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与真,可得兼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美与真,可得兼否?

2018-07-13 07:00:44 作者:小驴尥蹶子 阅读:载入中…

美与真,可得兼否?

  “美”与“真理”,两者可以得兼《寻找语文之美》与《基督教语文·中级试读本》推介

彭凯文

  ♐

  为了解决如何将福音带给“蔑视宗教文化人”,刚满三十岁的来自普鲁士的年轻牧师医院院牧的施莱尔马赫,为他的一群追随浪漫主义思潮的朋友们找到了一个寻求基督教的触点:宗教的精髓不在于神存在理性证据,或是超自然启示教义,或是教会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完全仰赖某种无限东西而有的感受。十九世纪的头三十年,新教神学从施莱尔马赫以降,便开始出现巨大的哥白尼式的转向。从此,神学的核心就不再是权威客观的启示、而是完全主观的内在的深深的觉醒(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p590)。

  神学的转向必然影响人们艺术以及审美哲学反思浪漫主义推崇“表现论”的美学观。通过教育手段,这股启蒙运动文艺思潮花费了两百年的时间,其影响范围愈渐深入,因此主流社会对宗教的认识开始完全接受施莱尔马赫式的主观经历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彼时的宗教已经与审美感受难以分割。

  我在此所要表达意思是想指出,20世纪初期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知识精英之所以能够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旗,并且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之说,明显是受当时欧洲整个社会风气影响所致。人们已经不再视宗教为一种真理的声音,或者说客观知识的彰显,最多就是归属人类情感和审美的范畴,是完全经验式的,私人化的。宗教人物只不过发挥道德榜样力量相信神迹也开始被人耻笑。也正由此,“美”才第一次占据了“本体论”的位置

  本文写作目的是要推介两套受基督教影响颇深的语文读本——小约翰《基督教语文读本》(小驴磨坊独家)与傅国涌先生的《寻找语文之美》(鹭江出版社,2017年版),为中国基督教语文教育的探索提供一种可能路径

  两位老师都是国内不可多得认真学问勤勉服侍的长辈作为晚辈,虽无缘可以面见请教,但通过笔墨文章,亦能感受二位先生的风范。拙文若有大言不惭之处,还请两位老师指正,以益后学。

  齐宏伟老师曾经亲口表达过他的艺术观深受海德格尔艺术理论启发,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认为艺术品真正的作用在于把存在者带入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艺术发挥的是澄明的作用,艺术家是一群能够真够发现存在者本相的一群人。由此,海德格尔大胆地提出:艺术即真理一说。虽然海德格尔的论述极富德语的诗化色彩,但其背后仍然是在探寻艺术以及艺术品的本源问题,或者说是透过追问艺术的本质来探寻真理是什么。

  曾经花费多年心血,与鲁迅神交多年的齐老师,也正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垂直的角度来审视鲁迅的思想及其艺术观的。通过细致的探寻,齐老师得出鲁迅先生的精神资源深受有神论的存在哲学启发。百余年来,鲁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前无古人的,从存在的深处进行真理探寻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人性的洞察无不透露出他对真理的执着。虽然鲁迅本人有着极高的审美品位,但是他从不会将文艺视为一种人生境界的外在彰显或者审美冲动,从而以此来安顿自己的心魂。

  中国传统的“诗言志”,或曰中国古典诗歌的那种“兴发感动特质”,第一次遭受了真理的诘问。诗人的主观情志即使达到了极高的天人合一境界,其审美范畴仍然不能取真道而代之。反过来,一切的审美表达都必须接受真理的检验。因为离开了真理的言说,人就会僭越上主的位置,也会看不清楚自己内在的幽暗本性

  后来在赴美读神学期间,齐老师依然笔耕不辍,带着对中国教会深深的负担归国以后,立刻投入细致入微的牧养工作。《启示与更新》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具有真正传承与创举的鼎鼎佳作。更令人欣喜的是,齐老师乐意在牧会的间隙,抽出时间为中国基督教语文教育提供多方面支持,不仅草拟了中国基督教语文课程的课标,更是接连推出了基督教语文的初级试读本和中级试读本。

  初级试读本主要根据罗马书的架构来编排整个单元。中级试读本则更为纯熟具体。齐老师特别指出基督教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基督教世界观的教育,或者说叫做合乎真理的教育。这套读本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为目前小众的各种类型的基督教教育提供可资使用内容。我认为是为中国百年来语文教育从垂直的层面注入了真正的属灵资源。

  齐老师将基于圣经世界总结成四点:

  第一,有对三一真神的基本的架构,知道为什么是三一真神作为我们生命统合的根基,只有竖立了这个观念,才知道世界为什么是丰富的,又是统一的。也才能上帝里面找到我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神必须是一体,因为他是绝对真理。神必须是三位,因为他是爱。爱必须得有爱的发出者、接受者和作为爱的圆满团契的第三方。柏拉图说这个世界最大的难题是一与多的统一。这在基督教三一真神世界观里得到解答和整合。

