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是范围内,改变是彻头彻尾
事业 财运 子女 母亲节
客人咨询到最后说今天是母亲节,她母亲操劳了大半辈子拉扯大八个小孩太不容易了,她希望未来的日子好好赚钱给妈妈提供更好的生活,让母亲安享晚年,至于父亲,没办法他缺席了她的成长过程,对家庭不负责嫌弃她是女儿身,结果显而易见,她对父亲没什么感情。
养育小孩虽然艰辛,但是一个高价值且有效的投资,特别是年老的时候,别人听不到你的诉求只有子女才会为你出头为你尽孝关心你。
前阵子上海养老院把活人拉去火化的事一下窜上了热搜,这让我想起香港也有过一个纪录片,记者去香港某老人院体验生活,发现没有子女的老人经常会被欺负,一直被用约束带绑在椅子上,生活很不幸福。
倒也不是说每个孩子都是孝子,真是大孝子一般也不会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住了。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对老人时时照料。
但子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震慑。
尤其是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子女,如果老人受欺负了,子女会去找护工麻烦,于是护工就不敢太怠慢老人。说到底,在我们行将就木快要入土的时候,养老院和护工不是为了老人负责,而是为了老人的孩子负责。
养儿能不能防老谁都说不准,但养子女总是能防止别人吃绝户的。血是不是浓于水不重要,只要大多数人觉得“血浓于水”,血缘关系始终是我们生活里最近的关系之一。
而且话又说回来,除去新闻里那些超级大孝子和极端不孝的败类,其实看看身边,大部分人对自己父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比如我爷爷奶奶有六个孩子,之前他们生病时候我六家人轮流照顾老人。一家有事要忙的时候其他几家很快会派人顶上,所以爷爷奶奶生前过得很快乐。
虽然我们都说年轻时要用力搞钱,只要搞到了钱就会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但其实大部分人想尽了办法也搞不到钱,而且一个有钱的孤寡老人在别人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羊。
所以孩子存在的意义在于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这是一个让你不至于成为别人关注链条最底层的保障,有孩子不一定能让你的晚年生活过得好,但至少能让你活得不算太差。
自古都是对母亲情深,不得不承认母亲确实付出更多,特别是现在的女性不但要带孩子做家务还要想办法赚钱养家,女人约等于一个全能的符号。
老一辈的女人更是超人般存在,而且是被逼出来的超人,我妈说让我工作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帮我带孩子,让我无后顾之忧。
虽然亲妈带孩子一样累,但是不得不老妈带娃确实是专业且香喷喷,她学习了小儿推拿,有空时候自学中医,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要么就是念经礼佛,生活简单而充实。关键是对小孩很有耐心,不像我,年轻人总是毛毛躁躁的。
算命遇见的客人也不少,基本上好多人抱着很乐观的想法,命由己造,自强不息,一切都是自己能改变的。
我很欣赏这样的态度,但是反过来我想问,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心态而别人没有?这个心态是哪儿来的?
这就涉及到命理的根本因素了。
八字里,父亲那一家族系的人,母亲那一家族系的人,是注定的。这是既定事实,不由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由父亲正偏财来进行推导,正偏印是祖父,食伤是祖母,正偏印克的食伤也可以是祖父的父亲。循环往复,一家人几代的十神都可以推导出来。
而决定这些人物在八字里起正面还是负面作用的,是注定的时间单位。说白了,就是你出生那一刹那就形成了年月日时的结构序列,这是既定事实,也无法改变。
八字由唐朝李虚中开始成型,到清代彻底定型。不过千年。但是这千年来,大量学者来回推导,八字在街头巷尾,是最普及,数据最完善的一种命理推导手段。
吸引力法则确实存在,但是吸引力也是注定好的框架。
不存在我想啥,啥就会按我意志转移的事。毛主席年纪轻轻就写出了《心之力》,气吞山河的不是他的文化,文化高的人比比皆是,领袖型的姿态是他的格局。而这个格局,真的不好意思,每个人都不同,改变不了,模仿不成。
有的人天天给自己打鸡血,模仿马云的演讲,创业来创业去的。我反问,马云想过模仿李嘉诚么?问题就是这么简单,马云从来只想做自己,所以他是马云。而天天想成为马云的,注定只是模仿。
了凡四训是本好书,可惜许多人误解了格局的含义。袁了凡通过行善,升官了,寿长了。但是,袁了凡本身就是世家,不是庶民。袁了凡本身就是官员,即便从局级到厅级到副部级,这个范围也只是余额宝利息从年化百分之四,涨到百分之七八,最多了涨到百分之十。
而历史不会让袁了凡成为张居正,王安石这样的人,也不会让他努力成为朱元璋,康熙这样的人。因果大网复杂而浩瀚,每一环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家族序列和历史机遇。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话糙理不糙。
所以命不能改了么?能够改善,无法改变。
改善是范围内,改变是彻头彻尾。
有的人天天嚷嚷要改变自我,可是这些人连自我都没彻底认识,只是抱着朦胧而美好的愿望去瞎闯。年轻人最喜欢想改变世界,等人到中年许多人就明白了,有的人是天时地利人和,有的人只是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