翁的剧就是引导观众在梦幻之中思考人生的哲理。这部电影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经典的光辉和力量总是令人振奋。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四):那颗心长在身上,却不是他的
幸甚至哉,这是语言最接近思想的一次,每句话都像诗歌那样优美。 权力的游戏,即便乌鸦为真,也只是诸神的闹剧而已,如果那是谣言,也能侵入恶人的心。 “因不义而起的事,必须用罪恶来巩固”,麦克白做到了,“用小事赢得信任,是为了在重要的事上背叛”,因此他将走向自毙。 命运无法抗拒,就算知道了结局,依然选择接受。就像这令人感慨的执行,不断被印证,却难以回头。 那些群飞的乌鸦,遮天蔽日,像心内的低语,像大脑的幻影,更像苦口的呻吟:“繁星啊,藏起你的火光,不要照亮我黑暗、强烈的欲望”。 眼前的宿命对手,仓皇拾起的王冠,那个人何其悲哀。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五):不是问题的问题
或许为了求新求变吧,这次拿起导筒的是不知道暂时还是已经分家的科恩兄弟的乔尔·科恩指导,演员则请到了超强实力派丹泽尔·华盛顿,以及导演的老婆,也就是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故事的先锋性实验作品,4:3的构图,黑白美学硬光摄影质感,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特立独行,去对撞流传经典的《麦克白》故事。
当然这带来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是,这部电影注定也是会成为在故事上没有新鲜感的配比,最终还会回到观众的选择上,如果你喜欢《麦克白》的故事,看他!如果你沉浸在摄影美学中,看他!反之亦然。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六):毁灭的欲望
改编自莎翁的影视剧不计其数,然而,这部电影只是把需要演绎的故事重新放在一个舞台上,基本上像一个舞台剧的演绎方法,不知道这个是否是太简单了。 麦克白的悲剧证明了一个人如果心中有欲望,而且是比他的行动和能力更高的欲望,这是件可怕的事情。还说明了家里要有一个贤内助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有一个充满着欲望和冲动的妻子,迟早也是会一个悲剧。[呲牙] 影片的艺术设计是超现实的,极简化的现代式,人物的服装都是重新改造设计的,也呈现出一种简约风格。 莎士比亚剧有着诗一般的戏剧化的语言,然而,两位主角念台词,就像日常的谈话,尤其是前半部,没有显示是那种高昂的戏剧化腔调。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七):恶的不是魔
恶魔其实不恶。
因为悲剧是人在归家途中意外拾获的、由魔故意丢弃的剧本碎片,由于人停下脚步、拾起研究并且投入演译的戏剧而已。演译恶的永远是人。
恶魔只是将剧本的零星碎片提供给人,用甜蜜去蛊惑人去演译恶,从而能够产生供给恶魔食用的腐躯和残肢。
恶魔最害怕的是人对剧本提出疑问,因为它们知道那代表人开始取回自己的力量,它们就无法如愿了。
行恶的永远是人,面对恶果的也是人,因此悲剧的主角也永远是人。
但,只要人开始去质疑,并且放下剧本,继续归家的脚步,悲剧就能悄然而止了!
致敬莎士比亚!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八):看似有价值实则平庸!
当代创作黑白影像在我看来,通常都是失败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过分明亮是数字黑白影像的大忌,我不知道这种黑白的视觉意义在哪,至少在这部作品里黑白影像的意义被这种为了黑白而黑白的创作减损,并没有承载黑白电影的艺术美感,这部作品证明,摄影有时候会成为影像的天敌。题材普通,表达有些特别但没太多新意,念台词式的表演让我无法容忍,戏剧性电影的精髓我觉得导演并没有把握到,并且在充分表达情节和人物时废话太多,戏剧电影不能如此创作,导演层面,我头一次如此质疑科恩兄弟这个金字招牌,为了节奏而忽视艺术的改编,在我看来毫无意义。我不喜欢这部作品! 影像60分 当代技术型的黑白影像和上个世纪艺术型的黑白影像在电影体验感、电影纯粹性和电影的艺术美感几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种泛滥的黑白创作,我是持绝对的否定态度。 剧本65分 导演65分 表演70分 科恩嫂并不是十分适合这个角色 创新0分 作品分52分 内容系数0.5 影史分26分 看似有价值实则平庸的作品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九):Sleep no more
又叒叕一版麦克白,感觉好莱坞+百老汇还有十个著名的老家伙排队等着演这个角色,而另外还有十个已经演过了…… 这一版倒是极其工整,很久不见科恩哥+科恩嫂这种稳定的作品输出。严格说这是一出戏剧并非电影,它尽量摒弃电影相关的技术,只剩下灯光、台词和表演,甚至连色彩都不要了。 看本片过程中不断的想起麦金农酒店里的《 Sleep no more》,麦克白夫人飞檐走壁,邓肯国王血溅当场,班珂与麦克白困兽犹斗,我还被小护士拉进小黑屋……每一个场景都仿佛仍然触手可及,是戏剧某个维度的极致。但那竟然是两年多以前了,于是又查了一下,现在居然门票涨到了800-900,侬怎么不去抢?! 用本片去冲奥斯卡,好比拿倚天剑去砍六大门派,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扫街头混混,把戏剧和文本的老祖宗都抬出来了,胜之不武嘛。 话说,今年难道是文本元年?《犬之力》《里卡多一家》再加滨口龙介全都洪尚秀+昆汀附体。只见若干戏精在银幕上叨逼叨,若干编剧拼命找小说改编剧本,若干导演把机器对准演员就啥事都不管了……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春节档前对冲一下
春节档开启的前一天,在家看了一部莎翁戏先对冲一下,本以为以丹泽尔•华盛顿这样一位黑人影帝和科恩嫂这样的美国影后来主演莎翁戏多多少少会有点不适,没想到观影体验依然小有震撼,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见仁见智的黑白画面,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批评某些独立电影人对于黑白影像的滥用,只为凸现一种质感,而无具体的艺术构思的支撑,但个人觉得这部《麦克白的悲剧》中的黑白画面与莎翁古典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很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构图,最后呈现出的整体审美价值相当不俗。
另一方面也是演员出色的表演,其实丹泽尔•华盛顿多年来在表演中的一些小动作在这部戏中依然会出现,但这不妨碍他用他的美式发音将莎翁的台词念得抑扬顿挫,仿佛神谕,而科恩嫂棱角分明的面容更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演绎得锋芒毕露,过目不忘,还有女巫的呈现更是邪异鬼魅,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略显遗憾的地方,也是很多莎翁戏的通病,就是电影主创们似乎都不敢对莎翁戏“动刀子”。个人有一个浅薄的认识,莎翁作品的魅力主要是其华丽的台词,并不是故事层面的设计,尤其《麦克白》这种本身留白就相对多一点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剧情上多一些自己的、更现代的设计。
这让我想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与后来的新《三国》相比,很多人以为央视版本的成功是对原著小说的照本宣科,没有自作聪明的蹩脚改编,但其实央视版中也有不少导演和编剧自己的原创桥段,戏剧效果都相当不错,比如大家最熟悉“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