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经典的《石康微博》佳句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最经典的《石康微博》佳句摘抄

2022-03-26 03:02:30 作者:石康 来源:石康微博 阅读:载入中…

最经典的《石康微博》佳句摘抄

  1、我发现,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中国人,仍然对别人而不是自己抱有梦想 ----石康

  2、我发现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二林(徽因与黛玉)都体弱多病,运动方面都是零,性格都比较傲,长得都比较瘦,性欲方面都比较差,学问方面都比男人差得不多,只是一点,以至于像男人私人想像出来的白日梦幻人物,两千年前的希腊女人倒是更像是她们自己,有时竟可认为真实的各种白种男人像是她们想像出来的。 ----石康

  3、东方与西方想法的分界就在这里,东方智慧是不需什么智力的,佛陀拥有很高的智慧,但没有任何迹像表明,他生前曾对智力有过什么兴趣,或在上面下过什么功夫,佛陀可以一禅二禅地坐上去,但却不会一道道数学题地想上去,因为后者太难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难为自己的,走得远的智慧即是让自己较舒适地死去。 ----石康

  4、然而人们多处在中间情况,穷人只要努力,十年内谁都可变富,但中国人似乎对时间没啥感觉,中国人喜欢把五十年当一年过,个别人又把一年当五十年过,于是多数中国人一生没啥变化,有几个中国人居然在工作中猝死——凡是中国人提倡的,都是反人性的事,比如什么当中国官不贪之类,这是吹牛吹惯了的结果。 ----石康

  5、中国机会少,但美英法德澳加有机会啊,你为何不换 地儿找机会呢?不可能每个地儿都没机会吧?从学校 毕业后,我本人用在挣钱上的精力从未超过总精力的 十分之一,我经历的时代,是中国极黑暗的时代,但 我从未认为被别人做到过的事有何困难,我认为的难 事就是没有人做到过的事,而“我做不到”是错误想 法。 ----石康

  6、若像某些人所说,人生是有价值的,是令人鼓舞的,总之是美好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死去呢?若是相反,说人生是令人痛恨的、可怕的、痛苦的,为什么大家都奋力地活着呢?若是人生既不美好,又不丑恶,而是通过一些没完没了的细节编织而成,那么这细节的意义从何谈起呢? ----石康

  7、当然,你开始得越早越好,若从15岁开始,比起30岁开始的,你当然就赢得了15年,但15岁或15岁以前开始,需要你运气不错,有一个好环境,比如生于大城市父母教育程度高,父母对人生有真正的热情,且肯投到你身上来,若者你本人兴趣单一等等,但那并不重要,因最重要的只是你需保持十年专注拿下专业。 ----石康

  8、中文就是骂人话,属于中国农民专用语言,除了说谎和骂人,没啥用。薛老师,您女儿要是想学中文,您就把你自己评论栏里的骂人话翻译给她听听,告诉她这就是会中文的下场。这事儿要是换成我,就一句:傻B才用中文。 ----石康

  9、现实中,我们可观察到,爱恋爱的人,多半是一些无正经事儿可做的人,无聊之余,便与异性一起在混时光,问题出在其中总要有一人付账,而那一个不付的人,想把这件事继续下去,但付账的人因要忙着挣钱去付账,所以最终总会离去——他们最终会尽力保住自己的生活趣味或习惯。 ----石康

  10、以我的经历,我可以肯定地说,世界对你们,那四百多人,是平的,当你们诚实地努力之后,将有机会自如地在这两个差异极大的世界中穿行,它们是如此地不同,就像我目前看到的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只为那么少的人写作——若你松懈,请看看我的评论栏,听听那些混沌的声音,希望从中获得动力,不被那声音俘获 ----石康

  11、我是个智力平平的人,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愿意努力,都能在半年之内当上自控工程师,原则上,他可以设计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控制任何产品的生产,从烟草生产一直到大型水电站,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只需要很少的参考书就能做到——很多中国工人认为这些事情很难,我认为他们的智力连百分之一都没用上。 ----石康

  12、我要的讲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你做某事前,最好不要关心别人如何,因你的目标只涉及你个人,你要专注于你的目标,你要进美国名校,就要了解它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下一步,你就要使你成为那个学生,凑齐所有条件就成——美国名校就在那里,总有要有人上,你合格就你上,取一个人也是你,与别人无关。 ----石康

  13、奴隶没有动力对生活进行创新,无论是权力的奴隶,还是金钱奴隶,还是国家概念的奴隶,奴隶之邦不可能有远见,不可能有计划安排好自己及子孙的生活,奴隶面对的压力过大,奴隶一旦失去他们服侍的主人,便手足无措,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条路,让奴隶变成主人。中国所有人,必须拥有同样的基本权利 ----石康

  14、英语才学了六千词汇,就令我生平第一次有机会从英文的角度看中文,意外的是,中文在我眼里越来越像江湖黑话,就如同我们那一时代熟悉的什么“天王盖地虎”之类,没有外国人能懂得什么叫“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这句话只是一帮中国农民的临时的约定俗成,意思是他们说了算,根本没有考虑到别人如何理解。 ----石康

