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之乐读后感摘抄
《乐府之乐》是一本由王运熙 王国安(评注) 了了(剪纸)著作,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锁线裸脊图书,本书定价:148,页数:3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乐府之乐》读后感(一):书中有风
今年读古典文学上瘾,不经意看到这本书的推介,一见钟情,忍不住和书友分享,她还早一天收到。
今天刚拿到书,装帧纸张排版都很舒服,剪纸插画天真烂漫简洁雅致,很漂亮。
《乐府之乐》读后感(二):乐府之悦
之前读的余冠英《乐府诗选》按照朝代分类,这一本仅在导言里介绍了各朝代的情况,后续是按照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类别分类,对其类型、类别带有的题材或地方特色能看得更明白些。而对诗的注解中把题解单独分出,诗名的来源与可能主题、组诗的整体风格及中心情感也更好把握了。这两点是对这本书的架构比较喜欢的地方。 至于选取的诗本身,除了郊庙歌辞之前没有见过,其他没有很多很陌生的东西。很多读过但印象模糊,放在一个新的合集里偶尔会产生新鲜感,比如北朝明快活泼的“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有些在长时间流传的过程中语义无定解,在书中引了些美且前所未见的注解,也会一下子记忆深刻,比如“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对华疏引用的一个解释是“指斟酒之际,酒入杯中涌生泡沫,随即又消散,犹如花的疏散”,一下子印象很深。倒不是说这一本的注解评析一定超越其他本,但每多读一个版本,似乎总会感知到一些新的东西。 书本身也做得很美,锁线裸脊,用纸很有质感,配色清丽,诗篇中穿插为乐府诗新创的剪纸,包含镂空插页,读起来颇为享受。不过可能为了增加阅读的舒适感,导致排版有点空,收到时感觉书很厚,但读下来内容好像也没有那么多。
《乐府之乐》读后感(三):和歌唱 踏歌行 逍遥于情与事之间
最近一页出品的书装帧都特别美,这本《乐府之乐》光封面就三重颜色,清新淡雅,而书题和徽饰又佐以金银二色,好似一位袅袅婀娜的汉代仕女身着彩衣,额贴花钿。
“乐府”实际上是古代统领舞乐演唱教习的机构,始于秦朝,兴盛于西汉时期,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来配乐,乐府整理的这些“歌词”就被称为“乐府诗”,其中大量的乐府诗都是民间的无名氏所作,后期也有文人模仿研习,乐府诗也是继《诗经》和《楚辞》以后的第三大新诗体。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乐府诗最大的特点。
或是咏诵景物故事,或是抒情怀义,或是悲天悯人,或是乐生恶死,总之一切从心怀中涌动的爱乐悲苦都可以用乐府诗唱出来。
采桑有《采桑度》: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惜情有《作蚕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寄思有《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绝情有《白头吟》:
铠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忆情有《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寄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见,展转不相见。
乐府诗对后代诗人影响很大,许多诗词歌赋高峰时期的诗人,被后世传唱的诗句都脱胎于乐府诗中无名氏所作的词句。
相较于对仗工整和情怀內敛的格律诗词,乐府诗有一种生动的活泼和旺足的野趣,情感的抒发也都是大胆、奔发和自如的,有一种活生生的朴素之美。
书中收录了很多名篇,《上邪》、《陌上桑》、《木兰诗》等等,多个诗篇都为无名氏所作,也有许多名人大家的作品,比如我特别喜欢的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得不说曹操一代枭雄,诗句真是大气慷慨,一戾一柔,张弛并进,私以为是同时代乐府诗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