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塔米·菲的眼睛》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塔米·菲的眼睛》经典影评有感

2022-02-24 08:55: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塔米·菲的眼睛》经典影评有感

  《塔米·菲的眼睛》是一部由迈克尔·肖沃特执导,杰西卡·查斯坦 / 安德鲁·加菲尔德 / 文森特·多诺费奥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一):上帝之子的野心

  劳模姐也太棒了吧!举双脚给她投影后票!

  其实是个平淡的故事,小老百姓敛财成为大富豪后因为犯罪被抓又重新变成小老百姓,但是敛财手段跟布道联系上就变得特别神秘,镜头前是多虔诚的教徒,镜头后就是多吸血的恶魔。这种以上帝名义干坏事的方法甚至连本金都不需要,只需要一句“God loves you”,就可以建度假村搞房地产。当上帝变成一种产业之后感觉整个世界的色调都暗了7度,原来靠贩卖信仰也能赚钱。PTL整个电视节目都很像邪教和传销,还有那种诈骗老人家的电视广告,想要给贝克夫妇一个大大的传教创新奖。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二):她就是那个信仰

  首先祝贺安德鲁加菲尔德今年高产不断…… 回归正题,一部电影看尽整个人生,这就是传记片的魅力所在。当然,形象生动仍然是创作的重要标准,不然光是克服通篇的呆板生硬就要耗费很多心神。 谁能想到福音帝国的诞生?又或者走向商人,走向政治?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怀着爱心的两人逐渐变了。 信仰下结识,信仰下成功,信仰下迷失,信仰下获救,信仰贯穿了这对夫妻的一生…… 深陷同性恋丑闻的吉姆,其权威不堪一击,情感裂缝下的塔米,嗑药成瘾差点丧命。某些时刻,他们的愉悦令人恍惚,某些时刻,他们的苦痛却也折射现实。 塔米的妈妈一直在正确的方向上,或者说保有纯粹的坚守,每当看到她那张像是带着笑意般慈爱的面孔,心中就分外温暖。不过最动人的还是那件衣服,珍藏之下耗尽了她所有的奢侈。 “直到尘埃落定才算结束”,对于一个世界崩塌的人来说,实现这句话需要付出莫大的艰辛,但是她做到了,这才是绝佳的高光时刻啊! 幼时晦涩的言语,暮年激昂的赞歌,无论开始结束,都是一笔传奇,都是最好的安排。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三):《塔米·菲的眼睛》口碑出炉 劳模姐加菲演技获赞

  在线观看: https://www.znlove.net/index.php/art/detail/id/9.html

  由“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安德鲁·加菲尔德主演的传记片《塔米·菲的眼睛》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后迎来首波口碑评价,烂番茄新鲜度72%(25评)、 Critic综合评分60/100(15评),中规中矩。

  好评认为,影片有动人之处,两位主角,尤其是“劳模姐”的表演可圈可点,撑起了整部电影。《综艺》影评人评价:“随着角色陷入了越来越艰难的境遇,查斯坦和加菲尔德也奉献着非常有趣、细致、层次分明的表演......影片有一些长,最后一幕可以编排得更出色。可两位演员自始至终都没有松懈。”Insider评价:“这部电影很有娱乐性,但观众入戏完全是靠查斯坦和加菲尔德的表演。”

  差评则犀利指出影片形式大于内容。《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看中表演炫技和花招的人也许会欣赏这部影片,欣赏那些化妆和数字制造出来的效果。但如果想找到一些新颖的观点,还是不要看这部影片了。”IndieWire评价:“无论如何,我们是站在塔米·菲这边的,但电影为了让塔米显得‘好看’总是选择呈现这个复杂故事中最糟糕的部分,为什么不让塔米·菲更真实一点呢?”