  15、越来越清楚,人们相争相残,表面上看是历史文化民族制度信仰价值观之类的原因,细看则是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在不同的教育程度中,人们得到的信息不同,这使人们发生冲突,有些冲突是恶性的。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一生中若有条件,最好去发达国家接受十至二十年左右的教育,用以认识世界及自我。 ----石康

  16、呼吸清新空气,喝干净水,吃无污染食品,令身体享受运动的韵律,这是人最基本的渴望,即使生活就剩这些, 也会令人产生继续活下去的渴望,你当然可以在大城市打拼挣下一些钱,但底线是健康,最终你还是要去一个可以满足你健康的地方去终老,拿下英语与高技能工作,目的就是令你有更多选择罢了。 ----石康

  17、看中国历史时想过,旧中国的小村子数量多达百万,其中有历史与文化均悠远,更何况当时经常一村人就一个姓,也就是说全是亲戚,为什么一个村有时就派一个工作组或一两人去,呼悠几天就能使一村人把地主杀了,东西分了,而且是高达百分百的成功率?最近几天遇五毛攻击,我试着反抗了一下,呵呵,明白了。 ----石康

  18、我不一定会把它们出书,因为我并不认为这些技巧多么有价值,它属于极少数人感兴趣的东西,你会为了练习放松与集中注意力,而试着把站桩、打坐、持咒、慢跑等等相关的东西全都学一遍并练上好几年吗?你会在无试可考时,仅仅为了得知自己的大脑的转动方式,而去做数学题、围棋死活题吗或经济学题目吗? ----石康

  19、再说一遍,你从15岁至30岁,每一天都可以开始改变你的命运,改变命运的意思就是尽量少受羞辱——要知道,一个农村人问你面包是什么的时候,你可能有点不耐烦,你对一个世界为家的人说你在河南的老家被强拆了,他可能也会一样不耐烦,这是人之常情——你想少受辱,就必须能对别人有真实确切的帮助。 ----石康

  20、如果你想有种力量感,我说的是那种无论什么东西,去了还会再来,不枯竭的感觉,那么体能锻炼是必须的。如果你想意识状态提升快一点,那么加一点苦行可能是必须的,你要熟悉肌肉酸疼,跑不动还要跑,学不会还要学之类的感觉,你要准备有时一个人哭泣,你要抓住内心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它们才会令你改变。 ----石康

  21、对于起步儿的读者,我推荐《辞海》,它如同导航网站的首页,会引你去你有感觉的地方。对于读得更多的人,我推荐各种门类的百科的全书,它们如同导航网站本身。任一种读完,都不会再要别人的推荐,因已能找到个人趣味所在。 ----石康

  22、我现在特别同情那些聪明人,他们活在一个充满笨蛋的世界里完全是一种艰巨的挑战,他们无法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说给笨蛋听,笨蛋要的是结论而不是思维过程,不幸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没有结论的,因为任何一个问题的前提都是可以变动的,并且真的总在变动,而笨蛋的特点是,他们以为理解了别人,但他们没有。 ----石康

  23、我看鲁迅的好奇心还不及同时代的徐志摩,若与那时代的维特根思坦、波普尔比,差不多就是无知。以专注度看,鲁迅会的那点东西,波普尔若愿意,十年准能看完,而懂得波普尔懂的知识,以鲁迅那种专注力,我猜一百年也看不懂。知识是有质量的,懂得那质量,必须要有能力对比华林问题与革命问题的难度。 ----石康

  24、不会英语,你就没有机会了解别人,特别是那些与你完全不同的人——我可以做为一个农民出生,但我知世界上有信息更多、行为方式更合理的人后,那么我死去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人生意义之一,我一点也不坚持当一个农民,不仅因为农民做了太多可怕的坏事,还因农至今仍不去努力获得了解别人。 ----石康

  26、中国人本质上很自大。他不是自大,是比较封闭。他对别人没兴趣,只对自己看的那点事感兴趣。一般中国旧式妇女的目标就是孩子。中国人有一个特点,不催自己努力,去催别人,永远是这样。 ----石康

  27、美国也有两个,一个是比第一中国还穷10倍的美国,但今天某滑雪场的边儿上的公寓房仍售价1900万美元,很多纽约人用它来做第二三套房。另一个是普通人可过温暖家庭生活的美国,有20万美元独栋有花园有大排量车有船生活较封闭,但没有笑人有欺人无的坏邻居。我觉少数中国人有办法到达这一个美国 ----石康

  29、我以为,只有总做白日梦的中国人才会觉得美国好,因他们多半只是幻想着坐享其成而没考虑过代价,原因是没有付高代价的经验,所以满嘴跑马。我敬佩那些在美国杠住了的中国人,把他们当做中国的现代哥伦布,他们忍受国内人无法忍受的困难,顶住了多数中国人无法想像的压力,他们在用生命冒险并获成功。 ----石康

  30、人生的意思在于随时发现重要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也是所谓教育的本质,只有穷人的口中你才能听到“难与累”之类的词语,对富人来讲,事情的“难”被分解成投入的脑力、体力、财力与时间,“累”变成了工作强度与可持续性,生活成了无数有意思的问题,人成了好奇者。 ----石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