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努力,最终成为后世的榜样
说起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你想到的定是facebook,而一提到它,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但是小菠菜们可知道,在Facebook说话最有分量的,不是小扎,而是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哈佛大学毕业,曾在美国财政部就职,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人称“Facebook*”、“硅谷第一女强人”。
看着台上指点江山的她,谁又曾想到24年前,她只是个nobody。
故事要从1969年说起,雪莉出生在美国华盛顿一个犹太人家族。
说起犹太人,菠菜们一起想到高知份子。
没错,雪莉的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曾经是大学老师,他们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从小雪莉就受到优良的教育。
(雪莉一家)
在学校,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妥妥地就升入了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
但是,在她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她父母就做了一件很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催婚。
从小,她所受的教育就是自由平等,要像男人一样干出一翻事业,而现在父母要她结婚,说什么也不能答应。
雪莉开始对女性职业发展问题越发关注,并与同学组成小组,研究“经济学与政府部门中的女性”这一课题。
这是个有趣的课题,引起了学校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后来担任克林顿时期美国财政部长)的注意,并担任了雪莉的论文导师。
(从左到右分别是:雪莉的母亲,雪莉和劳伦斯)
1991年,劳伦斯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钦点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雪莉当秘书,让雪莉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不过,没多久劳伦斯辞职了,雪莉也跟着老师不干了。
没有工作当挡箭牌,父母又不断给她下催婚令。
怎么办?
报读MBA,应该能抵挡一会。可是没多久MBA就学完了。
没办法,在24岁那年,雪莉找了一个「合适结婚的对象」,闪婚。
波叔不止一次说过,闪婚有风险!
雪莉很快就自尝苦果,这段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维持了一年就结束了。
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别人眼里的好男人,不一定适合我。
当时,美国社会对于一个离异女性的包容度十分低,雪莉被打上了「失败女人」的标签,找工作去哪儿人家都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她。
1995年,劳伦斯担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邀请雪莉担任他的办公室主任。
兴趣所在,又专业对口,进入金融圈的雪莉可谓如鱼得水,很快就小有名气。
可是雪莉并非池中之物。混了一趟金融圈,她觉得能让她发挥的地方不多了,并且也不愿意一直躲在导师的光环之下。
虽说90年代末互联网的发展形势让人注目,但那还是个极少有女性涉足的行业。而且,微软、谷歌等现在的大互联网大头,当时才刚刚起步。
硅谷是个什么地方?
每天,有数百万个求职者,连一般程序员都是难以留下,何况雪莉根本不懂程序。她唯一一次与计算机的「亲密接触」是在大学时期,为了给论文做回归分析,到学校计算机中心录入数据,并且成功把整个系统弄崩了。
隔行如隔山,转行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不管你曾经在金融圈多有名气,到了互联网圈,你也不过是个愣头青。
花一年时间找到工作。
跑了许多家互联网公司之后,雪莉终于被Google收了,担任在线销售和运营副总裁。
一入行就进谷歌,太牛了,是吧?
菠菜们不要想太多,当年的谷歌与今天的谷歌就不是一个level。
那是一家刚刚成立不久、非常小的公司,而且还很穷,大概一个不小心就要关门倒闭的样子。雪莉刚进去的时候,所谓的销售和运营部一共只有4名员工。
而谷歌聘请雪莉,就是因为她在金融圈混得不错,会赚钱。希望能借助她的经济运营能力,帮公司转亏为盈。
果然,雪莉没有让人失望。2001年,她凭借Google Ads等一系列项目,开始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缓解了公司资金短缺的问题。
后来又凭借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美国在线」(一家全球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使用Google搜索引擎,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极高的推广度。
到了2007年,Google已经发展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公司,而雪莉的团队也从4人发展为4000人。
这个时候,雪莉又开始燥动不安,她开始觉得谷歌已经没有她想要的挑战和发展的空间了。
相比起6年前刚踏入硅谷的雪莉,现在的她不可同日而语,她成为了行业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只要她把要跳槽的风声放出去,连华盛顿邮报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雪莉最终选择了Facebook,担任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COO)。
我从未想过自己事业的起点会与现在的工作有关联。在我大学毕业时,马克·扎克伯格只有7岁。
她选择Facebook有两个原因。
一是看中它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007年,正是Facebook开始大火的时候,也正是Facebook受到微软公司狙击的时候。作为创始人,扎克伯格有能力、有创意,但是却不会管理公司,为公司带来盈利。
当时《纽约客》是这样形容扎克伯格的:
(扎克伯格)把打造一个很酷的网站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认为利润就会随之而来。
光顾着网站设计和用户体验,明明已经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网站,但公司却穷得叮当响。
雪莉最擅长什么?