  《塔米·菲的眼睛》由《大病》导演迈克尔·肖沃特执导,根据同名纪录片改编,讲述在上世纪70年代,塔米·菲和吉姆·贝克依靠广播电视技术从贫寒中崛起,创建了当时世界最庞大的宗教广播电视网和主题公园,但随着各种绯闻的爆发,这对夫妻的婚姻生活也随之破裂,精心构建的商业帝国不复存在。影片将于本周五(9月17日)在北美公映。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四):《塔米·菲的眼睛》口碑出炉 劳模姐加菲演技获赞

  由“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安德鲁·加菲尔德主演的传记片《塔米·菲的眼睛》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后迎来首波口碑评价,烂番茄新鲜度72%(25评)、 Critic综合评分60/100(15评),中规中矩。

  影片来源: https://www.znlove.net

  好评认为,影片有动人之处,两位主角,尤其是“劳模姐”的表演可圈可点,撑起了整部电影。《综艺》影评人评价:“随着角色陷入了越来越艰难的境遇,查斯坦和加菲尔德也奉献着非常有趣、细致、层次分明的表演......影片有一些长,最后一幕可以编排得更出色。可两位演员自始至终都没有松懈。”Insider评价:“这部电影很有娱乐性,但观众入戏完全是靠查斯坦和加菲尔德的表演。”

  影片来源: https://www.znlove.net

  差评则犀利指出影片形式大于内容。《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看中表演炫技和花招的人也许会欣赏这部影片,欣赏那些化妆和数字制造出来的效果。但如果想找到一些新颖的观点,还是不要看这部影片了。”IndieWire评价:“无论如何,我们是站在塔米·菲这边的,但电影为了让塔米显得‘好看’总是选择呈现这个复杂故事中最糟糕的部分,为什么不让塔米·菲更真实一点呢?”

  影片来源: https://www.znlove.net

  《塔米·菲的眼睛》由《大病》导演迈克尔·肖沃特执导,根据同名纪录片改编,讲述在上世纪70年代,塔米·菲和吉姆·贝克依靠广播电视技术从贫寒中崛起,创建了当时世界最庞大的宗教广播电视网和主题公园,但随着各种绯闻的爆发,这对夫妻的婚姻生活也随之破裂,精心构建的商业帝国不复存在。影片将于本周五(9月17日)在北美公映。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五):她的虔诚,尽在眼底

  这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故事,夫妻以福音布道之名,行了违法苟且之事,最终一手建立起来的基督教帝国瞬间崩塌,一无所有。但电影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捕捉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女主人公塔米·菲的眼睛,似乎想以此让观众发现:在这个丑闻的背后,似乎还有一处闪光,即便无法抵消这已成事实的欺诈与谎言,但也值得获得上帝的宽恕。

  我们总说:“眼睛的心灵的窗口。”塔米·菲的眼睛便是最好的例证。这双眼睛是那么的纯粹,自始至终传递着女主人公最真实的情感与心绪。无论是孩童时,对母亲的不解,对上帝降临的激动;还是年轻时,对丈夫吉姆·贝克的一见钟情,对圣经的迷恋;又或是创业鼎盛时,对福音布道近乎疯狂的热诚,对丈夫近乎盲目的支持;即便丑闻东窗,晚年孤独没落时,我们依然能在她的眼睛中看见对世人的善意,对上帝的信仰,即便周围的人以此为滑稽的笑柄,她的眼睛依然纯粹如心,透澈见底。

  当然,除了纯粹,塔米·菲的眼睛还释放出太多的情愫。她的眼睛里,透着期待——渴望获得母亲的认同与支持;透着勇气——敢于打破常规,在固有的男人福音布道圈杀出血路;透着愧疚——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悔恨不已,甚至甘愿公开自己的不忠,以自我丑化求的丈夫所谓的原谅;透着胆怯——面对丈夫的丑闻、合作伙伴的背叛、同行大佬的落井下石,她真的手足无措;透着忏悔——重回离开10年的舞台,独自吟唱却依然打动了台下的观众起身共鸣,仿佛重新拾回了往日光彩......

  万千归一,其实这些不过都她最本真的自然流露——自始至终她都心怀虔诚,包括对上帝、对亲人、对世人、对自己。

  正如她并没有避讳和否认丑闻的事实,但绝不因此自甘堕落,即便只身一人,也努力重新爬起来,将这些视作人生道路的“后车镜”,继续前行。她内心相信自己的虔诚是纯粹的,不是污浊的,相信上帝是关注她的,与她同在的;相信自己的未来是依然有光的,可以为上帝的事业继续奉献的。

  看到这里,即便不信上帝,也多少会为塔米·菲心生一丝怜悯,希望如她所言,故事并未结束,有个好的结局。It’s not over till it’s over.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六):塔米·菲的眼睛:成功很难,成功之后不跌下来更难

