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独立自主的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关于独立自主的名言

2017-09-14 22:3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独立自主的名言

  ●请学会做一个内外兼修,气质如兰,静如巍山;动如涓水;刚犹坚铁;柔若微尘的独立自主的女子!
每个人自降临人间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就注定要肩负起不一样的责任,无论大小!
一个女子,一生中大多会经历多个角色的转变及重叠,从小女孩妻子,到母亲家庭教育的启蒙老师,到儿媳妇,再到经营家庭的支撑者和维系者......
每个女子的一生,都不能只围着孩子丈夫打转,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和平淡
或许,一切只在一念之间!

  ●当小说中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感觉这是根据小说内部结构的运行而不是外部某个意志的强加命令发生的,我们越是觉得小说更加独立自主了,它的说服力就越大。当一部小说给我们的印象是它已经自给自足、已经从真正的现实里解放出来、自身已经包含存在所需要的一切的时候,那它就已经拥有了最大的说服力。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如果孩子哭闹,不能惯,有一次孩子“哭闹成功”,就一定有第二次的哭闹,而且哭闹的更厉害!所以第一次就不能惯,我说的是从刚学会说话开始,就不能惯,一岁孩子的第一次哭闹就不能惯,如果孩子需要10种东西,哪你只给7种—10种东西给孩子!如果有人给他自己孩子20种东西,你的孩子因此哭闹,你对孩子说“做人不能攀比”,可能一岁孩子不会懂,继续哭闹,你就由他哭闹,哭累了就好了,几天后的第二次还是对孩子说“做人不要攀比”,孩子不甘心,继续哭闹,你还是由他哭闹,哭累了就好了,第三次…,总有成功的一次,!也不要这一次由他哭,下一次满足他的攀比心理,在下一次由他哭,是行不通的,或从小每次都满足他的攀比心理,6岁后才由他哭,他的心灵会受伤的!尽早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我想,他是永恒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你知道,人们都渴望永恒,但是他们正和生活过的每一天一起死亡。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你上次遇到的了。在逝去的时间里,他们毁掉了自己的某一部分。他们改变,他们否认,他们矛盾—他们称之为成长。最终,没有任何东西被留下来,被改变,被保存;好像没有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只有一系列的附庸在芸芸众生中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他们连片刻的时间都不能存留,又怎么能期望得到永生... ----安·兰德《源泉》

  ●于是我们只不过是找回了人生而俱来的单独性,并且不再惧怕孤单。孤单才会有深度,因为你全然地直视自己,而那份深度会让你学会对爱的尊重。独立自主与成熟圆满,才会影响好的情感品质。不用填补寂寞的关系,才会有安全感并且不会苦求占有,一如奥修所说:“爱才能健全”。 ----伊能静《灵魂的自由》(人生励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我知道你能独立自主,也知道你不会有事
我不知道你为了什么学会坚强
我只想告诉你,尽管伤心吧!
我承受得了,这世界也承受得了 ----《不求回报》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林清玄《桃花心木》

  ●我们向往伟大逃避世俗的虚假;我们要用勇气来成就我们自己;我们应该热爱纯朴和美;独立自主,与人友善相处,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爱默生《善待命运

  ●刚脱离部队的人是群众运动理想的招募对象,而在所有当代群众运动的最早期依附者之中,都可以找得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感到孤单,在"人人皆有自由"的平民生活中茫然若失。独立自主生活所包含的责任感和不确定性压得他们透不过气。他们渴望确定性,渴望同志情谊,渴望可以不用负个人责任。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作为一个完全靠自己力量成功的男人,赫伯特·本特威奇有些刻板迂腐。他性格傲慢、坚定自信、独立自主而又特立独行,但是,他也是一个富有浪漫情怀的人,对神秘主义的热爱是他的软肋。 ----阿里·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

  ●周国平《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

  ●吸引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 是独立自主 而非刻意谄媚 ----《艺伎回忆录》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神圣世界,神圣意味着别人的止步或他人的不容侵犯。你能进入的世界,也只不过是别人意愿让你进入的世界。 ----叔叔的书《生死忧患》

  ●心理处在青年时期。内心不能平息的矛盾冲突是此时你最明显的特征。你渴望独立自主自由洒脱,但还没有摆脱他人的阴影,那第三只眼随时监控着你,你的一举一动在儿童时期是为具体的他人满意,现在是为让这第三只眼满意,本能与人为,现实与理想,自我与超我,这种种矛盾的痛苦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

  ●应试教育制度带来的暴利使大部分黑心教育者们铤而走险。在公安机关的强力打击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下,目前猖狂的应试教育制度才有所收敛。一个可怕的趋势是:应试教育正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今年“以人为本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教育”。教育部提醒大家:青少年只会考试,太“乖”太过听话,没有独立自主性,一个个健康的学生都变成相同的高分低能的高智商的野蛮人,社会轻视以人为本的问题已经成为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