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你的老公总是不讲道理的偏袒他妈妈? |周小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为什么你的老公总是不讲道理的偏袒他妈妈? |周小宽

2018-03-23 16:30:42 作者:温柔而有力量的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你的老公总是不讲道理的偏袒他妈妈? |周小宽

  心理学正在成为像语文那样的学科

  越来越多的人,说话处事,字里行间,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很多词汇表达自己,进行沟通

  我最近很焦虑,焦虑水平很高,

  我觉得自己的控制欲太强

  你这种情绪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吧?

  

  生活中还没有心理学的时候,我们只会说我高兴生气

  你这样做不对,你对我造成了伤害

  而现在,有了心理学出现生活中,我们说话掌握的表达工具不再是我们小时候学的语文,

  心理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更深入更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方式

  仅以道德对错去评判,在心理学面前显得单一狭窄

  你伤害我,不一定是你错了,或者我就是受害者

  在这件事背后,

  有你和我的潜意识人格原生家庭创伤交织的各种内心化学反应结果

01

  有一阵子,媳妇吐槽婆婆的各类文章在网上反响热烈

  特别发生了产妇跳楼等悲剧的时候,

  很多女性的情绪被这种新闻燃点,纷纷在网上评论区,大骂自己的丈夫如何冷漠无用,大骂自己的婆婆是何等恶毒自私

  但是这种情绪表达完了之后,生活还是在继续着

  将自己生活中的亲人,变成恶魔般的存在之后,

  这些继续留在婚姻里的女性又将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以怎样的心态继续和这个男人共度下半辈子,

  或者在婆婆年迈需要照顾时,人道主义的施以援手呢?

  这类吐槽的文章,根本没有答案

  评论区言辞激烈读者,除了情绪的表达,

  并没有真正的思考和面对

  而当心理学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熟知的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

  在丈夫和婆婆那里被伤害得很深的女人

  可能发现(假如她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愿意发现,并且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或者进行了心理咨询的话)

  她的丈夫是一个希望替自己的父亲守护自己母亲的男人,这种儿时潜意识里就埋下的心愿,并不会随着这个男人娶妻生子而改变

  每一个人都和自己的母亲有深厚关系,这是人的本能

  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父亲在家庭中没有给母亲一个丈夫应有的功能,导致母亲的生活很哀怨缺失

  家里的这个儿子就会去补位,替做得不够好的爸爸爱自己妈妈,不只是以孩子感觉去爱,还有以男人的感觉去爱

  因此当他结婚,他就会感到对母亲(小时候要替父亲守护的女人)的内疚,所以他可能会无意识疏远妻子,也会在婆媳纷争时不自觉地站在婆婆那边

  如果你真的了解心理学

  你就会知道,人的无奈

  一个人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做一个恶魔,一个渣男,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个孤独的人,

  也不是一开始就希望成为一个冷漠的不讲道理的不能控制情绪的人,

  假如我们有选择,我们都会希望岁月静好生活和谐,我是一个爱人也被爱的美好善良的人

  但是,

  我们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我们的很多本能的选择,即时的反应,

  这一切都在深深的潜意识里面被潜意识所控制

  并不是被自己控制的

02

  就像小时候看的武侠片那样,

  恩断义绝的恋人,在三十年后重聚,

  女主角问当年你为什么骗了我?

  我们约好要成婚的那天,我等你你却没有来?

  男主角说,我想来的,可是我没有办法,那天八大门派要灭了我的家族,我去做了人质,他们才放过我的家人和爹娘,我身不由己,对你失约了

  女主角本来要杀他复仇,听他说出这样身不由己的因果,剑也掉在了地上

  其实,伤害你的人,就好似这个例子里面的身不由已

  你以为他完全可以选择,站在你这边,反对他妈妈,

  但是,其实他没有选择

  他的潜意识让他怎样他就会怎样

  至于这个潜意识究竟在这个人身上是怎样的模式,是如何工作的,

  面对婆媳矛盾潜意识的反应是什么,则是需要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去分析探究的

  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绝对全面真相

  但是探究,是一种态度

  真正的选择,是觉察了自己的潜意识如何工作之后,

  意识到自己每一次循环重复之后,

  做出的选择

  当一个总是不讲道理的站在婆婆那边的丈夫,

  看到了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看到了自己内心要守护妈妈的心愿,

  当他觉察了这一部分

  并且因为觉察慢慢可以去处理只要妈妈不开心了内心就会泛起无法承受的内疚感的时候,

  这个人才有可能,成为那种婆媳一有争执就能站在老婆那边或者谁的队也不站只讲道理的男人

  这种改变,很困难

  那些文字评论区里饱受伤害的女性,

  可能觉得自己最大的伤害还不是来源于婆婆,

  而是对婆婆伤害自己袖手旁观的丈夫,

  明明被婆婆欺压伤害,丈夫却不能够像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一样去看到自己的痛苦,也没有任何怜惜共情理解

  这是让她们深受伤害的事情,并且往往强烈到摧毁彼此的感情关系

  但是这个丈夫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他无法共情妻子,是他的选择吗?还是他的必然

  一个要守护妈妈的儿子,怎么去共情自己的妻子?

