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经典观后感1000字
《罪人》是一部由安东尼·福奎阿执导,杰克·吉伦哈尔 / 伊桑·霍克 / 丽莉·吉欧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人》观后感(一):小吉永远都有惊喜
《罪人》。6分。杰克·吉伦哈尔主演。 小吉永远可以给观众惊喜,这是他的强项,每一部都有深刻印象,我最难忘的是《囚徒》。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新意的电影,导演在90分钟内想表达很大的野心——几乎一人完成全部表演、911接线员、弱女子的求救、小孩的恐惧、犯罪男性的表象、剧情反转、家庭悲剧、警察涉嫌过失杀人。 小吉刻画得淋漓尽致,看得我也很难受,不停地暗示90分钟很快结束。 小吉似乎很少接大片,大部分都是低成本电影,但都给了极高的演技水准。比如另一部我十分喜爱的《夜行者》。
《罪人》观后感(二):编剧应该封神了(有剧透)
说实话 前半段没看懂的时候觉得 “就这”,开始反转了之后犹如醍醐灌顶,电影结束还回味了很久。
首先,电影的背景是美国警察击杀了19岁黑人小哥。这部分是很隐晦的部分,全局都没有直接提到,给的提示都是隐喻,但是懂得都懂。一边是击杀了黑人(或许是故意,或许是误杀),一边是拯救一个精神分裂误伤自己孩子的白人母亲。两个故事用一个对丈夫的误会或者偏见串联起来。
男主接到了一个女人的电话,自己结合犯罪记录带入了女人被丈夫家暴和绑架的剧情,这是串联起整部剧的一个误会。这个误会导致男主自作主张的拯救计划。眼看计划就要成功,女人打了丈夫然后逃脱,男主才发现女人的丈夫其实才是那个想要拯救女人的人。就像男主以为自己击杀的是罪犯,伸张正义,但是最后发现因为自己的偏见杀死了一个无辜的人。
电影的转折点在男主跟女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求着女人不要跳下去,跟女人说还有很多人爱着她需要她。这里的女人也可以带入被男主杀死的黑人。在这通电话之前,男主跟自己的搭档商量好了要在法庭上做伪证,不承认自己误杀。但是这一刻男主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也就是为什么放下电话之后就给搭档打了电话,让他说出实话。
这部剧里面用了几个很典型的角色,一个精神病人,一个警察,一个ex-con,两个父亲,还有一个黑人。通过几个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讲述了一个社会问题。说实话,用一个故事去讲述社会偏见以及偏见的后果很难,所以电影有的地方逻辑不是很清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给五星。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敢讲故事的电影人。
《罪人》观后感(三):罪人|谢霆锋最应该看的电影
故事的开始,是一场野火。
这个不仅吸引了大部分的资源,也让杰克吉伦哈尔的哮喘越发的严重。
但凡在这种时刻,也是罪恶滋生的绝佳环境。
杰克吉伦哈尔在故事的开始,也算是杠精一个。
看杰克吉伦哈尔的做派,就知道是个有故事的人。
把这样一个人,安排在“接线员”的岗位上,本人大概有相当的怨气的,一言不合,就把打电话的给怼个半死。
不过,越是这样的警察,就感觉越有“魅力”。
杰克在工作之余,接到了记者的电话,隐隐约约感觉到,杰克的“流放”可不是那么的简单。
也别说,老外的工作制度还是相当严格的,杰克也就是接了个电话,就立马被上司给点名了。
不过,杰克的个性还在,点名归点名,该打电话还得打。
作为一个“接线员”,普通的口头禅还是必须有的。
这字幕组的翻译,给跪了。
扯完了闲话,故事很快进入了正题。
杰克借到了一个电话,凭着警察的“直觉”,杰克有理由相信电话那头的妻子被丈夫劫持。
作为一个符合大部分“警察侧写”的警察,杰克的正义感原地起爆。
这其中,包括和同事开干,用自己的人脉“寻找线索”,甚至在电话里头“指导”同僚在适当的时候“打破”一下规则。
这个时候,就牵扯出杰克身上的“事儿”了。
关于“打破规则”,你自己捅的娄子没点数吗?还指导别人?
还是先说故事吧。
电话那头的妻子一直被劫持,而丈夫通过背景调查,有过前科。女儿和儿子独自在家(这在老美,大概已经触犯法律了吧)。
杰克通过各种努力,发现儿子已经浑身是血。
这丈夫的“变态”基本是没跑了。
杰克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成功把所有人都带偏了。
可惜,事实的真相,往往不是想象的那样。
现如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都不见得是所有真相,更何况杰克只是凭一通电话?
只是,故事里头又透着那么一股子绝望。
这对在底层挣扎的夫妻,多方求助无门,这又是谁的锅呢?
最后的杰克,希望通过电话拯救一个人。
在“拯救”的过程中,杰克自己捅的娄子也浮出水面。
这一段,真的建议谢霆锋好好看看。
同样是“处罚”,人杰克也想好了串供,但到最后,还是没过得去自己的良知。
可谢霆锋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和甄子丹大打出手。
整个故事,基本是杰克吉伦哈尔一个人的表演。
演技这回事儿,根本不是杰克吉伦哈尔需要担心的事儿。
故事其实照射了很多现实问题,而且直击痛点。
但故事的侧重点还是放在了自我的回归上头。
一个受过伤的人,救了受伤的人。
这具有莫大讽刺意味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新鲜。
越被苦痛折磨的人,越容易发现“真善美”,而越是生活优渥的人,越容易发现“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