  (The Eyes of Tammy Faye )(A-)出乎意料地很喜欢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劳模姐的表演真的很出色,通过化妆和造型完美诠释了这个女主角从20岁到50多岁每个阶段,让人感受到她的乐观坚强,并对她的遭遇给予同情。看完影片我都成为了这位女主角Tammy Faye 的粉丝。影片讲述了小透明变成大明星然后在事业顶端又跌下来失去一切的大起大落过程,还挺应景目前也盛行的cancel 文化。

  虽然杰西卡·查斯坦与安德鲁·加菲尔德出演的电视明星主持人Tammy Faye和Jimmy Baker夫妇是专门传播基督教的,影片也确实有很多关于信仰的内容,但本质上他们与那些成名后又被Cancel的明星并无二致。影片展示了他们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但在有钱之后放松了警惕,最终被小人、竞争者背后捅刀,推下神坛,名誉扫地的全过程。这样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不陌生,明星诞生和巨星陨落都像家常便饭。但即使这些人的故事都很相似,也有很多被拍成电影,可是人们似乎很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作为非名人的普通观众则是对这样的大起大落乐此不疲。

  看本片之前不是很了解这对夫妇的经历,但杰西卡·查斯坦与安德鲁·加菲尔德生动传神表演的确让人看出这对夫妇受人喜爱、有影响力的原因,他们对自己信仰的事不仅坚信不疑,也富有者极大的热情和感染力。

  之所以影片选择的是这对夫妇中妻子的视角(Tammy Faye)是因为她一手扶植了丈夫的事业,但也同时被她丈夫拖垮,更值得同情。她本身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的女性,在70年代保守的美国基 督 教 社群内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尊重,深受很多人喜爱,绝对是一个天生具有明星潜质的人。特别是,这个女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无论遭遇什么,一直保持着神采飞扬的乐观态度。如果不是因为家境和时代的局限,Tammy Faye是可以自己成名的,但可惜的是,她的命运与她丈夫始终绑在一起,即使最终失去一切不是她自己造成的,也只能眼睁睁接受现实。

  就像任何名人,总会有人对他们的成功眼红,被揭发和陷害是早晚的事。特别是作为基督教徒中的开放派,必然遭遇保守派的排挤,特别是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上。Tammy Faye的包容及Jimmy Baker被发现有同情恋倾向都成为他们最终被攻击的主要原因。

  不过抛开时代和宗教局限,其实要想在任何人身上找到瑕疵去陷害他们都是可能的。就算没有同性恋的问题,也有税务,婚姻忠诚度,政/治/ 立场等各种方面可以去“挖料”。就像现在微博上的舆论环境,人人都可能随时“乳化”。任何一个突然成名的人都会被翻过去的言论,一旦找出一点小事就立刻被cancel。

  正如我们见证的,要想在高峰上做一个完人并不容易,随时可能因各种原因被人推下去。这对夫妇的经历一方面让人看出名声带来的潜在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让人禁不住思考,在经历成功后,如何保持初心,对得起人们的爱戴和拥护,同时还要防止小人的陷害。成功很难,成功之后不跌下来更难。

  然而片中女主角Tammy Faye之所以到最后得到了我的尊重,是因为面对再多的批评和争议,甚至很多问题不是她造成的,她却依然可以挺起胸膛乐观地活着,坚持着自己的信仰。片中一个她抱着孩子硬挤入男士桌用餐的段落也很令人钦佩。在那个时代,妻子们都坐在另一桌,仿佛女人不被准许参与男人们的谈话。而她却不在乎这些,自己拉着椅子过来,把手中的孩子塞给丈夫,不仅跟其他男士平起平坐,也会不断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让她的声音被听到。而且不管她丈夫是不是同性恋,她作为基督徒,一直对同性恋抱有同情心,认为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和爱。

  已经44岁的杰西卡·查斯坦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完全没有局限性的一个演员。她出场时是20几岁天真的大学生,但在声音和脸型的改变后,完全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十分有说服力,而且每个年龄段都过度自然。加菲在整部电影里看起来变化不大,一直是娃娃脸。但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物原型本身也是如此。两位演员的演出绝对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撑起了整个故事,都值得在颁奖季入围表演类奖项。特别是劳模姐应该是影后热门。

  但本片最大的阻碍是,这对夫妇在公众中的口碑依然是有争议性的。不像某个被尊重的明星,依然有很多人并不喜欢他们,这可能也会影响到影片的口碑。不过这不乏是一次对cancel文化的重新审视,让人们看到无论有没有社交网络,无论是否真的被抓到把柄,这个被挑刺的过程都是随着名气而来不可避免的。

