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的读后感大全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是一本由约翰•古尔德 John Gould / 刘刚 / 夏雪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0,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一):一本很好的中国飞鸟图典
一本很好的中国飞鸟图典 ——读《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约翰·古尔德的鸟类手绘图鉴》 说到鸟,每个人都不陌生。鸟类是生活在人类周围最多的一个物群之一。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类生存,几乎都可以看到鸟类。鸟是人类的朋友,可是人有时候却成了鸟的敌人。 鸟类很少能够危害到人类,唯一可以举例的是,有的鸟会吃农人的庄稼,这就是危害之一了。因为农民种庄稼不容易,每一粒粮食都是珍贵的,鸟可能在某一个时节节点找不到食物了,那么看见了庄稼就会去吃。这也是生物本能,不能说鸟有危害人类的主观故意,或者说这种危害关系是天然的。 还有的是海边、江河边的渔民,网了鱼晒在岸边,有的鸟会来偷吃,这也是本能。人有时候也偷吃,尤其见了好东西,忍不住吃的欲望,就要下手为快。比如看见瓜果梨桃之类,随手不就要摘几个尝尝么。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人和鸟不同,人还是有特权,吃点就吃点了,鸟不行了,会被说为害。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经发动过“除四害”行动,打死了不少麻雀。现在,麻雀又是保护动物了。小区里到处都是,恢复得很有势头。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认知、形势,但是总体上来说,鸟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都是,只要生活在地球上,与人类相伴左右周围的,都是。因为都是大自然的复杂神秘的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不能随意脱去,否则就会形成某种严峻后果,人类自身安全也就不能保护好了。必须维持生物性平衡,唯有丰富的生物性生存以及各个物类的平衡,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好,未来才会更加可以预期。 那么,说到这本《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约翰·古尔德的鸟类手绘图鉴》,个人觉得看了十分震撼。这不是乱说的,夸大其词,因为这本书的确有几个地方可圈可点。一个是它的内容,全面集中,说的都是中国地区的飞鸟。各个种群、门类、科属,还有分布范围罗列得一清二楚,这就是鸟类小词典。第二个是本书印刷装帧精美,全彩色印刷,高清大图,把鸟类特点、细节,彰显得极为到位。这是科学的图谱,也是文学艺术的展示。第三个就是看到本书,会令你增加许多鸟类知识,这是身边的知识,但是一样是有许多你所不知道的。所以,非常值得了解、珍藏。 本书作者约翰·古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鸟类学家,他的研究范围很广,一生出版了50多部鸟类学著作,可以说著作等身,享誉世界。他是十九世纪时候的人,距今一百多年了。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被中国人拿来重新编排、整理,然后形成了这本有519种高清鸟类手绘图的图典,嘉惠学人,普及知识,可见文化和科学技术是跨越时间和国界的。它在某种角度上说,是永恒的,是全体人类的财富。 知乎网络能够组织发起这样一个编辑、甄选的工作,可见时代大潮下,许多工作协同操作更加有成效,更会有成果。这也是时代的趋势性之一。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但愿不断进步,兴旺发达无限。 2022年7月6日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二):灵动优雅,大成之作
该书令我惊艳,特制上图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是一部特别精美的鸟类学著作,是由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科学绘画艺术家、出版家约翰·古尔德及其团队绘制的中国鸟类图鉴。他一生致力于鸟类学事业研究,绘制了数千种鸟类,留下五十得卷的鸟类学著作,三千多幅彩色鸟类图。书中按分类系统描述了中国境内分布的五百多种鸟类,这是关于中国鸟类的图鉴中是最为全面的,同时该书也是关于中国鸟类的图鉴中最了不起的一部书。书中图文并茂,按图索骥。古尔德手绘制中国鸟图,笔触细腻,姿态活灵活现,而且画出来的鸟是最标准的动作、标准的模式样貌,相对于图片而言,手绘的图片的真实感更强。
