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读后感100字
《择一事,终一生》是一本由柳宗悦、北大路鲁山人、谷崎润一郎等 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择一事,终一生》读后感(一):器物之美
当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不需要再去追寻多么奇特壮观的美景了,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就够感受到美的存在。我们每天都需要用眼睛来获取非常多的视觉信息,从美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信息,也是一种享受吧。 最近我读了《择一事,终一生》这本书,这是一部作品合集。十多位日本作家对于日常器物之美有非常多独到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留意自己生活中美的存在。
小的时候,我经常喜欢观察一些小动物,比如蚂蚁搬家,蜘蛛织网,在这些行为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团结,也看见了他们在努力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尽管他们的目的,更可能是为了生存下去。 这种在不经意,不刻意之间创作出的美常常让我感到非常的感叹。对于很多制作器物的工匠来说,制作的初衷只是为了奉献,而非为了功成名就,他们只是沿袭上一辈的做法,将传统传承下来。他们日复一日,不假思索地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作品,由此而发掘出了器物本身的美,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制作,也是一种无心之美。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美妙的事物,很多独到的想法都是在无心之间创造或者想象出来的。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刻意的要完成一个什么目的的时候,就很容易让人失望,而当我们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陶器,瓷器,雕刻,装帧,文具,器具……些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其实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审视。某个角度上来看,这些东西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大的用处,但也凝聚了制作这些器物的工匠诸多的心血与独特构思,也能带给我们一种非常难得的关于美的享受。 在这本书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理想中的未来的陶艺界是这个样子的——首先陶艺家们有尽可能高的相关艺术修养,兼具自由的思考能力,并以成为自由的、有思想的艺术创作者为目标,尽情挥洒才华,用陶土自如地表达自我。 一件极好的作品,或许只能诞生于一个允许接纳多元化的时代,诞生于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之手。现代的流水化作业,虽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制作的效率,但却让这些产品缺少美的独特性。而对于一件陶器,或者一种装帧形式来说,最可贵的大概就是制作者或者设计者的独到的构思。 用心去触摸一件陶器,认真的去观察鉴赏,在那细致的纹路上,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关于美的构思。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器物之美,是对于美的概念的一种丰富,也是不应该被我们忽视的。
《择一事,终一生》读后感(二):器具之美
美是有着众多的表达的,有的人在绘画中体会美,有的人在音乐中感受美,有的人在书法中看见美,有的人在建筑中欣赏美。美是不同的,因人而异,也因景而异。这个世界上的美有多种,而在《择一事,终一生》中我们讲述陶器、瓷器、雕刻、装帧、文具等等之美,让你在平凡而安静的生活中,在身边的事物中去感受它们的美。
《择一事,终一生》收录的是日本文人的散文,里面记录的是他们对物品的完赞美之情,就如同我们生活的常见的东西,它填充着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说起瓷器,中国人有话要说,在世界史上,中国的瓷器是有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景德镇的瓷器。最好的瓷器在中国,这觉得是事实,瓷器中的青花瓷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某些年份的瓷器,因质量和花色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意义而昂贵,成为贵重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瓷器是一种常见的器皿,一部分用来承装东西,另一部分就是用来欣赏的。瓷器的艺术价值是重要的,它总是与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柳宗悦的《杂器之美》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器具之美,它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们是实用功能的器具,是为人所用的东西。北大路鲁山人的《艺美革新》说的是陶艺,然而有不只是陶艺,它们总是能在这简单的器具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关于日本的瓷器史,你可以在这些作者的文章中可知一二,虽然没有人系统的将日本的瓷器史年代明确的标识出来却能勾画出他们的发展过程。
这本书中收录了多少北大路鲁山人的文章,关于瓷器他都有着详细的介绍与解读,也让我们了解了日本瓷器的辉煌。古陶瓷的价值并不只是外在的形状,绘画,更是因为他本身的历史价值。小野贤一郎的《陶器读本》绝对是值得读的一篇,它对陶器的历史解读的更为详细,关于怎样欣赏陶器,去了解陶瓷的不同时代背景等等。在它的笔下,陶器似乎更像一种有着生命力的东西。
《择一事,终一生》百造百悟,千造千悟。这是一本日本陶艺之书,为我们展现了日本陶艺大师的匠人精神,但它更是一本精神之书,十三位作者对日本陶艺的解读,对陶器之美的解读,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现在瓷器工艺很成熟,大大小小用来装饰的瓷器也很漂亮,它们曾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一笔,它记载了人们的文明,记载了人类的历史,也记载了人类的辉煌。《择一事,终一生》是一本很美的书,不只是它的装帧与插图,而是它在为我们介绍陶艺瓷器时那种对生活的向往,是美好的。品读陶艺之美,或许看这本书就足够了。
《择一事,终一生》读后感(三):工匠心与器物心
前两年,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逐渐被更多的年轻人所了解,纪录片里的老师傅们,在那个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宫墙里,一件事,一做就是一辈子。