  PS 很喜欢影片的色调和时代感,还有那栋湖边的豪宅。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七):做作的女性:斯宾塞王妃、塔米菲的眼珠子 and 狗子的力量

  “每个丫头都有两幅面孔。

  一副留给自己,一副留给照相机。”(篡改自电影《斯宾塞 Spencer(2021)》)

  随着颁奖季的到来,一轮又一轮”优质“的表演开始充斥在大荧幕上。

  和很多随波逐流的影评人和媒体人一样,我也要开始蹭热点了。(虽然国内自称艺术家的人们对于奥斯卡没有多大兴趣......)

  今年的几位女主角都奉献了最做作的表演,也是最舒服的做作表演。(我就只说这三部鸭)

  有人说表演一定要自然,但是事实上在任何场合我们都喜欢看到“抓马”的日常表演。

  办公室一定要有甄嬛传!家庭一定要有阿修罗!

  真是因为这些“严重的表演痕迹”(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爱说的词汇)和“奇奇怪怪的动作行为”让我们这些普通的再不普通的大众有了“跳脱繁琐生活框架”的能力。

  就像玛格丽特·苏利文在《街角的商店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里在信里的所说的那样:

  ”我们每天的生活已经够糟心的啦!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妙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讨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日常生活上了”

  杰西卡·查斯坦演出了作为一名传教士的“艺术感”,将塔米·菲的日常生活表现为了一种“行为艺术”。

  这种跳脱现实的行为艺术,让一些人爱上了塔米·菲,也让一些热衷于“正常生活”的古板人士非常不悦。

  当浓妆艳抹的塔米·菲讨论女性、同性恋、艾滋病以及一些“非正常生活”的行为时,总有一股无形的枷锁试图让她停止自己的表演。

  通过装疯卖傻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这种古怪的行为赋予了塔米·菲勇气去对抗这些“正常的生活”。(感谢上帝,让我在2021年看到这部杰作。)

  但是这些事情,戴安娜王妃做不了。

  这个在崩溃边缘挣扎的女人,只会歪脖子、抿嘴唇,来表现自己的”不舒服“。

  说实话,那种困在豪华礼服、高压音乐和皇宫之中的日子,我没有体验过,我很难想象有些影评人是怎么感同身受的,可能是车马费收的多吧,和我这种贫困选手不一样。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表演恰如其分,在皇室阶层的”正常生活“之中,表现地十分不自在。

  和被上帝祝福的塔米菲不一样,斯宾赛从小就生在一个被拘束的环境当中,她被教育到”拘束“即是”正常“。

  然后她内心的、人性的、原初的自由本性,让她备受煎熬。

  是不是很好笑?

  最简单,最原始的东西,自由,居然是要通过争取,才能得到的。

  我们要忍住我们的本性,才能”正常的生活“,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最后是《犬之力 The Power of the Dog (2021)》,听说是十分的好看。(但是我看到了3分就睡着了)

  还听闻克斯汀·邓斯特的表演很出色,所以看了。

  想想也是震惊,这位在《夜访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94)》就有卓越表现的女演员居然没有获得过任何奥斯卡提名。

  一个在男人世界里过着“正常生活”,束手束脚的西部女性......

  电影不是很好看,也就不多说了。

  那个,最近有人私信和评论觉得我写文章很随便,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给我随便一下看看。

  《塔米·菲的眼睛》影评(八):有这许多或见或根本黑糊糊的认定压底

  今年

  你,见过红光么。红的,非常红,鲜血,是,这是红光后边,在他以后才想起来。有一天,你截了张图,是站中一位讲案的博主,他在说发生在座外国农场里的灭门案,是啊,几乎灭了门,俩个亲人,父亲、母亲,荣华富贵之后,凄惨不过来早了。是外人,是一个外人,他最终通过曾卖给男主人的一把猎枪,以前是爱好,最后却是导火索,引燃深渊,了解了他的富庶,让过去段时间,利用好这段时间,成功按他的想法,解决掉了俩人,曾经他的最大买主。这是一段三人共同渡过的时间,某些有意,一些无意,共同促成一桩血案,回天无术。或其先也有端倪,但是一个人知道时候,在身边有人的那人可能嗅到点什么时候,都是共同让之流过的时间。

