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莫须有》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莫须有》读后感精选

2022-06-16 09: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莫须有》读后感精选

  《莫须有》是一本由倪湛舸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须有》读后感(一):语言空转让小说隔靴搔痒

  先说好的。 我是非常喜爱倪湛舸的语言和理念的。《莫须有》里的一些功夫是非常牛的:1. 历史事实的准确。(尽忠报国、瓷制礼器...) 2. 重新叙述的胆识。材料读多了,就不免绑手绑脚。想要翻转视角,就要力能扛鼎。作者做到了,非常勇! 3. 少年岳云的形象。和《异旅人》里一样,非常摄人心魄的异少年形象。勇(赢官人、血衣血马)、美(白衣少年)、怀疑与消解。异,往往在于消解,在提问,提问后无可作答的沉潜。4. 描景功夫。倪湛舸写景的笔,有强烈的风格,非常强悍。

  再说遗憾。

  如果把这本书当成小说读,是非常别扭的。4个人物不同视角的讲述,行动与场景少,独白极多。个人阅读感受就好像上了南宋朝廷的军事法庭。岳云、赵构、秦桧、岳雷,各自答辩陈词一般。岳云因本身人物魅力,还稍有代入感。其余三个,就好像坐在了大众陪审席。独白长得让人头晕。

  《莫须有》读后感(二):托身洪流,与之沉浮

  说起岳飞的故事,我们自然而然想到尽忠报国,那位致力于收复失地却功败垂成的英雄,那位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的英雄。岳飞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没错,但褪去英雄的光环,岳飞真的相当英雄吗? 打开倪湛舸的这本《莫须有》,让我们近距离去看岳飞的故事,去看没有英雄光环只有身处历史洪流之中的普通人的故事。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岳云、赵构、秦桧、岳雷的视角来讲述那段故事。前三章都是岳云的第一视角讲述,第四章是赵构,第五章是秦桧,第六章是岳雷。

  在人物与章节分布上,看似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让我们一层一层揭开故事的面纱,最终看到故事的全貌,哪一层在前,哪一层在后,不能错乱。 甫一翻开正文,读第一章《飞蓬尽杯》,第一次进入岳云的视角,读起来感觉还有点怪怪的。没有预料之中的那份故事背景的古意,读起来似乎只有与现在的少年毫无二致的年少心性,中间还掺杂着些惫懒。让人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但细细读来,又不禁被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少年人眼中的世界所感怀。 作者在第一章的内容中,既让岳云眼中的世界走进我们心中,也让人明白这次的故事并非《说岳全传》那般英雄传奇。作者在第一章里通过对岳云身边的朋友进行介绍之后,让那些传奇英雄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人。岳家军武力值最高的武将高宠不过是个火头军,在战乱中被乱石砸死。“马前张保,马后王横”这两位岳飞的随从不过是化名,一个画痴而不得,一个扮大仙算卦。书中岳云最好的哥们张敌万则一直梦想着出海贸易开眼看世界。这些人在这本书里全不见那种英雄气概,这本书写的不是英雄故事。 这本并非讲英雄故事的书,让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的故事。有些人有梦想,也有一些人很难说清自己想要什么,第一章里岳飞问岳云想要什么,岳云内心空空,说了句“我想要打胜仗,赶走女真人”。岳飞马上就看破了这是空话,“这种空话,糊弄谁呢”。读到这里便明白还真是与众不同的一部作品,看这几句对话,就让人觉得分外实在,这才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对话 ,而不是那种所谓的深明大义。 如果说书中第一章的目的是打消我们来看英雄故事的心态,之后两章岳云视角展开的讲述则是让我们真正走进岳云的内心世界,看他如何“托身洪流,与之沉浮”。从岳云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其实不过是一个不那么美好的家庭,我们只是看到一位缺乏父母之爱的少年。岳云从军,想来不过是想跟父亲在一起而已。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着力去写岳云的赫赫战功,毕竟在岳云眼中,重要的不是赫赫战功。 转眼到第四章,突觉作者笔下的文字文风一转,原来是到赵构了。倪湛舸的文字将当了十来年皇帝的赵构身上那股孤家寡人的味道展现出来了。赵构的心思,其实岳飞和秦桧都明白,无论战和,都不过是为了当这半壁江山的皇帝。 写到秦桧这位背负了千年骂名的大奸臣,作者的文风再次变换,那股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书中一次次把秦桧在面临抉择之时的无奈却不得不为的心态展现出来,最后针对同一件事分别从岳云、赵构、秦桧的视角来看,发现各人的心思不尽相同。其实这才是人之常情,人心本就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对同一事有相同的看法。 书中最后以岳雷来收尾,这之后的故事倒是比风波亭那一杯毒酒一个碗口大的疤更让人不认卒读。作者却偏偏要将那残酷真实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失去了岳飞和岳云的岳家人,生活何其恓惶。过往我们感叹岳飞岳云英雄末路,忠心耿耿却惨遭毒害。谁又想过他们死后家中妇孺何以为生,倒是倪湛舸通过岳雷的讲述勾勒出那番生活不易。 所有人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浮沉,世事总是无奈,人生只是徒劳。

