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工作的艰辛
7月20日,天气阴沉沉的,似乎是上天提前给我们预示了今天工作可能会不太顺利。早晨7点,跟往常一样,我们在经过5小时左右的充足睡眠后,精神饱满地醒来,回想起昨夜调研组小伙伴促膝长谈直至工作完成的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在调研组的工作真的令我感觉很充实。
按照往日一般,我们在相熟的早餐店匆匆地吃了一个地道的客家腌面,味道很不错,不过因为我们赶着去等公交车,所以也没来得及去细细品味那腌面的味道。等公交车的时候,志达没有去上厕所,所以我们很快就等到车了。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塘心村,遇到了恰好出门去管理柚树的村民奶奶,我们真可谓是出门遇贵人,看来上天还是很眷顾好人的。随后我们跟奶奶上了山,她一直很热情地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我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亲自摘柚子给我们品尝,虽然柚子在还没成熟的季节里味道稍显苦涩,但是我们品尝到还有村民奶奶的热心与慈爱。在雁洋镇,20世纪90年代从三华李到柚子种植产业的转变,给当地人民也带来生活上的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也给柚子的销售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时常会有游客慕名而来,上山直接购买采摘柚子。如今的塘心村,随处可见的农村小别墅正是产业发展兴旺带来的收益,村民们享受这新型产业发展的便利,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也使旅游业发展地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
中午11点30分,因为路程较远,我们部分队员也没来得及回去酒店休息就餐,而是选择了塘心村一家农家饭店吃了简餐,简单休息后与大队人马回合就开始下午的问卷调查工作了。这时虽然是多云天气,但是太阳透过云层打在人身上依旧能让人汗流浃背,不过这对于我们惯于室外跑动调研的队员来说,这算不上什么困难,我们更加害怕的是被人的不理解与拒绝。果然最害怕什么就会来什么,我们在走访发问卷的过程中,屡屡碰壁,热心的村民似乎就在此时变得冷漠起来,或者是我们的调查在他们看来会有损他们的利益,又或者是害怕我们是推销诈骗的团伙。一个下午,我们总共才做了不到十分的问卷,问卷的质量也良莠不齐,这让我们感到低落,也为当地村民感到悲哀,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村民们眼光狭隘的一种客观表现吧,不过我们能力有限,想改变这种现状要走的路很长,而且涉及的层面、范围太广,我们也无可奈何,因此在最后放弃了继续在村子里发问卷的计划。
一天的调研工作就如此般地过去了,可能在很多其他人的眼中,做调研的人表面上看是比较体面的,他们不需要熬夜写新闻、不需要为队伍担忧食住行、也不需要找各种角度去捕捉最美镜头,但是他们殊不知调研人背后的辛酸与付出,不知道他们凌晨两点还在为一份问卷中的一字一句仔细斟酌的场景,不知道他们没午觉睡中午顶着大太阳去踩点时还要为某个场馆开馆时间担忧时留下了多少汗水。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但却也是确确实实发生在我们调研人身上的事。希望往后调研的工作能顺利完成,不辜负每一个队员、每一个调研人的辛劳付出。
审稿人:杨和兴