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都没有义务要对你好,不要把别人对你的给予都当做理所当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谁都没有义务要对你好,不要把别人对你的给予都当做理所当然

2018-03-30 11:31:47 作者:巧克立浓糖 来源:读书博物 阅读:载入中…

谁都没有义务要对你好,不要把别人对你的给予都当做理所当然

  时常见公车老大爷老太太一上车就有意无意地让年轻人让座,否则就是恶言相向,甚至殴打,谴责对方道德火车一家三口带了小婴儿,他们买的是上铺,由于不方便就占了下铺年轻人的座位,当年轻人说自己市提前两天排队买票才得到的座位而要求他们归还座位时,这对父母就谴责年轻人没爱心

  我也时常告诉自己孩子,这个世上没有人应该帮你,也没有什么事情理所当然当你在街上摔倒了没人扶当你被扒手偷东西没人提醒当你走丢了没人带你回家当你被同学欺负了老师没及时阻止请不要谴责别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不要想着别人会帮你

  01

  有个朋友小王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小王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小王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小王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小王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小王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小王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小王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小王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

  小王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小王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

  小王无法接受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

  小王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的!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

  02

  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03

  有多人还记得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歌手

  丛飞,是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作为曾经风光的男歌手,丛飞短暂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在丛飞身患胃癌,实在无法继续资助时,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和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骗子,义演赚了那么多,胃病能花多少钱?

  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不是坑人吗?

  我现在在治疗,所以不能继续汇款

  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挣你妈逼啊!

  orry,我爆粗口了,请善意相信作者是个温和的人,我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有粗口!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