这本书《择一事,终一生》,在封面里写道“若是没有器物之美,世界将一片荒芜,杀心四起。”
若是没有器物之美,会不会杀心四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人生一定会少许多乐趣。
在这本书中一共收录了13位作家对日常器物的论述,这其中谈及到了佛像与佛塔、装帧与和纸、杂器与文具、还有雕刻和陶器等等。
在看这些工艺的时候,我无数次感叹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的熟悉,当然,这也不足为奇。
例如佛像与佛塔,日本的五重塔,就是佛塔。
“印度式佛塔经过古代中国流传而来,之后日本本土则藉此创造出了造型独特的五重塔。”
日本的许多文化与工艺,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再经过与他们自己本土文化的糅合,最终形成了带有日本独特韵味的东西。
就如佛像而言,在唐朝时期,无数的唐代佛像随着遣唐使的到来而被带去到了日本,之后被日本匠人模仿、研究,从而产生了一批与中国唐代工艺与风格极为相近的同时期的佛像,但刻字均为日文,这类佛像至今仍在古玩市场上流传,但因为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并不如同时期的中国佛像收藏价值高。
但这批工艺精湛的佛像,带着他们历经千年的风霜,仍在告诉我们,他们经历过怎样一个繁荣的盛世。
再如书中所讲到的文具毛笔等等,总会让我想到中国古人的文房用具,例如墨盒、摆件等等。就如有一本书《岁朝清供》中所讲的,文人雅客们多爱在书案桌头陈列一些清雅器物。这正是工艺之美的体现,也正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另外想说的一点是,这本书中的插画作品也会让我想到另外一本书《瓶花谱》,“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
正如本书所说——“一件物品的美丽,是伴随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时空,与每一个人相关的豪气与生活共同流转而来的。”
我们如今的世界越来越现代化,流水线上的产物为我们带来了极为方便与快捷的生活,但真正的“雅致”却少见了,人们仿佛越来越没有那个耐心去仔细地过一过生活。
于是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起了纯手作,或许相较机器制造而言,手作更带些真挚而有诚意的意味。
毕竟“人的一生中不一定有机会能够从别人手中觅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纯手工制作便显得格外珍贵起来。
最后再说一说雕刻吧,因为与我生活离得格外的近,所以感触也格外深一些,我很喜欢书中对于雕刻的一种解释,不单只针对于书中提到的能剧中的雕像,所有的雕刻其实都是一种二次创作,是因为他的材料原本就具备了许多雕塑因子。
或许是因为它的材质、形状或者花纹等等,它们被人们发现了可以再次创作的价值,于是才得以经匠人们的手,展现出它们最美的样子。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种其他的工艺以及器物之美,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无论是将人的精神,还是器物本身所蕴含的含义,都是值得我们珍惜以及细细品味的东西。
百造百悟,千造千悟,这本书在告诉我们,匠人们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劳,为我们创造出了千万种存在于不同器物之中的小天地,虽然每个人的审美都存在差异,但美的东西永远是美的。
《择一事,终一生》读后感(四):匠心精神:器物之美,美在形魂,美在本味
1.“匠人精神”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精神最值得学习,那就是“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这个词,最初来源于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匠人精神》。作者秋山利辉,他在书中讲述了日本知名的“秋山木工”家具企业对于工匠培养的特殊心法。这一心法,一经传出,就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匠人”这个词,也随之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呼唤“匠心”,的确非常有必要。工业流水线固然加快了产品的生产速度,但这个过程,也必然随着人工参与的减少,而缺失了一些特有的坚持。
匠人,就该是一群拥有着“执着”追求的人,他们不仅有着很好的手艺,还能在各种世俗的诱惑面前,学会“不放弃”。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思想,这也是一种淬炼心性的修行。对于每一个行业的人来说,“匠人精神”,都不能丢。
继《匠人精神》之后,这本《择一事,终一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匠人精神》不同,《择一事,终一生》这本书,集合了柳宗悦、高村光太郎、谷崎润一郎等13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就不同的艺术门类,来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艺术见解。
他们对于匠心的追求,更加深邃,也更加细致。作为一本合集,《择一事,终一生》更接近于一本艺术随笔集,对于“美的定义”,对于“禅意的时间”,对于雕刻、自画像、文具等器物的漫谈,对于陶器的鉴赏,这本书都有所涉猎。
如果你对某一个门类特别感兴趣,也可以不必遵循书籍的编排顺序,而直接跳着阅读。如果你阅读到哪篇文章,突然心有所感,想要停下来,也完全没有关系。这样一本线装书,正适合我们边读边发呆。与其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不如慢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的初心。
《择一事,终一生》这本书不会给你很大的阅读压力,阅读只是一种媒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探索的过程,才是更为宝贵的存在。
正如这本书所提到的这句话一样:与人类的道德品质一样,自然、谦虚、朴素和单纯都是培养真正的美的必要条件。
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尤其是器物之美,我们更是要究其根本。在鉴赏其艺术价值的时候,首先要区别它的实用价值。
好的工艺品,其原材料一定是取材于自然的。一个地方的器物,自有一个地方的特色,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这也是人类智慧的所在。正如柳宗悦所说,“风土人情、素材、制作,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当三者融为一体之时,方显诚实正直,这是因为有大自然作为其坚强的后盾。”
脱离实际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生长于生活中的器物,才是有灵魂的。器物之美,美在形魂,美在本味。
愿我们都能在活着的时候,找到自己心之所向,择一事,终一生,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