  《莫须有》读后感(三):窥探“莫须有”罪名下的前尘往事,还原当事人的所思所想

  当我们看到关于岳飞的小说的时候,想当然的就以为会是通俗小说,《说岳全传》给我们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但当我读到这一本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博士倪湛舸的小说《莫须有》时,还是被惊艳到了。这绝对是一本很严肃的文学作品,是内涵深刻的小说。 作者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深入到了南宋那段往事的肌理之中,深入到了每一个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去深扒这个被千古诟病的“莫须有”事件当事人的所思所想,还原当事人真实的人性。

  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必然有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并不会是我们广为认知的那一种,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强大、或卑微,但一定都有着自己最细腻的小心思,这种小心思才更能表现出人性。 《莫须有》从岳云、赵构,秦桧,岳雷四个人的内心世界去探索当时整个事件的成因及后果,已经他们内心所思所想,他们隐藏在自己内心中“人性”的力量。

  岳云是这本小说最重要的主角,因为他是最靠近岳飞精神世界的一个人,也是最终随岳飞一同被杀的一个人。但英勇如岳云,在父亲的光环下,就从来没有反思过父亲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吗?其实他一定是反思过的,但在历史直白的表现下,这种反思也就淹没在了历史的夹缝之中。 现在倪湛舸用小说的形式,用岳云的视角,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看他是怎么看待大宋王朝,怎么看待官家,怎么看待他父亲,怎么看待忠君爱国的。 这里的反思基本无解,但岳云依然看到本质,那就是他们都是那个制度下的牺牲品,都是棋子,都是要被舍弃的部分。在小说第一章中,作者用岳云的视角不断渲染着小伙伴丁捷要建大船出海、陈粟沉迷于画画,这不也是他所追求的世界吗?可最终的结果呢?谁都逃不掉,都成了刀下冤魂。

  而我对于这本书最感兴趣的还是赵构和秦桧的部分,这两个在“莫须有”事件中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坏人真是就会坏到底吗?还是有着另类的思考。 赵构,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能够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成为皇帝,他绝对不是等闲之辈。但当上皇帝之后的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单单是家国天下,还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那么他非要杀死岳飞,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在小说中,当有人提议追复岳飞时,他儿子的表达吧:“该杀死的时候就得杀,若平凡有益于国事,那便给他招雪之恩吧!”这就是皇家的心理,一切都出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的具体心理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从关于赵构的这章小说《蓬窗睡起》去探索吧!

  而秦桧则更加复杂,他能够从金朝的俘虏中回到南宋,并当上宰相,其钻营之道可见一斑。而能够让他完成这样人生“壮举”的因素有很多,《花若离枝》就是在探索着他的精神世界。 一切都成过眼云烟,一切都是前尘往事,但对于真相的追索,才是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本源。来读一下这本《莫须有》,来看一位学者用小说的形式去追索那前尘往事,窥探当事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