  你在其中发现了一张好景,刚开始不久,大约1分53秒前后,画面被铺满,一望无垠、漫天希望,都默默无闻在片静草地。草细小,青而脆,风过来时太阳就过来,风走了太阳——大太阳,黄昏里,草尖蛮动,但你眼是先被远处太阳吸引,它从俩棵大树最高的那一个树顶,篓下来,托到树开始想分杈的基部。像启示,是召唤,微微的,但他到底一整个身量露出,你感到温暖。一会儿,就想到了点东西,阻碍了,你开始看,越来越把你引向远方的这缕子光,知道些你的底儿,其实不是开始,并不是一直温暖着的。

  这是你看见那一大片红光同一天晚上发生的事。他们都是光,源头在天,但下射高度不同,承高的接近天上的太阳,黄艳、圆满。落到你面前,他潲在你亲笔抄的木版画上的诗,你偷了懶,那天蘸墨一久,笔头渐干,你害怕接下去没影,未将纸板子平过来,就竖着后背晒着落日写下行歪扭的。都是低,越来越低,到最后你看不清那最后几字,他应当是:为什么你什么都会。是不是我越像白纸,你越想在上边写东西。但是实际上,越像这里断掉,纸字的弯勾勾拉长。从天到镜橱,比到那棵树又下降三千米。残阳如血,没劲了。

  你很惊叹这束光,瞳孔涨大,周围很静,你什么都听不到,你好像将要见到想见的人,你的身子开始松软。等看了会儿了,红阳变化,你才猛然后悔,該照下来。再等你拿过手机,异光浅更,你移开镜头印准红光,从照片里,回到眼前,告诉自己下次应信眼睛。你在第一眼记住感叹红光之时手底啪一声留住,镜头中是一种淡黄的光。黄光和红光之间走的时间,镜头给了你记忆。

  这是四点,你想留住。红光邈茫,有的地方安静,在你写的一个人的名字上,有的虽淡,但有硝烟,在张你几天以前调换过来的卡片,红光唯独在一个地方消失,钟表右边那个和下边镜橱中一样的内容硬纸脚。你说这是夏天,是停在夏天,倒退90天。一天是一年,很多年静静地找,你在那几年里从未见过的一个人名上,发现那些年的亲人。其实没有一点联系,以前的最亲的人永远不会认识后边这个人,但在红光里,在某些经常出现的片断中,他总是侧着脸,眼神有笑意,绵延着,你总听见他嘴说什么,但什么声音其实都没有。这个时候,你看到他的性别都是模糊的。和你最想念的那位亲人是一家人,简直是女性。

  每天5点以后,屋里温度在变化,有时明明闷燥,忽地你就感觉到处有风,你穿上后边围脚的棉拖,再感觉不到冷,这会儿就过去了。等六点半到七点之间,你坐着看视频,有时网卡,你歪歪头,窗户开着,很温暖,老觉着刚才就像梦,忽地就来,走掉。这就像一天前你看吊在干枫枝子上那串残珠珠,你本想我先上那屋拿个杯子再回来,所以你先记了记冬天2点以后的太阳,从珠珠身后照,篱着灰磨砂边镶金,金色富贵,你看着怀旧,有些年的窗子回来,高大落地,边框晒更多太阳,铺满屋的空气是甜的,你曾回过头,嗯,你回过头看在你左边身后人,她正在洗碗,在水盆,这年你觉得你再应该抻抻脖子,看那年这个2点以后的水盆子水面上有没有这种太阳光……

  你是仔细记过这种光,它不从中间穿过,只走两边,这样,稍微添风,踫铃驳金。中央直直坠下的细柱体水晶,透绿冷孤,周围热寂寂。

  你回到这屋,光滑了,像丝绸子褪身,最勾记忆的两个坠荷包,镂空晶体上黯淡,它下来,和在湖面匀匀的个洼涡,在圆柱底端倒琉璃上点了点就消失。

  今年

  你突然踫上家小店,是你想换把拖子。这个铺子什么都有,你进门一看,像回家。他其中有个顶小的指尖杯子,瓷的做成塘瓷。一圈紫水蓝箍,白面上封印毛泽东伟大侧像。你爱不释手拿起来问这是喝茶的?她说任你,喝酒、喝茶都行。另外你在这家店发现有3元眉笔,15元口红,3元炭素黑笔,手碟,鱼碗大小在绿水中央卧条嫩鱼,2元梦露发卡,还有好多等着你。

