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我被折磨成了“低欲望考生”
01
她说,期末考试扰得她每天吃不好睡不着,每天拿着一本书“啃”,上厕所都怕把已经背好的知识点忘记了。
这种苦,我是能体会的,毕竟是用一周时间背过两本英美文学的人。
“把你捧在手中/虔诚地背诵/打开一个小台灯,将寝室照亮/不求考试满分/只求能及格/背到最后忘完了/哭得好绝望/我用尽每天每夜来将你背诵/只期盼最后能把你记得/请赐予我无限背与不忘的能力/让我能安心在考试中静静地写完/”
“把你记在心上/合起了书本/默默乞求老师给我划重点/不求清晰明了/只求少一点/累了躺在被窝里/轻轻地哭泣……”
听了学妹的苦水,我把我当年的悲惨也一并分享给她,告诉她:“苦逼的不是她一个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学妹听了我的安慰,苦笑着说:“大学几年下来,我早就没了拿奖学金这种雄心壮志了,只求考试及格。”
02
我刚开始不太懂学妹的弦外之音,为此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低欲望考试”这个名词,解释如下:
“对拿高分没有太大期待的一类考生。什么期末考、驾考、各类证书的考核,能低分飘过已经是已经非常值得快乐的事情了,从不奢望更多,刚刚好对他们来说就很好。”
看完这个名词解释,突然觉得“低欲望考生”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种将废未废的大学生量身定做的。
对于大学的期末考试,我们很多人都对它抱有一种神圣但又恐惧的心态。
“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犯罪”成了很多人的期末总复习口号。
每到期末,寝室常态就是,资料一大撂一大撂的,人手一个小台灯,通宵战斗,背毛概、背马克思。
死记硬背,生搬硬凑,平时只有8G的脑容量,在期末这一周硬生生地被装进了64G的知识点。
不过如此“拼命”,并不是为了拼奖学金,争“三好学生”,只求一个考试及格。
大学的考试,我们大多数人满足的状态就是,不求成为“人上人”,只求考试不挂科,及格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03
我以前还和同寝室的好友聊过类似的话题:“高中的时候大家讨论的大多是‘谁谁谁拿了班上第一’,现在是‘谁谁谁没及格’。”
以前对于没考好会遗憾,现在只会对没及格感到痛心,只要及格就行,至于考多少分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念叨着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很多人用“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这句话自我安慰,也有很多人用“及格万岁”这样的说辞,催眠自己安于现状。
对于我这个过来人来说,大学其他真的都很好,它自由、它开放,还有很多资源。
唯独不太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欲望和野心在大学这座养老院里被不断炙烤着,慢慢地被燃尽、消磨。
很多人活成的不仅仅是“低欲望”考生那么简单,更多人活成了“低欲望的人”。
对除了吃喝玩乐以外的事情都提不起劲,面对自己人生的重大抉择毫无主见,全凭抓阄。
很多人的“低欲望”的背后,其实掩护的是自己的懒惰与不上进,不愿意去搏一个更好的结果,只求安全地越过平均线。
04
怎么说呢,我不得不承认在大学我也是一个“低欲望考生”,和很多人一样追求平平,及格万岁。
就这样我安稳得度过了大学四年,庸碌沉寂的四年,完全掩盖了那些过往我奖状、荣誉证书拿到手软的高光时刻。
没有经历过挂科,但也没有经历过颁奖台上领奖的时刻;
鲜少逃课,但也没有很多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博览群书的珍贵记忆;
没有感受过学生会的勾心斗角,但也没有体会过辛苦且成功举办一次活动的雀跃。
我后知后觉,觉得我平稳地度过了我的大学四年,还为此庆幸过。
直到找工作,需要自己制作简历的那一刻,我才沮丧自己的大学经历和荣誉少得可怜;
直到去面试,看见别人的言谈举止和落落大方后,才恼悔自己的瞠目结舌和手足无措。
当所有的比较被迫推在了门面上,不难过是假的。也想像以前一样追求“低欲望”,但现实不允许。
追求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的佛系状态,但这不是你缴械投降的托辞。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战争,学生阶段的考试只是模拟练习,职场才是真正的战场。
你想无欲无求,那就只有被遣返回家安心“养老”;
真正的平凡或许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坦然,是苦尽甘来,安于享受的问心无愧;
别让你的“低欲望”阻断了你更多的可能,大学很有很多甜,你要去撕扯和奋取,争取多抢一点握在自己手里。
文:影子
编辑:刘又又
今天我们来聊聊
【你身边有佛系的人吗?】
留言点赞第1名
上期中奖者:顺势而为- 你可能会错过 -
奋斗过
才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