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12 00:0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是一本由[英]克莱夫·欧文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读后感(一):应如晦暗中斑斓:伊丽莎白二世及其他

  由于爱德华八世逊位,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顺位继承王位,作为长女的伊丽莎白二世自然要成为王伟继承人。温莎家族历史中调整王位继承人的渊源之深,对年轻的伊丽莎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伊丽莎白二世更是英联邦最初的年轻领袖,她也从未真正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伊丽莎白二世的统治完全可以被载入史册,这也打破了众多王室纪录,她的统治时间跨度几乎超过了之前所有人,她不仅是所有在世的君主制国家中最长寿的一位君主,还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主要讲述了君主制的艰辛发展历程、王室成员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贵族王室在各时代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困扰,其中很大程度上揭露了王室人物的私生活和绯闻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二十世纪前几十年王室的家庭私生活绝不允许公之于众,爱德华王子对法西斯主义的幻想、战争的爆发和政治关系和急缓、王室之间的政治问题与婚约联姻、王权背后的权谋之争……足以让报纸产生轩然大波。

  1931年所制定的威斯敏斯特宪章规定,大英帝国下的每个独立国家都有权独立立法,无须经过英国议会的批准。君主正式成为每个自治领的君主——加拿大国王、新西兰国王,等等——于是有了“可分割的”王冠这一说法。在政治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元首基本上是礼仪性的,女王会被迫扮演一个与之前许多英国君主都避之若浼的角色,比如为了加入欧洲市场而向法国示好。在英联邦53个成员国中,她作为英联邦的元首,但没有正式的职位。像印度、加纳或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曾经为了摆脱英帝国及王权的束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这些国家也享受着英联邦成员国带来的好处,但除了承认伊丽莎白二世是英联邦名义上的首脑之外,实际上对伊丽莎白二世没有履行任何义务。除英国外,还有15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也仍旧选择保留她作为君主的独立国家。

  在日常生活中,据说女王是不能动情的,这并不是说她有心理障碍,也并不是她的缺陷所在。如果所发生的一切都缺乏理性,而女王本身认为就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而言,自己就应该保持冷冰冰的理性。女王本身的婚姻也充满了隐忍和无奈。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制度而存在,而制度就需要规则和规范。英国国旗从未在白金汉宫飘扬过,而那光秃秃的旗杆也体现了人们对规则制度遵守之严格。

  对于《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中屡次提到的电视剧《王冠》,当电视剧推进到女王中年时代时,也似乎暗示了事实,因为女王除了做一个有效而且枯燥的女王之外,通过训教一大家族的孩子以巩固某种家庭地位,也实在无事可做,但不能否认的是,伊丽莎白二世是团结英国人民,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和协调各党派的杰出的政治领袖。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读后感(二):本无意做女王,为什么至今70余年却不愿退位

  1952年仅26的姑娘被认命为53个英联盟的君的主,从此便开始她长期待机的一生,她就是英国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 大部分人印象中女王一直以高贵、优雅的形象示众,神秘而又神圣。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此书基于60年事实为根据做出客观讲述,展示给读者女王生活中最立体的一面。 此书作者克莱夫.欧文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总编辑,著名英国皇室纪录片《玛格丽特》(女王的妹妹)的主要撰稿人。 正是如此,此书关于玛格丽特(女王妹妹)所占篇幅较多。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从女王政务难题、家庭矛盾,以及皇室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三个方面,讲述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统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

  1.政务难题,力勉狂澜王室危机 伊丽莎白在继位之初,君主几乎已无实权,女王例行公事的演讲基本上照本宣读,因此,女王在民众中便留下不拘言笑、缺乏亲和力的印象。 王室贵族的神秘、刻板、保守、着装奇特,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科技时代尤其显得格格不入。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民众要求取消供养王室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时,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第十七个年头,一向厌恶对外在展示私生活的女王,为了挽救王室的颜面,配合BBC跟拍一年的生活记录片,女王展示兢兢业业处理国事、极度的自律,生活中平易近人一面,为王室重新赢得民众的尊重和爱戴。 最终,取消供养王室呼声渐渐消失,换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2.家庭矛盾,相爱的人最终会成就对方 关于爱人菲利普亲王,他是女王最大的支持来源,是她的密友,也是她最依赖的人。 但是,再相爱的人之中,因地位悬殊,也会存在间隙,菲利普曾挑战君主立宪的机制“改变后代姓氏”失败后,曾一度失控,开始针对女王,并将这场怒火燃烧10年之久,这些委屈与女王初为人君的挑战相比,女王私下独自承受。 相爱的人有时会相杀,但智慧的人总会成就对方。 女王为弥补菲利普的遗憾,竭尽所能为他在政治生涯寻求大展身手的舞台,使其一生留下为人称赞的政绩。 菲利普陪伴女王携手相扶的74年里,走访了世界各地,赞助过800多家慈善机构,为王室塑造良好的形象,造就女王一生的传奇。 女王的一生极其看中“忠诚”于国家、于家庭,这也是为什么她迟迟不愿承认“儿子与情人卡米拉”关系的原因。

