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只不过是你婚姻问题的替罪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孩子,只不过是你婚姻问题的替罪羊

2018-08-04 21:47:30 作者:周丽瑗 阅读:载入中…

孩子,只不过是你婚姻问题的替罪羊

  ▲

  一个直达你内心公众号

  前言

  暑假是在人生长线里父母孩子为数不多能连续长时间相处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大大提高,对全职妈妈来说,更是变成了24小时朝夕相处

  在密集相处的时候,种种关系问题会浮现出来,但在父母看不惯孩子,孩子不爱搭理父母的冲突表象背后,更是蕴藏和解的契机

  01

  一种常见家庭

  父母把青春期的女儿送来做咨询,因为她经常与母亲发生冲突,并且多次离家出走彻夜不归。

  女儿和母亲在第一次咨询时就爆发了争吵。

  女儿

  女儿控诉说自己在家中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自己的房间总是被母亲批评

  母亲

  母亲的精力好像总是过度的投注到女儿身上,对女儿挑刺指责

  父亲

  而这个家庭中的父亲则显得尤为冷静,仿佛这种母女间的战争与他无关,只是一味地站在母亲的立场表达对女儿种种叛逆行为的担扰。  

   [一个叛逆的问题孩子,

  一个为孩子操心无力的母亲,

  一个冷静理性的父亲]

  这样的配置是很多做亲子咨询的典范

  这也是美国心理治疗师奥古斯都和卡尔的畅销书《热锅上的家庭》中接待进行心理咨询的家庭的开篇情况

  仅仅在经历几个回合对话后,真正的问题便显露了出来。

  带孩子前来“咨询治疗”的父母都在咨询师面前大谈特谈为人父母人性一面,让咨询师注意到他们过度沉寂在自己的角色里,凡遇到谈论自己感受时都避而不谈

  并且当咨询师很自然的提到父母之间彼此的关系时,两个人稍微紧张后又将话题扯回到了女儿身上。

  显然父母很怕触及自己的婚姻真相,但青春期女儿的种种成长现象就很自然的遮盖住了这个真相,这样父母之间就很默契的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女儿身上,而不用去面对自己的痛苦。 

  真正的痛苦是什么呢?

  在婚姻开始时,夫妻二人共同协作相互依赖,但好景不长,最初的热烈错综复杂因素所冷却。

  在两个人的磨合战争中,彼此慢慢重复自在原生家庭习得的模式,于是争吵升级渐行渐远

  因为信任在彼此的消磨间散退,两个人由于惧怕亲密亦互相退却,于是大家都各自找到替代品:父亲忙于工作,而母亲过度关心孩子和她自己的母亲。

  然而经过几次治疗后,如果只是针对母亲和女儿的问题进行处理,女儿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女儿曾经症状就又出现她的弟弟身上,所以,根本上来看,孩子其实是夫妻婚姻问题的替罪羊。

  02

  被转移的第三者

  曾经我也以为中国的家庭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随着了解深入,我发现其实无论哪个国家,从人性本质上来说,并无太大差异

  每个家庭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问题,但家庭成员潜意识里是需要将问题得到改善,于是,总是需要某个人来充当“病人”的角色,这个病人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而同时,由于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缓和家庭的问题甚至避免整个家庭走向死亡,这个病人也会“配合”家庭其它成员参加这样的演出。这在我们身边彼彼皆是。

  比如,一个孩子经常身体生小毛病的家庭,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用“得病”这样的形式引起父母双方共同的注意,因为只有在他生病的时刻,家里才会有温暖感觉存在

  一个过了儿童期的孩子无论如何不愿意与母亲分床,因为他想用自己这种不懂事方式去温暖没有父亲疼爱的母亲。

  这是家庭中常见的现象,当婚姻出现问题时,创造一个三角关系就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当家里面某两个人的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其中一方或双方会把注意力投向第三者,第三者则会参与到前两者的问题中来缓解两人间压力和紧张。

  这就是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Murray Bowen)所提出的家庭三角关系(Family Triangulation):即通过第三者的介入而转移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产生于压力情境下的三角关系,其初始的动力是源于缓解两个人的关系紧张,所以三角内本身就充满了张力

  一个对丈夫不满妻子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或者可能开始对孩子抱怨丈夫。

  由于孩子对其中一个人的焦虑或者对两个人的冲突比较敏感,出于拯救家庭的愿望,他就会把自己投入到这个两人关系中,因此形成一个三角关系,他们试图去提供安慰建议,以此来降低冲突。

  当父母不能解决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或沟通不良时,他们可能把关注点从自身转移到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消极面或者产生亲子冲突,这又会强化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

  但只有这样做,父母才能从自身婚姻系统的紧张状态成功转移出去,那孩子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为了避免父母的婚姻冲突,孩子的幸福就被牺牲掉了。

  03

  被牺牲的孩子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下,工作占去父亲们大部分精力,影响到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情感投注。

  孩子的母亲则因为丈夫的疏远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来可以缓解丈夫对她的关注不够而带来的压力,但也让孩子更容易依赖,而缺少独立性,这在当下中国层出不穷的“妈宝男”身上都可以见到。