赚钱!
第二个原因是小扎的诚意打动了她。
为了请雪莉出山,扎克伯格可是煞费苦心了。
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是三顾茅庐,而扎克伯格请雪莉,却不止「十顾茅庐」。
他连续6周,约雪莉吃饭聊天,一直聊到深夜。
如此诚意,就算是冰山都融了,雪莉加入了Facebook。
08年,刚刚跳槽到Facebook的雪莉,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公司的运营模式。先是与公司高层达成一致的改变理念:
然后就在Facebook上尝试商业植入,从08年不足3亿美金的广告收入,到2010年实现了Facebook的首次盈利。
在接手公司运营3年后,公司单单是广告收入就达到了38亿美元,接近13倍的增长。
在这期间,无论是销售、广告、市场营销、业务扩张,还是人力资源和公关,都是雪莉一手包办。
2012年,她成为了Facebook董事会第八位成员,也是第一位女成员。Facebook上市后,她持有公司0.5%的股份,价值10亿美金。
直到现在,她仍然是硅谷最出名的女强人,在一堆衣着呆板单调的程序员中,雪莉一身「华盛顿范」的打扮,是最亮眼的风景线。
虽然雪莉在职场上大杀四方,但感情道路并不顺利。她的第二段婚姻,是在她35岁那年。
雪莉还是Google运营副总时,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当时的雅虎音乐行政副总裁戴维·古德伯格(Dave Goldberg)。
戴维身边从来都没有少过女人,但他最终却拜倒在雪莉的石榴裙下。
追求雪莉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她来说,钱权名利,她都有,想要赢得她的芳心,那得要拿出真正的诚意来。为了求得雪莉的青睐,戴维对雪莉体贴入微,并且积极支持她的事业发展。
最终两人在2004年,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戴维当起了二十四孝好老公,分担了大部分的家庭责任,充当雪莉背后的支柱。
一个掌管着价值20亿美元公司的总裁,会在家里洗衣做饭,为老婆端茶倒水,可见他对老婆真是要宠上天了。
2014年,雪莉出版的自传《向前一步》(Lean in)更是把戴维捧成了美国女性眼中「国民好老公」。
在她的书中,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可以看的一个不一样的戴维:一个儒雅谦逊围着妻子转的好丈夫,一个孩子出生后,喂奶换尿布送孩子上下的好爸爸。
雪莉还曾以丈夫为例告诫男人们:
如果你想善待你的妻子,不是买花送给她,而是帮她洗衣服,还有做饭,或泡一杯热茶……
在一家人度假期间,戴维独自使用健身房,因为突发心率不齐,从跑步机上摔下,头部受重伤,不幸身亡。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雪莉无法接受,她自责,如果自己早一点发现戴维受伤,或许就可以挽救戴维的生命。但作为一个坚强的女性,她并没有消沉。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我会很认真的生活,但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你。
在丈夫离开后,雪莉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家庭和孩子中。繁忙的公务,琐碎的家务,这时她才明白,戴维为她付出了很多。
因为他,自己才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被家庭所拖累;因为他,自己才可以肆无忌惮,有人依靠和倾诉。
曾经家里的家务,照顾孩子的任务,都有人帮忙分担,她只需要做好自己,在职场上奋力拼杀;曾经她鼓励更多的女性争取更高的职位,不要因为家庭而束缚自己。
现在她终于明白,是因为有戴维的支持,自己才可以拥有如此「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想法。
我之前从不了解,当你被家务事困扰时,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有多么困难。……他们是对的,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及理解单身母亲们面临的所有挑战。但关于这一问题,目前我的理解比一年前更多。
正因为理解,所以体谅,所以想给予更多的帮助。
她在Facebook上设立了「女性领导日」,鼓励女性员工争取领导职务;
她在全球创立「向前一步组织」(LeanIn.Org),创立「Sheryl Sandberg和Dave Goldberg家庭基金会」,为工作中的女性提供经济帮助;
她在TED、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各地重要场合发表演讲,为女性发声;
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将是女性管理一半的国家和公司,而男性也要承担另一半的家庭。
直到现在,49岁的她依然奋战在工作的最前线,她从未想停止过自己的步伐。
她登上「福布斯最具权势女性排行榜」前五,她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她要用自己的成功,激起女性对平等的向往。
正如苏珊·安东尼说的:
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得到年轻女性的感激,而是要让她们感到不满从而继续努力。
她希望,所用女性都可以像她一样,拥有自由翱翔的勇气,而不会被社会歧视限制。
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后世的榜样。努力跳出社会的界限,跳出这个舒适圈,勇敢地做坐到桌前。
You can sit on any table you want.
今日心情 向前一步
向前一步,冲破限制,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