  第二,知道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我们的神是超越的,和世界绝对一样,但他又是临在的,藉着各种方式护理我们,我们绝不是信主之后才得到神的护理,我们从母腹中他就护理我们。神如果只是超越的,那就成了与世界无关的第一推动,成了抽象的存在。神如果只是临在的,那就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成了偶像。只有道成肉身,才能保证了神的超越和临在,保证了谈超越不堕入抽象,谈临在不陷入偶像。

  第三,知道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知道万有怎么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这就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存在本源,我们现在的依靠和我们将来的去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怎么活着?我们往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是我们的一分为三。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更对。

  第四,知道人性的四个阶段创造、堕落、救赎和成全。我们谈人的时候,不再抽象和架空,而是在具体时空环境中,在不同人性阶段来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百余年来,中国新式学堂兴起之后,语文教育领域的若从横向的历史线索追溯,大放异彩的人物也不是没有,诞生的语文教育家也不少,像夏丏尊、叶圣陶、等人的论述至今仍然成为语文教育领域的经典文献。但是,清楚无误地表明“真理”而非其他任何东西在语言领域优先地位的,齐宏伟老师是第一人。

  80年代以来,关心中国未来关注中国中小学阶段教育的有志之士看到公立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体制内外,都纷纷起而应对批判之余,贡献出了很多有益的资源。有的是以群体的力量,编撰大型的语文读本,尤其以钱理群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影响最大,畅销近百万册,虽然编委会早已经不复存在,在编写过程中各方意见也多有抵牾,但是仍不能掩盖编写团队良苦用心。他们是一群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真正情怀和负担的人。又有甚者,关注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串通的傅国涌老师,同样以一人之力推出了极具分量的《寻找语文之美》读本。

  如果说在《基督教语文中级读本》体现出来的是编者对“真理”的虔诚敬畏,那么在《寻找语文之美》里我们则能发现编者对于“大美”的追求与钦慕。前者犹如先知的呐喊,为自说自话的中国语文开一条活路,后者则是以温柔的力量,史家的冷静淘洗出荒凉历史长河中的点点黄金。如果基督教语文读本是刺破黑暗的真理之光,那么,寻找语文之美就是滋养人心的性灵之盐。

  齐傅两人,一纵一横,将汉语的精神资源及其属灵功用演绎恰到好处。两位的编排都非常具有想象力原创性,齐老师从深厚改革宗神学传统汲取养分,以圣经为牢固的根基展开基于真理的艺术言说,而傅老师则从文质兼美、中西交融视野,按照传统中国士人的气节风骨提供了一种可兹参照的模范

  基督徒老师不仅可以从两位老师的编写内容上获益,按照单元的形式提供具体的阅读训练与语言熏染,更可以从两位的编排思路尤其是用心上加以借鉴。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两位会这样编排?为什么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真”和“美”的问题如此重要

  我观察一线的基督教教育语文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面对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神学与语文的二分,或者人为的生搬硬套

  基督徒语文老师亟需建立扎实的基于圣经的世界观,能够有起码的语言资源从而可以触类旁通。基督徒老师需要主动地、反复地操练如何将宣称的神学信念转化为自己日常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永远对神保持虔诚敬畏的态度凡事都要回到神的面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属灵的气质品味直觉,能够一眼看出文本优劣

  2. 没有踏实做事心志行动眼高手低,自绝于丰富的语言传统和上帝放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普遍恩典

  傅老师有一句非常鼓励人的话,叫做“得寸进寸”。或者用冉云飞老师的话叫做“日拱一卒”。基督徒老师一定要谦卑下来,沉得住气,不慌不忙,细细慢慢品味语言艺术的真理性元素和美学品味。在坚持立场同时虚心求教,不要将公立教育一棍子打死。

  在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争执不下的中国语文教育界,两位的贡献都是难以估量却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基督徒语文老师们,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拿起齐老师和傅老师的书好好研读,和同事切磋交流,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教学。不要惧怕自己不够专业,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实改变,而不是盲目的跟从。我相信,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基督教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中国的语文教育提供一条活路,就是通往自由上帝的道路。愿我们都能讨他的喜悦。(感谢彭凯弟兄来稿,封面标题为小驴所加,点击 阅读原文 可购《基督教语文·中级读本》)

  小约翰 | 到底如何看教育(全文

  小约翰 | 基督教语文课程标准纲要(2017版试行稿)

  小约翰 | 经典是最好的教材兼及对“古典教育”的反思

  摘录 | 爱德华兹的立志七十条

  书摘 | 世界观的31个转折点

  教育:向上,还是向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