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儿被罚站把老师抓进派出所,他不是好警察,却是好父亲么?
点击上方“晚睡”☞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 ”
本文作者 | 晚睡
01
比如我们老师在发现有人听课不认真,或者讲话、睡觉时,会扔一段粉笔头过去,“你,对,就说你,这堂课站起来听。”
如果某同学实在调皮捣蛋,已经影响到课堂秩序时,老师会打开门,对着这位同学说,“你,出去。”
遇到有人迟到,探头探脑推开教室门时,正在讲课的老师会冷着脸说,“站一会吧你。”三五分钟后,老师心情好了,挥挥手,这位同学才会如蒙大赦溜回座位。
现在时代进步了,基本上没体罚学生的情况,不过老师偶尔使用一下罚站也能理解,毕竟学生犯错了不能打不能骂,罚站已经算是最无害的惩罚手段了。
不过最近湖南省株洲县育红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何老师,却因为罚站学生,给自己惹出了大祸,被派出所的警察带到了派出所,限制人身自由7个小时。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叫小彤(化名)的女同学上学迟到,何老师罚她和几位同学在教室前面站了几分钟。
下早自习后,小彤给妈妈打电话,哭诉说自己因为迟到,被老师罚站了。
于是小彤妈妈给自己的老公打电话,小彤爸爸是当地派出所的副所长,直接安排两名警察将何老师从教室带到了派出所。
何老师上午9点到了派出所,一直被在审讯室关到了下午的3点多钟,总共有7个小时左右失去了人身自由,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
在录口供时,小彤的父亲也就是该派出所的副所长出面,问了一句何老师,“你知道我是谁的爸爸吗?”
事后,何老师以泪洗脸,在学校的教师工作群中哭诉自己遭受的屈辱:
02
真没想到现在当老师的风险都这么大了,因为一点教育上的分歧,就将老师当做犯罪嫌疑人一样粗暴对待,剥夺老师的法定权利,那以后谁还敢当老师?
当孩子真正被虐待、被殴打、被伤害时,警察总是姗姗来迟,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处理,到了自己家孩子,来得比孙悟空都快。
我也很想问一句:是谁给他们的这个权力?
小彤妈妈辩护说自己当时报警了,所以警察才去出警,但实际上警察到学校的时间比她报警的时间还要早,明显是人带到了,才补了一个报警电话。有内部人,就是好办事。
目前事情被曝光后,教育局和公安局成立调查组专门调查此事。株洲县公安局公开警情通知,认为该副所长存在违规的行为,现已经被停职接受检查,县纪委和县公安局相关督查、检查机构也已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调查结果也会向大家公布。
这起事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公权力滥用的问题,一个做父亲的,觉得自己女儿受到了委屈,可以自己出面和老师沟通,却不能利用自己作为警察的身份,公报私仇。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说,“这位父亲不是一个好警察,却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懂得保护孩子。”
我却不同意这种观点,真正的好父亲并不是一听说孩子受委屈就怒发冲冠,不分青红皂白地维护起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03
孩子从高楼往下扔杂物,差点没打死人,他们不让物业管,“你吓着我的孩子了”;
孩子在饭店抢别人的食物,他们却听之任之,还怼不开心的被抢者,“你是大人和小孩子计较什么”……
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点委屈,父母们马上各显神通,有利用公权力滥施责罚的,比如那位让幼儿园开除老师的严书记夫人;有冲进学校殴打老师的;还有成年男子扇抢自己儿子玩具的四岁小儿耳光的……
这些事情,真的太多了。
我们家楼上有个小姑娘,实在精力旺盛,每天不是跑来跑去,就是在家里骑自行车,跳绳,震得楼板直发颤。
白天我上班还好,晚上一直到十点都要忍受叮叮咣咣的噪音,我在电梯里碰见他们家几次,很委婉的提醒过,人家父母慈祥地看着自己的宝贝,“你看,阿姨说你了吧。”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肯定喜欢这样的父母,“看我爸我妈,我犯什么错都不说我。”
可这样的父母,往往只会培养出人见人厌的熊孩子。
现在这代年轻父母们,都很注重教育,很崇尚西方的教育理念,但他们往往一知半解,走了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表现在父母的行为中,就变成了“我的孩子没有错,就算是错了,你也不能说”、“我的孩子没缺点,就算有缺点,你也不能管”。
如果父母自身就有这种巨婴心态,认为自己和孩子都是全能的,都是自恋的,全世界都得为我和我们家孩子让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将来也肯定是巨婴心态。
04
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也都不是完美的,要让孩子逐渐在成长中认识到这一点,逐渐增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既智商、情商之后再一个重要的能力,逆商。
1、低逆商指数。