  你买了个10元斑马波纹棉线老拖把,她关心地劝你你过会儿再装吧。你买了个2元金飒飒奶油蝴蝶结梦露卡子,最后让她换了个小号塑胶袋,记住这个暂居地惟一谈话正常的好人。

  但在一天后,也可能是三天,好像是你喝茶,端着个热杯子捂手,那时阳光又慢吞吞晃晃地过来,你看见在你杯子和水泥地面间某个点,激了非常细小的粉尘,可能是肤皮,可能是刚才在厨房里飘流的土粒儿。然后你看见一条街上,夏天来了,漫天灰青,很热。

  那里也有成堆发卡。在你看到那个简易圈了个圈的黑卡子前,天慢慢想阴,慢慢地,但你的情绪更慢。你在从容地和一俩个老人,坐在面朝大街,车水马龙以外的一张椅子,谈过来说过去,眼老往最左边老人那个浅灰天底下乱糟糟的人流看。有时很长,短的时候往往你被她或她说到房子问题。她说,原来她一共有三套房子;她说她一直住在,喏!就那。你和她一齐转头,哦,那里,就在那里,高架桥上后边一栋矮旧楼,忽然一种声音就飘过来,你就不再往那边看。

  后来你和这个可亲声音一起,走在那座高架桥右首,貼边,在马路沿子上发现这个冷摊,你和这个声音都不说话,最后认定一个波浪型发卡,俩个浑圓的,然后一路和这个声音感叹怎么让你这么好,到最后踫上这么个宝摊。人并排走在桥下,一个声音说刚才那个老人,然后俩个声音看着天,谁也不再说。然后俩个声音得过五条马路。然后上十四楼那个租屋。

  那天很热,怎么个样热呢?你先让这个声音独自走下傍晚七月暑气,到那人头攒动地儿,摩肩接踵,挤上些别人汗水,自己的掉不到地先干再湿。你让你坐在一幢高楼前,32层,32屋,有时你张嘴,有时,你闭上眼还笑,耳边是念叨房子的老人,然后你感觉到热。热,无处不在,你,无处不在,你在街边椅子,热,在天上,在地上,你怕热,恨热,执意怨这个声音,怨恨时间,开始计算,是不是表有错误,就是走得慢。但是渐渐地,你在谈话间看看老人,就在她嘴边,发现那股风。你然后看到高楼,看到桥上走车,看到身边老人面容慈善,觉得她很喜欢你,她不讨厌你,觉得桥上车中人也很可爱,街上走的,骑车的,他们都没注意你,没介意你,而你还可以笑,你觉得这天就从这个时间开始一切变好。

  你有点不那么讨厌夏天,那个声音俩手提满菜,大汗淋漓往这走,你以为你脸上此时刻堆出的笑意这个声音应该很喜欢,但是声音看到后就恍惑地低了低头,你忽然自责,刚才盖了的自信的楼塌平,你非常厌恶自己,然后和声音挨着街边离开老人,就你多回头看了看,但是那老人也并未不高兴,你很理解这个声音,并低头走路。

  九年前

  这个声音,对房子特别注意过,但这声音注意房子时你没有心啊。

  声音,一种非常亲切,非常仁慈,世间再不会有第二个的这种声音,留恋,感伤,知道是告别一样,对你,站在一个海滨小城的高楼前,说这怎么不行呢。现在你还可以看到那座,是黑,阴影幢幢,可要不是你刚写完发卡插曲你根本就忘掉。

  那楼很高,逼视你,声音一米六二,你一米七二,它有一百米。声音几乎用了俩种仰望,但在最后,那段抬头的距离越来越低,到最后定格在最高的锐角,就不往下落,嘴边噘起来了,你视而不见,这是这个声音唯一一次说下边这样恨的话,你记住核心了,但具体都模模糊糊的。你深深自责,谁都知道这次又败于你。你真想不起来么,不是。能一字一字写下来声音说的什么,还是你是为的什么不在这逐字写下!?

