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 || 二马汉字评书
《为政篇﹒第二》第三节讲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其中涉及关键字“齐、刑、格”,以下分别阐释,以加深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齐”字(qí、jì、zī、zhāi)繁体作齊,甲文作,像大量种子同时破土萌芽。“齐”字本义为大量种子同时破土萌芽,强调生长的节奏同步。古代种子变成胚芽,生根发芽叫“屯”,大量种子同时萌芽叫“齐”。由此画面引申出一致、一并、同时、同样、完全、全部等义。故有一齐、齐整、齐名、齐声、齐步、齐全、齐备、齐集、齐心、齐家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原句中作整齐一致解。
“刑”(xíng)字金文写作或,篆文写作,第一个金文从井从刀,“井”表示水井;“刀”表示刀具、刑具。两形会意,“刑”字本义为远古时代对犯人用刀砍杀后埋进像水井一样的土坑中,特指刑罚。第二个金文加“土”强调土坑、土井之义。篆文重构从刀从幵,“刀”表示刀具;“幵”(jiān)从廾从两横,“廾”表示双手,两横这里指事为刑具。两形会意,“刑”字本义为将戴有刑具的犯人用刀具进行砍杀,特指刑罚。由此画面引申出处罚、惩罚、征讨、刑具、法律等义。故有刑律、刑法、刑期、刑事、刑场、刑讯、刑杖、动刑、受刑、执刑、服刑、腐刑、死刑、徒刑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刑,剄也。从刀幵声。”原句中作法典、刑律解。齐之以刑:即用刑律、法典约束百姓行为一致。
“民免而无耻”要承接上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来解释,是说如果只是这样老百姓虽然减少了违反禁令和违法犯罪的次数,但却失去了廉耻之心。接下来,孔子提出自己的主张: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上边那个办法不是最好的,还不如引导老百姓遵守道德,约束老百姓遵守礼制,这样老百姓既有了廉耻之心,而且也就有规矩了。
“格”(gé)字金文写作,从木从各,“木”表示树木,代指木制兵器;“各”从口从止,“口”表示村邑城邑,“止”(倒写)表示有人走来。“各”字形义为有人手持兵器走来进攻进犯村邑城邑,引申为数量代词。两形会意,“格”字本义为异族军队手持木制兵器进犯村邑城邑,只好拿起武器进行还击,特指长长的木制兵器。远古时代,军队打仗一般要约定好时间、地点等,即使在战场上双方将领也要一对一单挑,称捉对厮杀。由此人们对战场上的这些约定赋予更普遍的含义,由此引申出到来、击打、推究、纠正、变革、阻碍、法式、规则、规矩、标准等义。故有格斗、格杀、格非、格致、格局、格言、格式、格律、合格、品格、性格、国格、方格、格格不入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格,木长儿。从木各声。”原句中作规矩解。
弄明白以上关键字的基本含义,原文翻译成现代语义就是: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行为一致,这样做虽然老百姓能够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还不如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这样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能够遵守规矩了。”(第314讲)
责编:恬恬
推荐阅读孝之察
为政以德,方能众星拱之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以文会友,以文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