表现特征为每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面对大人负面的评价,感觉天要塌了,惊慌失措。对待逆境,态度消极,行为逃避,对自己没信心,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中逆商指数。
表现特征为能够坦然面对不好的事情或者他人的负面评价,但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来应付困难局面。有时候,可能花了很大精力,但还是无法缓解自身的无助感,并常常因此感到失望。
3、高逆商指数。
表现特征为能积极面对困境和他人说“NO”的时刻。面对逆境,态度正面,行为积极,懂得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且能找出尽可能有利或减少负面影响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知道用正确的方式去排解负面情绪。
总而言之,逆商就是一个和挫折感相对的概念:遭遇挫折时,逆商越高的人挫折感就越低,逆商越低的人挫折感就越高。
而那些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和偏袒,不仅容易制造出始终依靠父母的巨婴,更大的危害是,让孩子的逆商为负值,心理承受能力过低。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处于父母的羽翼之下,他成为一个小世界中的王者,得不到任何处理负面信息经验。
他们一旦走到社会上,面对真正的挫折,到了不如意的逆境中,当父母的保护范围逐渐缩小,孩子会感觉到极其无助,无法适应,会像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一样,被压碎、击垮、扭曲。
培养孩子逆商的几个办法:
第一,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
要试着让孩子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比如和小朋友的人际关系纠纷。父母可以在一边提供建议和分析,鼓励孩子更加自信,却不要总是将孩子排斥在外,自己亲身上阵。
第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对孩子遭受到的错误要有“同理心”,不能因为成年人觉得是小事就嘲笑打击孩子,孩子对逆境的耐受力是一点点提高的,父母要学会参与其中,用孩子的心态来处理问题。
很多父母信奉“再苦不能苦孩子”,总是集中家庭所有资源来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这是极端错误的,这会给孩子带来虚假的生活状态。未来孩子走到社会上,发现生活的真相,巨大的落差会造成强烈的心理打击。
即使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最好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还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一样东西,让他们学会等待结果的出现,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
第四,适当让孩子接受惩罚。
没有边界的溺爱,很容易变成害,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无需付出代价。所以让孩子养成错误就要受到惩罚的意识,和爱孩子并不矛盾,反而有助于培养孩子未来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不会太自私。
有的孩子长年被父母、亲人包围着,环境固定,习惯固定,心理状态也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线上,不面对外面的世界,导致抗挫折能力差,到陌生环境中就会不适应。所以要逐渐带孩子适应外部世界,多和其他人打交代,培养出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为了孩子最终的幸福,父母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用正确适当的教育帮助孩子认清生活的本质,在平时锻炼承受痛苦的能力,等到真正的挫折出现,才不会爆发出特别极端的反应。
儿子小时候我给他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除了无微不至的爱,我还要给你适当的忽视,恰如这世情真正的模样。”
我不能永远保护他,他终将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他终将要从家庭走出去,走到更大世界中承受风雨,给他对抗挫折的本事,比替他举着伞有用多了。
-END-
近期相关文章推荐
▽
关于本文
作者: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江湖人称晚睡姐姐。代表作《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三本畅销书。
原创公众号:晚睡(wanshui01),这里是与你一起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帮你发现你自己的平台。
长按下方*即可关注晚睡
在这里,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