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马伊琍绝望痛哭:中国女人当了妈,生活只剩hard模式
女人一旦当了妈,人生只剩下“困难”模式,怎么选都是错。这是我看完电影《找到你》后的结论。
陶昕然饰演的朱敏只出现在首尾,却足够描绘出像她一样的许多全职妈妈被丈夫背弃、被现实碾压的脆弱。
明明是丈夫出轨在先,却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丧失争夺抚养权的优势;
明明是长期独自照顾孩子导致精神不佳去看医生,离婚吃官司又被律师拿来控诉、指责其不适合抚养孩子。
朱敏之后悲愤自杀,虽被救出,却毁了容,就算拿到抚养权,今后的生活也举步维艰。
像朱敏这样被压榨、剥削的全职妈妈数不胜数。一位女项目经理就曾坦言:“生了孩子,一定不要在家里带孩子做全职妈妈,相信我,那要比上班辛苦太多。”
俄罗斯的一位全职妈妈曾拍照记录了她的一天,只能用鸡飞狗跳、筋疲力尽来形容。
然而,一个女人放弃前途,全心全意、不计回报的牺牲,却总是被漠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不知感恩的丈夫嫌弃无趣、败家甚至背叛。
从人生的女主人降级为免费的洒扫保姆,最终走投无路失去一切,那些伤害你的人,仿佛早有企图随时将你的人生凌迟,而原罪就是,你只不过是一名“全职妈妈”。
所以职场妈妈更好过些吗?电影很快告诉我,女人在职场上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同样是家里的一地鸡毛。
姚晨饰演的精英律师李捷,上一秒用胜利者的口吻对着全职妈妈朱敏说教,下一秒就去找妈宝男丈夫谈离婚争抚养权,还被对方指责不像个女人,不亲力亲为带孩子,竟然找保姆。谈及抚养权,也被抓住无法时刻陪伴教育孩子的痛点。
职场妈妈总是看上去更“坚强”,但当李捷的女儿被保姆拐走,她的天终于塌了。被警察责备怎么晚上才发现孩子失踪,哭哑嗓子的李捷回答,白天上班;被婆婆抓着头发打骂,被丈夫呵斥失职,李捷也都哭着道歉。
没有谁比李捷(职场妈妈本人)更责怪她自己。可其实,如果丈夫当初能有一点主动承担育儿责任的意识,而不是全部都推到妻子一边,甚至放狠话要妻子只能放弃工作回家带孩子,两人也不至于闹离婚,孩子也不需要请保姆,可能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他们只会把错归结为李捷不放弃工作、不能时刻照顾女儿,才导致意外发生。李捷常说,这年头没钱养什么孩子呀。
许多职场妈妈拼命工作、应酬喝酒、忍受客户性骚扰,就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在和丈夫争夺抚养权时有足够的底气,也能给孩子请更好的保姆。但只要出现任何一点闪失,都会被人诟病没时间陪伴教育孩子,不配当妈。
可是不工作,就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和资源,也很对不住孩子。有句话概括了职场妈妈们的尬与惑:要为孩子赚更多的钱,就不能随时抱他们;要时刻抱着孩子,就没办法为他们赚钱。
看起来,职场妈妈怎么选,都是错。
李捷那样的中产精英尚且如此,那些来自社会底层、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则更加艰难——她们压根没有选择。
马伊琍饰演的保姆孙芳,恐怕是最典型的“弱势妈妈”。逃离农村,被丈夫家暴,孩子先天性疾病须巨额医疗费,而丈夫坚决不治疗。
孙芳为赚医药费,去声色场所做陪酒女,连喝两排酒就为了顾客赏的五千块;在医院陪床没钱吃饭,偷偷去吃别人的剩饭剩菜;找了一个能借高利贷的情人,两人欠债无数。
交不起费用,孙芳和她的孩子被强制出院回家治疗。孙芳跪在地上绝望地哭喊,眼睁睁看着原本躺着她女儿的床位被让给了付得起医疗费的李捷一家。
一个雨夜,孙芳只能抱着孩子看着她咽气,无人相助。
她报复李捷,拐走她的女儿,当成自己孩子的替代品,也是为自己找一个新的寄托;她把孩子还给李捷,从船上一跃而下,也是彻底对了无希冀的世界绝望。
像孙芳一样的许多底层女性,唯一属于她自己的,就是从她的子宫孕育的孩子;唯一她能够自己选择的,就是去做个好妈妈。
可是,再伟大的母爱,也避免不了贫穷带来的灾难,也阻挡不了现实夺走她做一个好妈妈的机会。
女人若是全能王,还要老公做什么?