  回顾女王一生,18岁参军,24岁替父亲远走访问,学习处理国事,26岁强忍失父之痛,肩负一国之重。 女王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12位首相,以其大智慧平衡无数政党之争,她的一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奉献了国家和维护着王室的体面上,错过了做为母亲对孩子应有的陪伴和教育。

  写在最后,在荣耀和流言重重迷雾中,女王以永恒不变的镇定、智慧领导她的英联邦国家走过战乱和动乱,带领英国皇室走过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 关于伊丽莎白“为什么做女王到生命最后一刻”,也许是因这“皇冠之重”,她不愿过早的看到子孙过早地在焦虑和压力中渡过此生;或许她还未为寻得“合适人选”;也或许 ....... 读过此书后,也许每个人都能从女王生活过往中找到不同的答案。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读后感(三):把星星拉到我们面前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 伊丽莎白二世是世界上最久的在位君王,在一个民主的时代里,担任一个古老制度的领袖,哪怕是象征意义上的领袖,女王也自带一份神秘的光芒,在光芒中,人们一般意识中的她就是几张精修过的新闻图片和一段段无懈可击的光影。

  可是女王陛下毕竟是人,她总有属于人的七情六欲,面对着大众的时候她是太阳,在大众目光不到的地方,她还要日常的生活。著名学者杨雨在《李清照传》中说:“经典确立之后,便主要以某一维度的伟岸和光彩来供人仰慕与怀想。”把这句话里面的“经典”一词改为“王位”,就是日常认知中的女王了。王位离我们有多遥远呢?我的输入法在不经意间给了我一个答案,当我打出这两个字的拼音的时候,以王维为首的9个常见的人名跳了出来,接着的是“妄为”、“枉为”,然后才轮到了“王位”一词,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普通人与王位之间的距离吧。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遥远的星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闪烁着光芒。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的作者克莱夫.欧文,却不愿意让女王永远这么遥远,他以一个职业记者的老辣,把自己的目光聚焦这个特殊的描写对象,以求以一种公平公正清楚客观的态度,去描写一份有关女王的真实,这个真实就是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说的最后一句话:“王室家庭中的种种冲突、君主制的艰苦历程,以及漫天新闻背后隐藏的真实故事。”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作者为我们总结的本书中心思想,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写作野心,女王只不过是一个引子,是一个贯穿全书的线索,作者想写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

  在这样的一种写作目的之下,作者可以说是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千方百计地收集资料,因为写作对象的特殊,作者所遇到的收集资料的难题也和平常记者生涯不太一样,最难的不是有没有资料,而是有没有自己想要的资料,受访人是否愿意提供资料,资料是否完整……在书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作者为收集资料而作出的努力,比如在收集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资料的时候,作者和他的采访小组经常甚至来不及迂回打开话题,对方就连门带窗一起关上,采访小组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就是“除了菲利普亲王的事,我都可以说。”作者在本书的致敬页上,也把本书送给了自己的太太,称她为本书的写作做了大量的研究,所以我们说这本书写来并不容易,作者是经过披荆斩棘,然后才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王室。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

  伊丽莎白女王从继位之初的青涩局促到经过历练之后的游刃有余,她从大家口中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儿成长成为最成熟的国家代言人;

  菲利普亲王与女王之间的私下里的怒火和表面上的平和,带有政治目的的婚姻和爱情到底不能纯粹,纵使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 王室成员们此起彼伏的丑闻和麻烦,并不是这一届的王室成员最不懂事,而是比起前人,他们有了一种过其他类型生活的可能,他们在尝试之中碰到头破血流…… 丘吉尔和女王王室的关系,这个铁腕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图片支撑,感觉如果再加上图片效果会更好。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读后感(四):她贵为女王,却仍要背负生活带来苦痛,砥砺前行---伊丽莎白女王传奇人生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女王,在位70余年。