  我需要点空间,只要一点儿了,这个声音走远了,不再回来。我仍需要这种空间,放点东西,备着以后再想这段有凉风的马上天黑前的昏暗,再可以回忆回忆。

  你就这么狠心……

  今年

  你坐上车时雪开始下大。你意识到雪花纷纷扬扬的时候,这辆车的轮胎正发出一种粗粝的声音,然后你就看到在你左方那一整片白的树。像气嗓管堵着忽然给的杂物,不得不喘气,于是你这边这个轮子含混着就过去,你脚下刚压一陀重盐堆,是堆,小山起伏。但你试不到波浪,你瞪着远处,雪盖树,滃滃杂杂,轮子掀起雪沙,掺进高杨和矮石楠,这都未打断你,你呆着看绿,说,妈……我又受骗了。灰色的绿以后是艳黄的光杆,直直棱棱,一直到三个街区,都是。

  十二年前

  雪真大。

  清晨五点,你在那个声音背后紧追。声音4点刚过就和你在间临海小屋睁开眼,你就不看绿厚帘后一段很长的丹麦小路,几幢红顶白屋,一尾弯坡,车厢子拐弯停下,压雪慢走,屋后海,太阳过来金灿灿,道边树,雪夜、迷幻、痕迹。

  到雪天里来,你想那个屋,你又感觉到冷,从心、从胃、从腿,荡一股气回去,窜。昨天已洗澡,但是什么都还在原处,怎么来怎么走,你和声音,一个欺骗,一个认理,但都归顺仁慈。你有时经常咂磨到点,是好,是更坏,有最终绕一圈原来起根设置好但只过程狭隘,结局仍是好,有这许多或见或根本黑糊糊的认定压底,你不是诚心但还是被騙,先騙声音其实最后你受大騙。

  但你一直仰望。

  漫无边际,从哪个方向坠下来的,你看准黑蓝天一点,扑闪扑闪就推到右,然后你眼花认为四面八方都是这点,肺里进去鲜泠泠气,那个声音在高坡底又急,雪天里招手都没音儿,你抬着头听催不早了别看了。漫天大雪,朝你一人奔,这大坡实在是大,你下一腿先幌,搡得筋冷。

  白的,迷的,周围很静,大家都在睡,人间童话,这么近,没出省就见。

  四年前

  你看了部法国电影,想到这场大雪。

  名字现在浑了,讲的一对夫妻,是搞心理学,都很和睦,不久必分。男人先死,死的当晚纷飞大雪降下,女人疯着开门观看,雪够了回到2楼,男人活过来,后来她又经过一段原来的时间,然后男人再次死亡,天又下雪,女人上楼,男人又活过来,后来到第四次死亡,雪仍在大下,2楼一具尸体等着她。

  每当雪开始下,你听到一个声音,心慌前奏,模模棱棱,嘣不底儿砸上来,你先感觉到是这么样,你认为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导演让你看天,深宝蓝,由一个中心点飘下碎长雪,剥了张薄洋葱皮子,呯了五六个圓点,黑寂的天干净了,轰——细小的雪霰,弥漫住天,音符开始撒欢儿,呯至边缘没了,维持慢的心跳,天上未消停啊,越密,越浓,直了,散了,卷了,琴音集聚了,摞叠挨肩,一个手压上上个脚,俩个压死到地面,前一个不见,留些尸首,悲凉着就被覆盖。

  原来这是讖。

  从这一天,你接受一种感觉,非常艰难,但很寂寥,不是后悔,不是出梦。时间、人间都是为宜,最后的不论好否。你在一天中近山窗最盛太阳照里看那场大雪。他不是浪漫,是死兆。

  你闭上眼回忆,没有差别,下在山东最东海,下在法国乡村。但是你愿当小孩,小的孩子,既不哭也不怎么要求。

  有一个小孩子,看着雪笑,拖死声音。

  九年前

  九年后

  你有时记起一个人物,女的,淡长发,细眼,很白。

  那天,你和这位声音走到她那可能是下午,冬天的太阳,等被她送出门还有。她在屋外,有棵满枯叶的大树,你俩走到底下,天很冷,你就没再回头,可听见一个颤声音:那……你们接下去,上哪……有,就是……有什么目标么。

  声音越来越弱。

  你后来很多年想她,非常感谢她,泪马上逼到眼底。她还是轻轻站着,到门不五步。你看见这么多年过了,她特别关心地问,说那字之前的模样,你当年没看见的。她眉头中央一锁,下巴微掇了下,换上一种远望,似乎是靠这位声音近点。

  她早看出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