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于下结论
不急于下结论
文/赵元波
初二上物理课学习压强一章时,老师问了我们一个最平常的问题:麻雀走路时几只脚落地?
要知道,在农村,麻雀是一种最常见的鸟儿了,就生活在人的周围,经常停留在树上叽叽喳喳,一到秋收晒谷子,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晒场上偷谷子吃,有些时候,也会在围墙上走上几步。
那么,麻雀在地上走的时候,究竟是几只脚落地呢?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说是一只脚落地,就像人走路一样;而有的同学说,是一只脚落地。
究竟孰是孰非,老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我们回家好好观察,下个星期上课时再告诉他。并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才会导致越是熟悉的东西反倒成了陌生的了。
那一刻,说得我们都低下了头,作为农村学生,确实不应该呀!都怪我们平时不注意,才会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
那个星期一回家,同学们一点都不敢大意,仔细观察起麻雀走路的情况来,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麻雀走路时,是跳着走的,自然就是两只脚落地。
老师听了,一脸严肃地对我们说:很多事情,一定要仔细观察,看了再说,不能想当然,贸然就下结论,那会得出违背事实的错误结论。
我想:也许,那就是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让我们观察了再回答他的初衷。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