  除非这个人有强的心理整合功能,能很好的整合好坏对错的能力,

  大部分人去拼命维护的人或事,都必须在自己的认知里是好的,对的,他才能去维护

  所以他会回避去面对妈妈的问题或者错误,如果共情了妻子,理解了妻子的痛苦,他就无法回避妈妈的错误,

  如果妈妈也是有错的,他就无法去守护妈妈,这会在他的潜意识引发惊涛骇浪的,会体验到一种分裂

  每个人的潜意识也有保护自己的本能,有一种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心理防御机制

  丈夫的潜意识于是帮助丈夫去防御了,

  屏蔽他感受到妻子的痛苦,这样他就不需要面对妈妈的问题,

  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守护母亲,不会体会背叛妈妈的内疚感

03

  相比去探究一个人为什么这样,

  给一个人的行为贴上标签说他是一个坏人是一个伤害者,在道德上谴责他,憎恨他,报复他,再踩上一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心理类的公众阅读往往不那么多,但是情绪吐槽类的公众号阅读量巨大原因,哈哈

  但是发泄完情绪之后,你还是深受伤害啊,

  你的生活里除了多一个坏人,你并不会因此过得更好,受害者的角色背在身上,你也不会快乐

  而且自卑的人更自卑,缺爱的人更缺爱,悲观的人越发不再相信这个世界

  如果,有探究他是怎样,以及为什么那样的一种态度

  即使你没有答案,

  或者永远不会有完全清晰的答案来解释他的行为,

  但在你愿意探究的那一刻,你已经从受害者的位置离开

  愿意去探究的人,

  是可以拿掉受害者包袱的人

  当你给老公,贴上坏男人渣男的标签的时候,

  当你对他极度失望,妖魔化一个男人的时候,

  其实你也给婚姻中的自己,贴上了一个非常悲惨的标签

  我猜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些生气

  觉得我没有能够深切体会到,一个女人漫长的婚姻里承受的伤害

  不,正是因为共情了这种被伤害,我才觉得,走出这种被伤害的位置,需要的恰恰是,你对那个坏人的共情,理解和看见

  你理解了伤害你的人的不得已,无奈和不被控制,

  你才会知道,这一切悲剧的发生只是因为人性因为人的潜意识控制着我们的意识,因为很多人的模式已经在年幼时被原生家庭注定,要改变极其困难

  不是他不想做得更好,真的是他做不到

  你脱离了这个悲剧故事的设定,然后你才能看清人生中你身边的角色,以及你自己,做你的选择

  我身边有一对这样的老夫妻

  妻子七十岁了,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抱怨自己的婆婆以及当年站在婆婆身边没有维护自己无视自己痛苦的丈夫

  她以受害者的姿态在婚姻里呆到现在,总是在子女面前控诉婆婆和老公,几个子女也从小站在妈妈这边,因此无法认同自己的父亲,和父亲心理距离日渐疏远

  一个痛苦受害的母亲,一个恶毒的奶奶,一个无能冷漠的父亲,这对夫妻的孩子都三十多四十了也因此有各自的痛苦挣扎

  只看到伤害,却没有机会去找到伤害的根源,只有怨恨却无法理解人的复杂,把她一直定格在怨恨伤害的关系里

  当然,被影响的还有子女,甚至孙辈

  我希望每一个女人都能进入,被丈夫尊重和疼爱,夫妻关系高于其他关系的婚姻

  但是,假如得不到最完美的关系,那么学会去理解关系的不完美,才是我们保护自己获得快乐的最佳方案

结尾

  心理学让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

  其实这个不一样在于,你的世界因为心理学而变得广阔了很多

  你理解了他人的痛苦和无奈正如你的痛苦无奈一般,

  因此生出悲悯,

  因此生出接纳的力量

  (本文中所提到的丈夫潜意识分析的例子,仅仅是个例,每个人都有各人的内心原因和特异性,需要进行个体分析,举例只是便于理解)

  <The End>

 

   有一种看见叫做点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