此书对于各鸟种的分种描述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叫声、分布范围、分布状况、简要习性等,对部分近似鸟种加以了比较说明,文字简明实用。在古尔德的妙笔之下,各鸟种的图片栩栩如生,细节及鉴别特征比较清晰。
在这“鸟的天堂”里,我们可以看到数不清的鸟,古尔德以清新流畅之画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鸟类之美,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画面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同时,在细腻的画笔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人心趋向返归自然。远离市声,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人们热爱自然的心境写照。 体现了一位鸟类学家和自然文学家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夏雪女史,为使读者深入了解古尔德的情况,认真详细地梳理了古尔德传奇的一生,使我们对古尔德有了一些了解。文字描述则分由三位鸟类学专家完成的,版面也编排得更生动,成品的制作方面,出版方也下了很大功夫,这是这本精细打磨的作品,这样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观鸟爱好者来说,这么些美图和美文,人我们看着过瘾,也更能引起对人们大自然中鸟类的兴趣。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这一部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精美的各种鸟类图片,聚合了中国的所有的鸟类。看完这些美图,也算看过了全中国的鸟类,学到了很多鸟类的知识。
让我们打开这部厚重的精美图卷,欣赏古尔德笔下的中国鸟类吧。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三):“看”到飞鸟
生活在城市,似乎就意味着和鸟类世界的隔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有印象的鸟类,一是家门口成群结对的麻雀,二是烧烤店门口笼子里肥肥闷闷的鸽子。鸡也应该被算作鸟类,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它们活着的样子了。我喂过鸡,被鸡啄伤过,甚至杀过鸡,那基本上是在我15岁之前发生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所在的城市越来越像个城市,我与自然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我大概有30年没有听过家养鸽子的叫声了。
但如果留心观察的话,还是可以发现,在钢筋水泥的地方,有很多小生命和我们一起呼吸。
什么叫观察呢?
我想你也和我一样,不会多瞧麻雀一眼。但是,你能够画出一只麻雀吗?如果你愿意试一试的话就会发现根本不能。这就是看一看和观察的区别吧。
其实约翰·古尔德并非科班出身,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薪阶层家庭,没有受到正规教育。如果不是热爱,如果不是常年耐心地观察,他怎么可能成为著名的鸟类学家、动物学家呢?怎么可能绘制出如此精美的鸟类插画?就连达尔文都曾经受惠于他。
收到这本《中国飞鸟》之前,我恰好去了一趟动物园写生,进入的第一个园区就是鹤园,写生的时候才发现画鸟好难好难。即使鹤们并不像麻雀动得那么频繁,我也难以抓住它们优美的姿态、那高傲的颀长的脖子、那长长的喙。在写生之前,我以为每一种鹤的样子都差不多,开始画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只鹤都不一样,不同种类的鹤之间差别更大。
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翻到白鹳那一页,并打开自己的手帐本。相比之下,我画得太差了。但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虽然我的画功远远比不上约翰·古尔德,但我仍然抓住了它的大部分特征。
当观察成为习惯之后,我便“看”到了城市中的鸟。我窗前的麻雀和喜鹊,总在为争夺一棵树打架。
家门口的公园里生活着一群后脑门儿有一道黑色纹路的小鸟,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它们只在傍晚出来觅食,发出小心翼翼的叫声。
海面上那健壮的海鸥,比在电视上看着大多了,当我亲手喂它们吃了面包,才感受到了它们确实是活在我身边的。
前几天,我竟然在花园里听见了猫头鹰的叫声。我住的地方竟然还有猫头鹰,天哪!
其实约翰·古尔德并未踏足到中国的土地上探究中国鸟类,是编辑们从他的所有著作中将属于中国的鸟类插画和描述抽取出来集成这本书。使得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我国鸟类,还能欣赏具有历史感的鸟类插画。看一看,100多年前那位爱鸟之人是如何用画笔表现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