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深意是什么?它是一般人所认为老古
颜渊篇第十二
289(2015年9月28日)
【一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无生心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名杵臼。齐桓公以管仲为相,齐景公以晏子为相,管子、晏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此时齐大夫陈氏专政,齐国政治不安定,所以齐景公问为政之道于孔子。
孔子深观齐国的政治风云变幻,依照实相提出了为政之根本,他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君要尽君的本分;臣要尽臣的本分;父亲要尽父亲的本分;子女要尽子女的本分。”
图来自高心灵
这是孔子为齐景公讲明人伦常道,不论君臣还是父子都能各行其道、各尽其本分。也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行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整个大自然实相就是如此,人类除外。
若人能守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便能使个人以至邦国家族等一切都上轨道,社会自然清明安定。
图来自高心灵
这里也可以这样解读,君为公司或单位的领导,臣为下属。这样一个人可能就是君,是臣,也可能是父,但一定是子,也有可能四个角色存在于当下。
譬如我是公司负责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父亲的孩子,同时是太太的丈夫,多重角色身份为一身。我叩问自己,做好公司负责人的本分了吗?像不像父亲的样子?有没有尽儿子的本分?丈夫做得怎么样呢?
不论做什么角色,关键是自利利他,相互协助,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一起迈向高等心灵品质,成为完整的人。其实就是自护护他,自度度人。
图来自高心灵
齐景公一听,他说:“善哉!”意思是:“太棒了!”他接着说:“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确信,是深观实相后的信,是正信。诸,疑问词。
意思是:“确信!君不尽君道,即不仁,臣不尽臣道,即不忠,父不尽父道,即不慈爱,子不尽子道,即不孝,则国家必然大乱。即便有大量的粮食,我哪能吃得到呢?”
齐景公真的听懂了孔子的话,深知自己能否安详自在与天下、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天下太平,国家不乱,风调雨顺,国强民安,国君才能安居其位。不然生命不保,怎么能心安自在呢?
这里还有一个启示,自然农法是保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没有纯净、无污染的大自然,一切都是浮云,没有意义。
《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
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
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
《论语心解》纸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