电影导演吕乐说,这部集合了母亲、女性话题的电影中,男性有懦弱的部分。看完电影,我发现男性角色的弱化并不是戏份上,而是缺少以往正向男主角身上的责任和担当。
全职妈妈朱敏的丈夫,出轨在先,竟还在法庭上用朱敏放弃事业的牺牲和奉献当作抨击她和争夺抚养权的工具;
职场精英李捷的丈夫,离开他妈就做不了决定,母子二人同仇敌忾地指责李捷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顾女儿,却在找女儿的路上什么忙也帮不上;
贫穷农妇孙芳的丈夫,频繁家暴、抛妻弃女、勒索孙芳还婚内强奸,更不用指望他为孙芳母女做任何牺牲。
记得孙芳情人面对李捷连续咆哮“我女儿在哪里”,说了一句话:怎么都跟孩子过不去?
是啊,女人做了妈妈,无论身陷何种境地都要披荆斩棘地爱护孩子,但为什么孩子的爸爸把这个重担都扔给了妈妈?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写道,男人在婚姻中仍把自己当婴儿,让妻子延续母亲角色,所以妻子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儿媳的角色,特别是做母亲,更劳身劳心,而男人并没有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父亲,甚至角色缺失,把一切家务和孩子有关的都推给妻子。
新西兰总理Jac刚上任时便怀孕了,可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事业。她在社交网站说,会同时担任总理和母亲的工作,而孩子父亲将会成为全职奶爸。
我几乎未在中国见过几个男人愿意做全职爸爸,仿佛为孩子牺牲事业只是女人专属。强调女性要有独立丰盈的灵魂,却又要她们甘愿为老公孩子俯首帖耳;而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个伪命题,也只针对女性。
姚晨曾在《星空演讲》说过,这些年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兼顾家庭与事业的?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先生同样的问题呢?
而电影《塔利》中,妻子常年独自照顾孩子,丈夫除了打游戏对一切不管不顾,最终妻子精神分裂,开车坠河住院。当丈夫疑问平时都在家照顾孩子的妻子这次为何会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医生反问他:“难道你不在家吗?”
孩子原是两人共同的结晶,妻子却承担了绝大多数育儿责任,甚至还要给丈夫当“母亲”。既然如此,要老公干啥?
总鼓吹母爱的伟大和女性的强大,为何不鼓励男性回归家庭承担起一半的家庭责任,而不是靠着女人的悲壮苦苦支撑?
《找到你》的案例或许极端,却能体现许多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中深受其害的女性,而她们的难,都多少与男性的不负责任有关。
这让人质疑,现实生活中男女是否真的平等。一份世界范围内较为权威的衡量数据《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从2011年起,中国男女平等排名连续七年下降,在2017年后退至第100位。
2006-2016年中国性别平等差距全球排名
这样的环境下,或许只有女性之间,才能理解彼此的不容易。《找到你》不仅是找寻孩子,更是让局外人从多维角度去发现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女性也同样身陷困境,让女性内部产生共鸣,让每一个妈妈都能被看见。
一如孙芳扮演者马伊琍在第二届女性电影节中的致辞:
女性,除了对外界要求理解和尊重,女性和女性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情,同样重要!
姚晨马伊琍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孩子的妈妈。前者经历过婚姻的破碎,后者选择原谅丈夫的背叛,而两人都曾面临过中年女演员生育后演艺之路的急速缩窄。
当人们对女性的年纪、工作和生育充满恶意,或许只有选择砥砺前行,才能一点一点为自己开拓出更宽的路。
马伊琍凭借《我的前半生》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时,以“彼此成就”回应文章的“为你骄傲”,云淡风轻却又意味深长。或许,她将人生中最真实的经历、感触、那些悲欢离合都转化成对一个角色的完美诠释,用自己的成长和成就向伤痛的过往敬一杯酒。
姚晨在历经婚姻和舆论双重风波后,坦然站上演讲台,坦言作为一个中年女演员,两次怀孕期间失去的工作机会,甚至工作室员工全部辞职的境地。
但她也因此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学会保持内心的真实:“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因为努力工作才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当妈妈我才理解生命的意义。”
二人合作的《找到你》,是中生代女演员这个群体的一个小突破,亦是为女性群体打破困境的鼓励和示范。
就像马伊琍对姚晨说:你我都在女性最美的年龄!抛开标签永远做自己。
中国女性的困境或许无法依靠个人来改变,甚至当她选择做一个妈妈时,生活只剩下hard模式。但是当女性之间的谅解和共情上升为力量,每一位女性的成长和突破,亦是生活中一座里程碑。
互动话题
来聊一聊,你经历过的女性困境?
本文经遇见张小娴®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主播:DJ晓苏,“遇见张小娴”签约主播,声音设计师。做有手工质感的电台节目,以声音之名表达一切可能。
▌注:本文配图选自网络。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