  从女王偶然性成为“女王”,到如今过了整整70余载,她历经了历史变革、社会动荡。

  在展示人前风光无限的王室生活背后,女王家庭生活,相较于平常人的生活来说,经历了太多太多,太多的不易。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夫.欧文,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总编辑,纽约《新闻日报》总编辑。他在书中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发生在女王身上的故事,她又是如何处理的,客观反映女王不平凡的一生。

  今天,我们想说说,她与菲利普亲王婚姻背后的故事。

  伊丽莎白叔叔爱德华八世逊位,王冠出乎意料地落到了伊丽莎白父亲乔治六世的头上,而乔治六世只有两个女儿,长女便是伊丽莎白,那么等乔治六世离世后,伊丽莎白与父亲同样命运,王冠被“偶然”落在自己头上。

  虽然偶然成为女王,可坐稳这个位置并不容易,并且暗流汹涌,女王家庭生活甚至笼罩上了十年阴影。

  伊丽莎白的丈夫菲利普是希腊国王之后,父亲是希腊安德鲁王子,母亲是希腊爱丽丝公主,本人长得英俊潇洒,帅哥一枚。

  可这个看世家庭显赫的“高富帅”,由于家族经历宫廷政变,所有家庭成员均四处流亡。

  这里要说一个人物。他是伊丽莎白的表叔蒙巴顿公爵,有想成为英国君主的野心,可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是没有机会成为国王的。

  于是他便将目光对准了还是9岁孩子的希腊王子菲利普,他认为菲利普有较好的潜质,可以成为未来的英国亲王。于是,他对菲利普精心培养,送他去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

  菲利普也不失所望,长大后成为一名令蒙巴顿引以为傲的海军,是一名优秀的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学员,并且性格成熟、干练,是学员里的佼佼者。

  对于蒙巴顿的悉心培养,菲利普感念其深。而面对优秀的菲利普,蒙巴顿正伺机而动,找寻机会。

  有一次,还是英国国王的乔治六世携两个女儿去参观学院时,蒙巴顿特意安排菲利普与伊丽莎白一家共进午餐,菲利普的英俊外表、幽默谈吐、丰富学识、深谙世事,恰到好处地吸引着情窦初开、不谙世事的伊丽莎白,两人没有悬念地走到了一起,菲利普抱得高富美而归,两人成婚了。

  1952年2月底,乔治六世去世不久,蒙巴顿就兴风作浪,认为老国王已经去世,不能再沿用温莎这个姓了,而既然伊丽莎白与菲利普成婚,就应该沿用蒙巴顿这个姓。

  菲利普鉴于感念自己与蒙巴顿的教养之恩,也强烈要求伊丽莎白能沿用蒙巴顿姓。

  说起姓氏,在1917年,蒙巴顿这个姓是用于给丹麦、德国和希腊王室混血一个合法身份,而临时编造出来的。当时因为英国与德国正在开战,还是英国国王的伊丽莎白爷爷乔治五世为表与德国断绝一切关系的决心,就下令使用温莎姓。

  所以,无论遵从祖训,还是背后王权利益之争,身为女王的伊丽莎白是不可能让丈夫沿用蒙巴顿姓氏的。

  改变姓氏的计划遭到伊丽莎白拒绝,菲利普男人的尊严受到挑战,他抱怨伊丽莎白:我是这个国家唯一不允许把自己的姓氏传给孩子的人。他变得易怒,甚至情绪失控,而这种王权之争持续了十年之久。

  在这其中,伊丽莎白一边面对心爱的丈夫,一面面对不能妥协的王权利益,伊丽莎白只能默默隐忍去平息丈夫怒火,可喜的是,作者记载,王宫里,还是依旧能够听见夫妻俩彼此的笑声。

  伊丽莎白非常不易。

  作为国王,她需要维持王权,保护王室利益;而作为女人,心爱丈夫菲利普的妻子,她需要保护丈夫的自尊,所以作为有着双重身份的女人,她需要付出别人双倍的努力,去平衡各方关系。

  伊丽莎白与丈夫菲利普的婚姻维持了74年之久,直至菲利普前年去世。在送别丈夫的葬礼上,伊丽莎白坐在一个角落里,暗自神伤。

  通过女王的生活可以看出,哪怕贵为女王,无论展示人前生活如何光鲜,同样需要承受生活中矛盾所带来的痛苦,甚至比平常人的生活更多的苦痛。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更没有必要为生活中的苦痛而自怨自艾,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如同女王那样,接受苦痛,砥砺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