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获得他人认同,代价可能非常沉重 |周小宽
1. 所谓选择,其实不是要的能力,而是说不要的能力。
没有舍弃,就无法做出选择。
2. 有人不愿意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总是等着被别人决定,逃避自己来决定,感觉这样会更好,
但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不选择的被动的后果,也还是要由这个人自己承担。
3. 你担忧一段关系的未来,往往不是因为你关系里的另一半无法给你安全感,那只是表面的原因,
而是因为你的内心是个无底洞,什么表达也难以将那个洞填满,你根本就不相信,你会拥有一段有未来的关系。
4. 很多人真的是不懂得表达爱,做不到很好地表达爱,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没人对他们表达爱的环境,生活在他们爱的需求没有被好好回应的环境,因此对一个人表达爱,会引发他们强烈的羞耻感。
这个障碍真的很难跨越。
那么你就先要成为“无条件爱他”的父母,去治愈他。
如果你能做到,那他也能做到。
5. 可以恨父母。如果是你的感受,无需为此自责。
假如你的父母从当年开始直至今日都在控制你,“谋杀”你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吞噬着你的生命,那么谁能不在本能里去恨一个企图杀死自己,并见诸行动的人?
6. 一个不被失败打败的人,就是非常强大和自由的人,他就可以去尝试很多可能,可以专注于一件事情,
但其实很多人不是被失败打败的,而是无法承受别人看到一个失败的自己。他们是败给了假想中的所有别人。
7. 自我感觉良好,很重要。
但是如果自我感觉的良好,必须要建立在多数他人的认同上,那就危险了。
那你永远也体验不到真正的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在你心里最清楚,要获得多数他人的认同的代价,多么沉重。
8. 如果一个人反复问你,是否爱我,其实她不一定是很爱你。
但是她需要你,很爱她。
同理,“你是我最重要的人”这句话,不能代表我很爱你,只能代表,我很需要你。
而是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任何事,然后接受任何结局。
10. 所有已经在探究“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的人,不是有毛病的人,而是有刹那顿悟的人。
因为最终,我们的道路就是学习与自己共处,而不是如何和他人共处;我们从感觉活着并没有特别意义的绝望中,重新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意义。
PS:
想和大家说两个小决定,
第一个小决定,我打算朗读自己的部分文章,也就是未来部分文章会有“小宽音频版”,做个尝试。
第二个小决定,我打算开通“小宽微问答”,是免费的哦。
惊不惊喜?
期不期待?
课程在筹备之中。请大家留意公众号的推送和召集,以及公众号菜单的更新。
还要在此感谢几位曾经表示要义务帮我录制音频版本的播音主持专业人士,感谢曾经表示要义务帮我处理技术问题的IT界专业人士。
你们想帮助他人的心意,我看到了,大家也看到了。
谢谢!
<The End>
有一种看见叫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