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陪伴笔记】 看见就是疗愈 || 渡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陪伴笔记】 看见就是疗愈 || 渡过

2019-06-07 05:45:40 作者:渡过作者群落 来源:渡过 阅读:载入中…

【陪伴笔记】 看见就是疗愈 || 渡过

  文 /邹峰 (“渡过”陪伴者) 

  后退一步,全力支持

   

  这句话,是我对很多家长建议原创者是长跑抗郁达人长风,他总结他的父母最后帮助他走出多年抑郁要点是:真诚道歉,后退一步,全力支持。

  真诚道歉我不用解释了。后退一步,就是不要紧紧盯着不放。

  但后退不等于不管了,放弃了,而是一旦孩子需要时候,马上就会全力支持,哪怕孩子做了错误决定。这样这个孩子就会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就会少了很多焦虑压力,多了很多动力

  我以前说过一个比喻:这些休学的孩子,就像一辆好车,发动机性能优良,但就是动不了。家长在后面推,老师在前面拉,自己拼命轰油门,发动机都过热冒黑烟了,车子还是动不了。

  这个时候,其实发动机是好的,变速箱也是好的,只是轮子卡在石头缝里出不来。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先熄火,把车子往后推,让轮胎从石头缝里退出来。然后把石头搬掉,或者干脆另外选择一条没有石头的路。给车子加上水和油,一踩油门车子就跑了。

  重点来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的担心、焦虑、过度关注,就是挡在车子前面那块最大的石头。所以,后退一步,就是家长把自己这块石头挪开。全力支持,就是给孩子加满油。

  没有了阻力和压力,孩子只要轻轻踩油门就可以跑得飞快。

   

  切断恶性循环启动良性循环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处在恶性循环当中。

  比如:有个妈妈看见自己孩子就特别紧张,我问她:为啥你要这么紧张?答:因为他随时会爆发,对我发脾气,特别凶。

  我问孩子:你为啥这么容易对妈妈发脾气?答:因为我看见她那种紧张兮兮低三下四样子就来气。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

  不愿起床,不肯出门运动,不肯睡觉,玩手机,从这些问题中,都可以看到家庭中这种恶性循环的存在,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孩子同时陷入焦虑。

  可以说,任何糟糕结果,都是恶性循环带来的。抑郁本身,也是焦虑和抑郁互相恶性循环的结果。

  其实亲子任何一方,都可以作为良性循环的启动方。在我的陪伴经历中,往往我把这种循环给孩子分析清楚,孩子会很积极地启动良性互动,父母也会马上给予积极回应,良性循环就很快形成了。

  一旦这种良性循环形成了,陪伴者就可以慢慢退出了。

  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

  抑郁患者容易陷入负面思维,然后用负面思维的结果打击自己,让自己更抑郁、更负面。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家长要学会正面思维,避免负面思维,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也用正面思维。

  试举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负面思维,以及如何变负面思维为积极正面的思维。

  一个家长对我抱怨说:我孩子能一个人自己坐高铁去上海复诊和做心理咨询,但回到家里就是什么都不愿意动,叫来外卖在床上吃了,直接就倒下睡觉。吃剩下的东西也摊在床上不整理,让她去楼下倒垃圾更是不愿意。“你说她这么懒,不愿意动,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啊?”

  另一个家长说:我家孩子她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到,经常躲在家里不出门不洗澡,还冲着我发脾气,但同时她还老是想辅导帮助别人。自己不行还想开导别人,你说荒唐不荒唐?

  第一个例子,我对家长说:你孩子已经动力严重不足,抑郁严重到了下楼倒垃圾都做不到,但是依然强打精神硬撑着去上海复诊,做心理咨询,可见她的自救意识多么强烈意志力多么顽强,多么不容易啊!

  第二个例子:我对家长说:你孩子在自己严重抑郁的情况下,还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帮助别人,多么了不起啊!一旦她自己有能量了,精力充沛了,一定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更快地走出抑郁。

  家长如果能用这种正面思维和欣赏孩子的态度,一定可以给孩子极大的战胜抑郁的勇气力量

  “我养你一辈子”为啥让孩子生气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实在上不了学,就会放弃自己原来的期待,对孩子说:你不读书不工作都没有关系,大不了我养你一辈子。

  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表现出非常愤怒。这也给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惑:他明明上不了学,也不愿意去打工养活自己,但是我说我可以养他一辈子,他又不愿意,还冲我发火。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曾经讲过,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能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都希望自己将来有出息,为社会家庭做出贡献。家长说“我养你一辈子”,看似一种安慰,其实是否定了孩子向上的力量,把孩子暂时遇到困难挫折后的状态,当成了一辈子注定的常态

  换句话说,家长没有看见孩子内心渴望努力。这种不被看见的绝望让他非常愤怒。

  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因病获益”,一个孩子说:我每天都渴望回到学校,因病获益这个说法对我来说是一种侮辱。被侮辱而愤怒,这是很可以理解反应

  亲和退行

  仇亲,顾名思义就是仇恨自己的父母。

  在我看来,仇亲至少有两个积极的意义:1.孩子不再一味压抑内心的愤怒和冲突,敢于表达自己的愤怒,把攻击性朝外了;2. 孩子对父母乱发脾气,可以看成是一种退行,而退行,是一种疗愈的机会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就是一个已经长大的人,患病行为退化到幼年的状态。比如喜欢小时候动画片,像一个幼儿一样说话幼稚,粘着父母。

  已经长大的孩子像个蛮不讲理小孩,稍有不满就发脾气满地打滚,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退行。

  我把退行看成是孩子给家长的考试,或者是孩子让家长疗愈自己的机会。

  家长需要用平静坚决的态度,或者叫不含敌意的坚决,来处理孩子的情绪。既不是一味迁就满足,也不是暴怒拒绝

  孩子发现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暴露给家长,家长不仅能接得住情绪,自己还可以被接纳和理解,同时家长还能给自己一种方向指引。换句话说,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容器靠山,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领路人,孩子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家长的信任

  这种安全感和信任,就是最好的疗愈。

  所以有一句话是:没有退行就没有治疗

   

  爱是一种自恋投射

  青少年出现表达爱意的行为,既可以发生异性间,也会发生同性间。

  我认为在青少年中,特别是抑郁群体中,出现这种所谓“早恋”,和成年人之间的找对象谈恋爱,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我看来,青少年这种所谓的爱情,其实是一种自恋和投射。

  比如一个性外向大胆女孩,喜欢比自己大好多的大姐姐,因为这些大姐姐身上有她自己缺乏成熟理性稳重。换句话说,这些姐姐就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她爱她们,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人;或者说,她把理想中的自我投射在她们身上。

  一个13岁的女孩,对一个性格自由奔放的男孩大胆表白,因为她很压抑自己的情绪。当她看到这个男孩可以这么自由地表达自我,非常羡慕,渴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地自在、自由、自我,不压抑不伪装

  所以这种爱,更多是对理想自我的投射。

  如果我们把这种投射简单理解为同性恋和早恋来严加防范,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相反,我们如果能更多地理解这种投射,而不是紧张兮兮地严加防范,对孩子是有巨大疗愈作用的。

  作者相关文章

  【陪伴笔记】心理治疗,其实比你想像的简单

  【陪伴故事】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杭州亲子营专题】之四:信任的奇迹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