  同时,母亲和孩子的联结越强,父亲和家庭就越疏离。

  父亲如果感觉到的不是家庭中妻子和孩子对他的重视和需要,而是被排斥、被拒绝,有可能做出离开这个家庭的选择,导致婚外情或者家庭破裂。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是家庭中的女性强势,霸占着孩子,从而把父亲推远。

  比如母亲经常打断父亲说话,对父亲的观点加以否定,在语言中以“他”来指称,仿佛父亲就是这个家庭中不存在或不重要的人,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孩子对父亲也不尊重

  但家庭中的每一种动力都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这些女性焦虑的外表下是内心缺少爱、需要爱的人她们寻找丈夫的爱而不能得到,或者是丈夫不能满足她的期待,所以便把失落的心完全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她们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而由于情感的压抑、不当的教育理念、家庭内的不良沟通和应对方妨碍了她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争取丈夫的支持,自然也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

  而她们的丈夫通常也由于自己在处理与妻子情感中的无力,而不懂得如何去支持妻子,更由于内心的混乱而不懂得如何去缓解妻子的压力,而索性顺水推舟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有些多子女的家庭,当孩子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也会很巧妙的支持某一个孩子而对抗另一个孩子,也就是利用孩子作为冲突的直接体现,而避免彼此直接面对冲突。

  更有趣的是,父母之间这样的行为模式,也完全受到其自己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甚至是完完全全的复制。

  家庭中的问题,真的是每一个人都有份!  

  04

  被牺牲的孩子

  既然我们知道问题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本质是婚姻的问题,而我们如果去花时间埋怨自己的父母没给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是浪费时间,那我们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建议你如果身处这样的境地,或者家庭里有这样的苗头的话,可以进行一些家庭自我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给你的家庭成员每个人进行一个人物速描。

  比如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家庭中与对方的互动是什么行为模式,在家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同样,婚姻的另一伴和孩子又是如何的。这样的速描要客观细致具体,脱离情绪化对自己的影响,以第三人的视角分析

  1

  其次找到你们家庭成员间共同的为了维护家庭而形成的理念。

  比如,由第1点疏理出来的互动行为中,可以看出你们家庭成员间可能默认了某信念

  比如过度牺牲才能维护家庭的完整,还是彼此依赖不能有个人空间才是家庭完整的表现

  然后去考量一下这个理念是否合理和适用,有必要的话可以和你的伴侣一起挖掘。

  2

  探索一下你和你的另一伴彼此的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你们的父母之间表达爱的方式以及在冲突产生时的处理方式是如何影响你们俩在婚姻中的处理方式的。

  这样有助于你们彼此能够更好的明白他是如何长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可能会由此发现一个你未曾了解的另一伴。

  3

  学习新的沟通方式。

  夫妻之间的良好沟通才是家庭稳定基础,每个人充分地表达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允许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包括那个一直以来表达较少的个体

  这样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减少相互负面影响。

  两个人可以重新定义沟通的方式和改进的方面,细小到彼此的称谓禁止用第三人称“他/她”指代。

  4

  夫妻共同约定彼此之间的问题不转嫁到孩子身上。

  在家庭中,婚姻系统是优于亲子系统的。

  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向在家庭中处于弱势的孩子抱怨对方,也不要让孩子来传达父母之间的负面意见,这对孩子是压力,也让孩子担忧失去另一方家长的爱而左右为难,内心冲突,从而产生去制造各种事端,将自己的能量都耗在制造问题拯救家庭上,也耽误了其本身年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家庭中孩子如果出了问题,并非孩子真的没有问题,只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是互相配合共同制造了孩子的问题,是有彼此循环效应的。

  5

  父母即是狱卒,也是囚徒——而孩子既是囚徒,也是狱卒。

  问题的本质往往出在父母之间本身的沟通和关系处理上,如果你们够勇敢,请诚实面对彼此婚姻中的恐惧,不要再拿孩子的所谓“问题”来当彼此关系的挡箭牌。

  当然了,除了家庭进行自救之外,向专业的咨询师求助,这也是一种勇敢和自救。

  点击链接即可跳转了解咨询心理咨询

  一个人有一个故事

  一个家庭有一段历史

  去找到你们的历史之谜。

  晚安

  历史好文荐读

  可点击直接跳转阅读

  人生唯一值得ALL IN的只有自己

  为什么你心灵成长了那么久,但生活依然不幸福

  “妻儿在熟睡,我决定去死”:中年人绝望,你永远想象不到

  胡因梦:我们所执着爱情里,其实不一定有爱的成分

  14年夫妻因梅西C罗离婚:什么才是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42岁马伊琍一句话戳中女人痛点:我不是任人宰割的罗子君!

  电影《血观音》:妈,我只是你挂在身上的名牌包吗?

  想看更多文章

  后台回复目录

  查看更多婚恋/亲子/原生家庭/个人成长系列文章

  解惑

  我有困惑,需要帮助

  婚恋心理咨询

  &

  心理占星咨询

  点击直接跳转

 

  我不煲鸡汤  

  我只提供灵魂的解药

  —周丽瑗亲密关系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本号

  点击阅读原文遇见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